第十四章:少师杨士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古长青黯淡的眼神在这蝌蚪文之下渐渐恢复神采,意识渐渐恢复,仅能动的左手慢慢抬起,束神箍瞬间飞到了他的手中。  

接触的一刹间,有一道来自远古的声音响起。  

“太上忘情!”  

强大的吸扯之力从他的左手中释放,金毛犬手中的昆仑金丹猛然间脱离,再度进入到古长青的丹田之中。  

道箓中的法力重新被连接。  

古长青有一种强烈的冲击,戴上这束神箍他就可以拥有足以匹敌一切的力量。  

这力量让他迷离,让他沉醉。  

杀生目光一凝:“这就是你想要的结果?”  

马三通摇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是吗?”  

“这是你强加给他的!”  

“大人,你轮回九世,难道依然想要的是同一个结果吗?”  

杀生突兀的笑了:“不,我绝不会让他戴着束神箍,这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就在杀生即将行动的时候,金毛犬突然冲向古长青,一把夺过束神箍,戴在头上。  

斗大的金色蝌蚪文瞬间融入其中,霎时间,天地中诞生了一股冠绝所有的力量。  

金毛犬犹如君临天下般,睥睨众生。  

他放声怒吼,擂台上的四面铁笼瞬间断碎,观众席上的众人见此,纷纷作鸟兽散。  

雅座之上,朱隆棠看了看身边的老者,老者点点头,他心领神会,身子一动就来到擂台之上。  

他冷哼一声,手中一把长剑出鞘,正是一品法器,太昊元辰剑。  

一剑斩出,霎时间,数十万道剑光从四面八方奔袭而来,威势无穷。  

而金毛犬头上的束神箍骤然发光,一点法力从中激发,沟通他体内的金光,化作三尊浩大的白光神像。  

这神像正是三清尊神。  

朱隆棠目光微颤,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刹那间,地动山摇,天地为之一黯。  

转眼间,朱隆棠就倒地不起,手中太昊元辰剑竟被生生折断。  

反观金毛犬毫发未损,岿然不动。  

杀生目光流转,却是难以置信。  

马三通道:“大人,黑白狱中万千妖魔将在今日逃脱樊笼,此时正是送昆仑墟之人回归的大好时机!”  

杀生冷然道:“提婆,你竟敢坏我大计?”  

马三通叩首拜道:“大人,这已是你最后一世的轮回了,大业不成,何日才能证得菩提法身?”  

杀生摇头叹息道:“你想的太简单了!”  

另一边金毛犬感受着身体中的力量心满意足,他觉得自己已经无敌于天下,再进一步就是真神降世了!  

他癫狂的笑着。  

“黑白狱,今日就此覆灭!”  

“回来吧,妖魔!”  

他正要全力释放身体中的那股力量,将黑白狱彻底摧毁,释放出镇压于此的万千妖魔。  

然而,一道绿色的光芒从天而降,夹带着镇压一切的伟力拍在他的头顶。  

金毛犬全身的气机都在这一掌之下被封锁。  

他抬头看向这道绿光,为之一怔:“三孤之印?”  

在大明朝,正宗的一品官职只有两种,一为正一品三公,即太师、太傅和太保,其二是从一品三孤,即少师、少傅和少保。  

此三孤之印的法术,唯有官居三孤之职的人才会。  

因此,此人只可能是三孤之一。  

而当今朝廷位至三孤的唯有五朝元老,号称“三杨”的三位内阁大人。  

马三通见此人出现,不禁有些意外:“杨士奇什么时候来的?”  

杨士奇,官拜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乃是内阁首辅,当今天下,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道士,一身道行无人能出其右。  

朱隆棠挣扎着起来,作揖道:“多谢大人出手相救。”  

杨士奇落下身子,微微一笑,道:“束神箍配合昆仑金丹果然是天下第一,区区一阶金丹就能发挥出如此伟力,昆仑墟不愧为道教源头。”  

朱隆棠看向被禁锢的金毛犬,问道:“大人,此人该如何处置?”  

“自然是交由你们道箓司了。”  

杨士奇临走的时候特意看了一眼古长青。  

这时,从四面八方涌上一群黑白道宫弟子,为首的一位老者上前道:“朱大人,下官来迟,还请恕罪。”  

朱隆棠冷哼道:“左雾,枉你为黑白道宫首席真人,今日之事你可要好好向道箓司解释。”  

“下官明日必将亲赴道箓司谢罪。”  

“将此人压到道箓司劫狱。”  

眼见事态稳定下来,杀生对马三通道:“提婆,你竟然承认我是八部天龙之主,那就务必按照我的计划进行。”  

“谨遵大人法旨!”  

古长青醒来第一眼看到的人是李兮。  

她满脸疲惫,右手撑着脸颊,伏在床边。  

古长青口干舌燥,感觉全身上下都十分僵硬。  

“我睡了多久?”  

李兮悠悠醒转,兴奋的道:“你终于醒了,你已经昏迷了五天了。”  

诸葛明端着一碗汤药走进来,道:“尊上,你昏迷的五天李姑娘可是衣不解带的侍候在你身边,这份恩情可不得了。”  

李兮神情有些不自然,起身说道:“既然你醒了,那我就回去休息了。”  

诸葛明来到床边,将古长青扶起来,说道:“尊上,我之前对你说的话你可曾放在心上?”  

古长青摇摇头道:“我怎么回来的?”  

“那个小女孩背你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