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皇嗣诞生(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朱允熥笑笑,赶紧让她进去了。  

其实按照宫中的规矩,后宫嫔妃在怀有身孕之后,不用多长时间就要转移到文华殿西北的“月子房”里居住,直等到生下孩子。  

《明宫史》记载:“凡宫中有喜,铺月子房,则生男生女各一二口,在文华殿外西北临河之小房住。”  

怀有身孕的嫔妃,为什么要离开自己原有的宫殿去外面居住生产呢?  

其原因就是古人把女人月经、临盆、生产这三件事所产生的污血全都看作是“不洁之物”,接触的人会有不祥之兆,避之唯恐不及。  

东汉著名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写道:“三日讳妇人乳子,以为不吉。将举吉事,入山林,远行,度川泽者,皆不与之交通。乳子之家,亦忌恶之,丘墓庐道畔,逾月乃人,恶之甚也。”  

同时为了保证生产场所的安静,不影响妃嫔正常生产,影响分娩,所以“月子房”都设置在皇宫内最偏僻安静的地方。  

等待是最难熬的。  

可朱允熥又帮不上忙,也只有等待,即便难熬也没有办法。  

月子房中,同样也十分紧张。  

徐妙锦躺在床榻之上,代王妃徐妙清,宫中女官素心,小青等人在一旁招呼。  

皇后生产乃是大事,并且早就已经诊断出皇后所怀的乃是龙子,所以更不容有丝毫的闪失。  

随着“哇哇哇”一阵婴儿的哭声响起,众人总算送了一口气。  

月子房外的朱允熥听到哭声,当即大喜,激动的握紧了拳头,恨不得在地上跳起来!  

“妙锦,妙锦,你觉得怎么样?身体如何?”  

其他人正在忙碌,朱允熥就已经冲了进来,前去查看身体虚弱的徐妙锦。  

见她因为生产的疼痛导致满脸汗水,虚弱无力,脸上有些苍白,不由得非常心疼:“妙锦,身上怎么样?女医,女医,快给皇后看看!”  

“陛下,你怎么进来了,这里不吉,你快出去吧。”徐妙锦见他进来,抬起眼皮就把他往外赶。  

“不走,还没有看你和孩子呢,怎么能走呢!你觉得身体怎么样?”  

徐妙锦急道:“陛下,这真不吉利,陛下得避讳才行,你赶快出去吧!”  

朱允熥却一下子握住她的手:“朕哪里也不去,就在这里!你安心就是。”  

徐妙锦见他如此坚持,也不好在说什么,心里觉得非常温暖,很是感动。  

因为生产之后还要经过一番收拾,给婴儿洗澡擦拭,除去身上的脏东西,并且按照规矩婴儿在几天之内是不能见人的,  

如果是要办理吉事,出门远行的人,都要避开产妇和婴儿,不和他们来往,就连而婴儿的家庭也会十分忌讳厌恶他,有些人甚至过了一个月还觉得忌讳。  

即便到了今日,在有些地方,即便是多出钱,一些房东也不肯把自己的房子让坐月子的产妇和婴儿居住,就是因为这个。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皇后娘娘为陛下诞下一位皇子!”  

既然陛下要留下,其他人当然不敢拦阻,代王妃徐妙清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朱允熥。  

“好好好,好好好!”  

朱允熥连说了几个好,问道:“孩子呢?快抱来给我看看!”  

当朱依微怀抱着襁褓中的婴儿递过来的时候,看到那有些皱巴巴的小脸儿,身上肤色红润,甚至连血管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的小人儿的时候,  

朱允熥却心里一哆嗦,不敢伸手去接,  

这是自己的儿子?自己的血脉后代?  

感动,彷徨,无助,还有欣喜,激动,不敢置信,又怕抱不好,怕抱的姿势不对,  

等等情绪一下子涌了上来,让他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你不是想抱孩子吗,来吧。”朱依微见自己的弟弟畏畏缩缩,就是不敢伸手,不由得取笑道。  

徐妙清生过孩子,对这种感觉有了经验,赶紧打圆场道:“陛下太激动了,呵呵,做父亲都是如此。”  

朱允熥深吸了一口气,只觉得自己口干舌燥,稳了稳心神,强迫自己安定下来,这才鼓足勇气伸出双手,两条胳膊在半空中笨拙的调整着姿势,不知道该怎么抱才好,  

最后小心翼翼的接过来,看着襁褓中尚未睁开眼睛的小人儿,他突然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  

不知道是因为欣喜,还是激动,还是因为什么原因,那种感觉真的很难诉说…  

“赏!重赏!”朱允熥激动得道。  

“多谢陛下!”房中的宫女稳婆等人行礼谢恩。  

“妙锦,你看看,你看看,这是咱们的孩子…”  

朱允熥抱着孩子凑到徐妙锦身旁让她观看,徐妙锦脸上洋溢出喜悦的笑容,可随之鼻子一酸,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一边流泪,还一边高兴。  

“哭什么,别哭,你顺利生下皇子,这是喜事,是大喜事!应该高兴才对!”朱允熥安慰道。  

“臣妾这是高兴的…”  

朱依微见他们有话说,便招了招手让其他人都退了出去,自己和徐妙清也出了月子房,站在门口等侯。  

朱允熥陪着徐妙锦说了一会儿话,见她身体虚弱,便嘱咐她赶紧休息,自己就出去了。  

来到门口,朱允熥问道:“姐姐,妙锦的身体怎么样?没什么问题吧?”  

“你放心好了,皇后身体好着呢,就是刚生完孩子有些虚弱,等调养两日就能恢复,再说这里有太医和稳婆守着,你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