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南京(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十一月底,古长青和杀生终于来到了南京。  

自从上一次驿站一战后,两人这一路风平浪静,诸葛秋也没有再来,也不知是伤势过重,还是事务繁忙。  

这倒省了古长青的担忧。  

古长青为了此事,还特意问过杀生。  

“你听说过诸葛家吗?”  

杀生肋骨断了只能躺着,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哪个诸葛家?”  

“蜀汉丞相诸葛亮。”  

“听说在北宋末年的时候最后一支嫡系后人随着皇帝殉国而亡了。”  

“那有没有听说过旁支呢?”  

“诸葛家有旁支吗?”  

话说到这里,古长青就渐渐明白了。  

从当初在诸葛秋面前使用禳星术,没有出现诸葛思的声音,他就想到了这一点。  

诸葛秋并不是真正的诸葛家后人。  

还有刘大勇,应该与诸葛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果猜测的不错的话,刘大勇应该是诸葛秋布置的一手后招,不过刘大勇已经成功的得知了八阵图的下落,而诸葛秋却来找自己,从这一点上来看,刘大勇应该是背叛了诸葛秋。  

那么,诸葛思和诸葛秋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诸葛思已死,恐怕只有诸葛秋知道了。  

古长青有预感,自己还会继续纠缠八阵图一事。  

不过,目下已经来到了南京,蜀地的事暂时是理不了了。  

南京,六朝王都,历来就有龙盘虎踞的美称。  

太宗皇帝迁都北京之后,南京成为了留都,不过世上最大的城市依然是南京。  

南京与北京一样,有六部和国子监。  

在北京的国子监,一般称之为北监,在南京的国子监,一般称之为南监。  

朱见明的举荐信只是让古长青有了进国子监的资格,至于到底能不能进,还得看古长青自己。  

进入国子监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皇亲国戚的后代,只要有道心,即可直接进入,二是国子监公开收徒。  

国子监公开收徒时间不定,没谁说的准。  

古长青并不是皇亲国戚,靠着朱见明的举荐信只能去拜见国子监的官员,若表现出色,兴许这位官员会看在朱见明的举荐信份上收他为徒。  

如若表现不好,那就只能只求多福了。  

南监在鸡笼山下,四牌楼前,西至进香河,南临珍珠桥,东达小营,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  

其内设有仓库、教室、藏经阁、监生宿舍、食堂等两千余间房舍。  

与北监一样,南监设有六堂。  

一为:修道法术堂,简称法堂。  

二为:率性炼丹堂,简称丹堂。  

三为:诚心符咒堂,简称符堂。  

四为:正义剑道堂,简称剑堂。  

五为:崇志秘术堂,简称术堂。  

六为:广业炼器堂,简称器堂。  

各堂主事官为祭酒,正四品;堂下授课总官为司正,正六品;再其下乃是普通授课官,正八品五经博士和从八品助教;最后是正九品学正,乃是管理所有监生日常学业生活的官员。  

朱见明的举荐信正是给符堂祭酒,正四品道士,张通古。  

初来南京,当务之急肯定是要找一个落脚之处。  

古长青想到杀生本就是南京人,倒不如先住在他家中。  

可杀生宁死不从,偏偏说:“如果是要长住,那就租房子,如果是短住,自然是客栈比较便宜。”  

古长青笑着摇头,道:“你为什么不敢回家,该不是被家中赶出来的吧?”  

“休要多言,你自己选吧。”  

古长青无可奈何,只能在南监附近找了一家客栈入住。  

这一趟南京之行,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进入国子监呢!  

暂时住客栈当然是比较稳妥的。  

两人用过晚饭之后,古长青就找来杀生出门闲逛。  

他是第一次来到这么大的地方,南京又是繁华之处,自然是喜不胜收,流连忘返。  

杀生站在珍珠桥上,指着北面道:“瞧,这么大一片就是南监了。”  

古长青点点头,环顾四周,道:“听说承天居总坛也在南京?”  

“看,西皇城北街,太平桥前那一片就是承天居了。”  

古长青举目望去,也是密密麻麻一片,灯火通明。  

“承天居不愧是五大宗门之一,这气魄跟国子监有的一比。”  

古长青漫步在珍珠桥上,南京繁华尽收眼底。  

“南京除了国子监和承天居,还有没有其他有名的道场呢?”  

“怎么没有?”杀生抬手指去,“玄武湖前,土桥之下,与南监毗邻的还有一个上元府,其内大法师的道行不比国子监法堂祭酒差,还有南面红桥卢妃巷里的武观,那里面的弟子个个都是近身战斗的好手,他们尊崇肉身强大,不修法术,只修法力,用法力强化肉身,体魄之强比得上妖魔之躯。”  

古长青听到这里,顿时觉得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想不到南京城中居然有这么多有名的道场。  

夜深后,两人回到客栈歇息,一夜无话。  

第二日,古长青起了个大早,本想跟杀生说一声自己去南监了,却不想杀生早已不在房里。  

想到他家就在南京,恐怕是自己独自回家去了。  

也没有多想,吃了点东西就往南监而去。  

南监门前树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上书“国子监”三字,笔走龙蛇,苍劲有力。  

在牌坊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