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全部买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九道符咒分别是:下品诛邪符咒解、下品诛魔符咒解、下品诛神符咒解、下品呼风符咒解、下品唤雨符咒解、下品引雷符咒解、下品入玄符咒解、下品入神符咒解和下品入道符咒解。  

当初光看名字,古长青还不能知晓符咒的功效,如今都买下来,他就可以好好看一看其内的讲解了。  

当他翻开书看到第一行字的时候就有些傻眼了。  

“欲画此符,需用中品法笔、法墨、法砚、法纸和朱砂。”  

古长青愣住了。  

他将九道符咒通通看了一遍,入眼处都是这句话。  

看来脑海商城的灵符是高级货,还有这样的要求?  

众所周知,下品的笔墨纸砚和朱砂,可以制作九、八、七三种品阶的灵符,而中品的材料则可以制作六、五、四三种品阶的灵符。  

脑海商城中的这九道灵符居然要用中品的材料,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些灵符最少是六品的呢?  

中品的制符材料不说道宝阁有卖,就连符堂的万宝阁也有出售,只不过价格昂贵。  

看来这也是一笔大开销。  

摇摇头,古长青开始仔细观看符咒的讲解。  

首先是三种攻击符咒,诛邪符、诛魔符和诛神符。  

这三道符咒是一个系列的符咒,其法象是以其内蕴藏的强大法力幻化为九天神龙,对敌人进行攻击。  

看到这三道灵符,古长青自然而然的想起了基本符咒驱邪符。  

驱邪符是一道基本符咒,所需法力为三点。  

此符的法象是幻化三清之气,以震邪祟。  

这三道符咒似乎是驱邪符的加强版,只不过是将幻化的三清之气改成了九天神龙。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道符咒只对魂魄之体才有攻击效果,如果对方是一个人,或者是妖魔,这三道符咒完全无效。  

古长青又看向另外三道功能性符咒。  

这三道符咒他在道藏符咒集中有看过。  

呼风符、唤雨符和引雷符都是九品灵符,与之对应的还有九品法术,只不过脑海商城的这三道符咒却有些不同。  

首先是符咒手法的不同,脑海商城中的三道符咒手法比道藏符咒集中的更为复杂,其次是效果更加强大。  

至于到底强大多少,这还有待测试。  

古长青心想,这三道灵符以后要多多制作,到时候随着法器一起祭出,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最后是三道状态符。  

世上符咒千千万万,可有一大半都是状态符。  

因为状态符在日常中实用性最大。  

比如清心寡欲符,此符可以让人在短时间内平复心神。  

下品入玄符的功能是使人在一瞬间内进入入定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修炼法力会获得额外的加成。  

此符古长青在道藏符咒集中也找到了与之对应的,那就是基本符咒入定符。  

入定符是一种常见的符咒,很多修道之士在修炼法力之前会对自己施用此符,不过却没有加成法力的作用。  

不过,古长青却是听说,有一种高阶的符咒,名为十方入定符,乃是七品灵符。  

修道之人在修炼法力之时,若是使用此符,修炼出的法力会有五成的加成。  

比如修炼五千言一次可得一点法力,在十方入定符的加持下,可以获得一点五的法力。  

此符是很多道场对出色弟子的奖励,有了此符加持,修炼法力事半功倍。  

古长青有脑海商城,可以直接将宝钞化为法力,辛辛苦苦的修炼法力他倒是用不着,不过这入玄符却是一种用来卖钱的好东西。  

接着,他又看向入神符。  

此符他在道藏符咒集中没有找到类似的,因此无从比较。  

入神符的效果很奇特,其上的讲解只有四个字:神游太虚。  

这四个字让古长青摸不着头脑。  

最后的入道符也一样,只有四个字:道心魔种。  

古长青思忖着,找个时间去藏经阁查一查这八个字的含义,南监符堂的藏经阁一共有五层,虽然最高的只有五品灵符的资料,但其内森罗万象,查两个符咒相关的词语应该不难。  

当脑海商城中的法器和符咒都被一扫而空之后,脑海商城的这两个货架有了新的变化。  

法器货柜上出现了新的物品,不过这一次只有三件,分别是:中品玄黄五行剑、中品铸剑炉和中品炼丹鼎。  

而且价格居然翻了一千倍。  

这三件法器的价格竟是一百万法力,换言之就是一百万钱。  

这让人有点难以接受。  

符咒货柜上也只有三件,分别是:中品诛邪符、中品引雷符和中品入玄符。  

价格同样翻了一千倍,售价为一百万。  

买不起!  

买不起!  

古长青的脑子里只有这三个字。  

最后,古长青将目光放在了第一层货柜上,那里是九种丹药。  

依次为:下品道心丹、下品还魂丹、下品明心丹、下品破界丹、下品傀儡丹、下品生灵丹、下品化妖丹、下品生骨丹和下品种魔丹。  

九种丹药限购十颗,其中道心丹和破界丹只剩下八颗,还魂丹剩下九颗,其余的都还有十颗。  

道心丹、还魂丹和破界丹的效果自不必说,古长青早就知晓了。  

下品明心丹的功效是短时间内让人获得推演天机的能力。  

此丹的功效让古长青一下子想起了禳星术,这门诸葛亮的独门秘术,也有推演天机的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