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有趣的变化(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时间在等待中缓缓流逝,半小时后,参谋部门将两份紧急制定的作战计划交到周光毅手上。  

周光毅目光一扫,将计划传给单、沐二人:「看看吧,你们什么意见?」  

时间紧迫,参谋部门制定的计划很简单。  

方案一:充分利用主场优势,反复骚扰节节抵抗,最大限度迟滞敌人,为舰队争取更多准备时间,在运动中寻找机会,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方案二:集中兵力守卫地球,重兵决战。  

单秋宇沉思片刻:「我倾向于一号方案,最理想的状态是掌握敌军的位置方向,在太阳系外发起阻击。但这个想法不现实,所以,我的建议是等敌人抵达太阳系,再发起拦截骚扰。」  

麻雀战什么的,老传统了。  

「我更倾向于二号方案。」沐星宇说「太空无遮无拦,不管大兵团阻击还是小舰队骚扰都非常危险,与其冒损兵折将的风险,不如集中兵力选择优势空域发起决战,但是必须谨慎选择位置。」  

对人类最有利的战场,莫过于地球附近,这里经过人类的多年经营,拥有完善的防御体系。  

但敌军靠近地球,本身就十分危险,一旦敌军直接进攻地球,后果不堪设想。  

可除去地球之外,又哪里有什么优势空域?  

木星环境复杂,倒是个可以利用的地方,但敌人脑子又没有坑,为啥放着地球这块大肥肉不啃,非要跑木星那个鬼地方去?  

敌人的指挥官再笨,也不会做出这种违背常理的选择吧?  

先消灭人类的舰队,再奴役地球上的人类?  

别闹了,外星人又不傻。  

单秋宇及时补充:「我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才倾向第一个方案…老周,你的意见呢?」  

周光毅眉头紧锁:「我觉得…」  

「报告!」一个声音打断了周光毅的话。  

「进来!」周光毅说。  

一位少校军官推门进来,向三人敬礼后,将一份文件递给周光毅:「这是天狼星系发回来的最新消息。」  

天狼星?  

三位大佬都有点迷糊,总部已经下达备战指令,除非极其重要,否则一切与作战无关的消息都不会报上来。  

天狼星到底出什么事了?  

打开文件,周光毅瞳孔一缩:「狼原号报告,有一支身份不明的舰队出现在天狼星系,数量过百…对方只在天狼星停留一小会儿,摧毁星门就离开了。」  

「是一支舰队吗?」单秋宇问。  

周光毅打开文件附带的,几艘陌生的战舰出现在终端上方:「看外形不是,但是哪有这么巧的事?」  

新橙星刚出意外,这群战舰就出现在天狼星,这可能是个巧合吗?  

沐星宇的脸色差到极点:「新橙星三百,这又是一百多,这就四百多了啊!」  

「问题不大。」周光毅说。  

此时此刻,地球附近摆在明面上战舰只有二百多艘,但隐藏的战舰还有四百多艘,再加上行星防御体系,对付四百多艘敌舰绝对没有问题。….  

另外,已经接到命令的舰队正在赶回,用不了多久,就能在地球附近集中一千多艘战舰。  

虽说这些战舰都是来自罗尔人,但人类并不是单纯的接手,而是在得到战舰之后进行全方位的改造。  

单舰综合作战能力确实比不上罗尔战舰,但已经比其他文明的战舰强出一截。  

必须承认,人类在战争这项古老的活动上,确实拥有远超其他文明的智慧。  

「报告!」作战参谋又一次送来文件。  

周光毅眉头一挑:「又是哪儿来的?」  

「沃尔夫359。」少校说。  

打开文件,竟然又是一支来历不明的舰队,数量过百,同样摧毁星门后离开。  

「这就五百了!」沐星宇说,「外星人这是想把咱们围住?」  

「不像。」单秋宇说,「先是新橙星,然后是天狼星,再是沃尔夫359…下一个就该轮到比邻星了吧?」  

新橙星,或者说HD85512位于船底座,距离太阳系22光年;天狼星位于船底座东北方向的大犬座,距离太阳系8.6光年。  

二者之间只隔着一个船尾座。  

而比邻星位于半人马座,距离地球4.22光年,与船底座只隔着一个船帆座。  

换句话说,已经发现的三支敌军,全都来自船底座方向,其他方向并没有传回发现敌军的警报。  

「情况已经很明显了!」沐星宇说。  

周光毅调出太阳系的全息投影:「敌军直接跳跃星系内部的可能性不高,那么他们最可能出现的位置应该是巨蟹到天秤之间,短暂休整后,再直接跳跃地球。」  

单秋宇摇头:「范围太大了,根本没法阻击。」  

周光毅一声长叹:「没办法了,死守地球吧,民众的情况怎么样?」  

「还在撤离,乱子不小。」  

破家值万贯,大多数民众接到警报之后,并不是第一时间躲进防空洞,而是收拾家当,至少也要把贵重物品带在身上,而不是留在可能变成废墟的家里。  

再加上食物和水,每个家庭都要携带不少行李,对于撤离行动来说,是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尽管军方一再强调撤离速度,一再限制行李数量和重量,可依然有许多民众难以割舍。  

心情可以理解,但战争不是儿戏。  

老话说得好,财不露白,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引起了大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