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卖道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很好,”诸葛秋站起来,露出笑来道:“古长青,你与思儿素昧平生,却愿意为他做成此事,实属难得,我诸葛秋欠你一份大人情。”  

古长青连忙道:“不敢当,这是学生答应诸葛思道友的事,学生肯定会尽力而为的。”  

诸葛秋点点头,道:“好了,这件事让我欠你一份人情,你说吧,你想要什么?”  

“学生只是忠人之事,不敢有什么奢求。”  

“不错,心性纯良,倒不失修道之人的风度。”  

诸葛秋端起茶,抿了一口,又道:“你只是下品道心,可有考虑过前途?”  

古长青摇头道:“学生还在迷茫之中。”  

“你可来道箓司,虽然道灵卒只是大明朝最低等的官员,但有我在此,我可以保证你十年之内可以坐上正印官的位置,这也算我报答你这个人情。”  

古长青低头道:“学生多谢先生的好意,还请先生多给些时日让学生考虑一二。”  

诸葛秋沉吟道:“嗯,事关前途,是要多多考虑,不过,以你下品道心的资质,就算是参加科举恐怕也不见得有什么好的出身。”  

从道箓司出来,古长青感觉锋芒在背,心中不安愈加浓烈了。  

当着诸葛秋的面使用禳星术,按照道理来说,会呈现诸葛思的声音,可是事实却并没有。  

古长青的心中有了一个猜测。  

难道诸葛秋不是真正的诸葛家后人?  

可古长青明明为此特意查访过,当年诸葛秋来峨眉县道箓司任副印官时,是带着妻儿老小来的,其中诸葛思是诸葛秋之侄也是人尽皆知的。  

古长青理不清头绪,只好作罢。  

回到小院,却见杀生正坐在梧桐树下修炼。  

只见他两眼紧闭,双手一左一右结着道印,随着每一个手势的变换,手心中隐隐有雷光浮现。  

在其左手上更有一团黑色气旋,如碧海之灵,水意悠然,在其右手上还有一团白色气旋,如云烟之翼,飘然风临。  

忽然,他猛地睁眼,双手同时朝前打出,霎时间天地突变,风驰电掣,两道电光闪闪的铁笼出现在院中。  

梧桐树在狂风骤雨中摇摆,落叶无数。  

左侧一道浑然天成的水息电光铁笼如沧海巨浪,铺天盖地,右侧一道无懈可击的风灵电光铁笼如万里滚云,排山倒海。  

古长青一看之下,顿时觉着杀生这双重施法下的两道法术与那日万任期所施展的法术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森然法象消逝,古长青立即上前,问道:“你这是什么法术?”  

杀生得意的笑道:“我左手乃是八品法术‘万雷水狱引术’,右手则是七品法术‘万雷风狱引术’,两术系出同源,威力无穷,变化多端,乃是承天居的高端法术。”  

古长青点点头道:“此前我见过万任期也使用过类似的法术,不过他那法术的法象却只有电光,却无水意风灵。”  

“那是当然,他连九品都不是,只能使用基本法术‘万雷牢狱引术’。”  

“此术名为‘万雷引’,乃是一系法术,分为基本法术万雷牢狱引术,九品万雷火狱引术,八品万雷水狱引术,七品万雷风狱引术和六品万雷地狱引术。”  

古长青似有所悟。  

杀生又道:“万雷引乃是在引雷术的基础上,通过阴阳四象法力的变化改良而来。”  

阴阳四象分为地风水火,四象法力的体现各有不同。  

火意法力为红色,水意法力为黑色,风灵法力为白色,地灵法力为黄色。  

对于万雷引这一系法术,古长青没有听说过,想来是承天居的独门法术,不过引雷术他是知道的。  

引雷术在上清道经中有记载,乃是九品法术。  

想不到一个九品引雷术居然能够变化出如此多的法术,而且威力巨大,实在令人惊叹。  

杀生又道:“世间万般法术千变万化,可最终都可在三清道经中找到源头,假以时日,你通读三清道经,所有的法术你都可拆解。”  

三清道经指的是上清道经、玉清道经和太清道经。  

古长青听了杀生的这番讲解,顿时拨开云雾见青天,思路一下子明朗多了。  

看来,修道之路还很漫长。  

两人又聊了一些关于法术的种种变化,最后古长青才问道:“如今我通过了道箓司的考核,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九品道士,对于前途,你有什么看法?”  

杀生道:“看你怎么想了,参加科举是有风险的,科举每三年才举行一次,共有四考,你要想获得进士出身,最少也要十二年,若是有幸成为一甲,前途自不必说,可是一旦中间落榜,这一耽误可就是三年。”  

古长青细想觉得也是,科举虽是康庄大道,但伴随着巨大风险,时间跨度漫长不说,若在其中一考不中,岂不是要白白浪费三年?  

“下一次科举在明年,你若是有心科举要提前准备了。”  

古长青道:“那成为一名道灵卒如何?”  

杀生露出嫌弃的表情,道:“道灵卒可以说是大明朝最低等级的官职了,别看在道箓司任职风光的很,可是一旦表现不好,随时可能调任军中,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呢!”  

“那照你这么说,我就没有好的出路了?”  

杀生闻言顿了顿,忽然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有,还有一个出路。”  

“什么出路?”  

“娶一个大官的女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