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如何保全藩王性命(2/3)
天下少有!”
朱允熥笑了笑,谦虚了几句,又和梅殷谈起学问来。
洪武十一年,梅殷娶朱元璋次女宁国公主,任驸马都尉,而宁国公主却又是朱元璋的嫡长女。
朱元璋评价他精通经史,堪为儒宗。
《明史》: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
传说他也是朱元璋的托孤重臣之一,曾对他说“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
解缙曾经说他“克忠于国,克孝于亲。帝日汝谐,乃配天潢。承受密诏,笃以忠贞。赍志以没,含笑丹青。”在他的话中就提到了承受密诏的事,看来朱元璋托孤一事应当是真的。
建文三年十二月,奉命镇守淮安,对防御燕王谋反之事很上心,发布号令都很严明。
建文四年四月,朱棣大败建文帝军队,平安、马溥、徐真等将领皆被俘虏,朱棣派遣使者以进香为借口欲图借道,梅殷说:“进香之事,先帝有禁令,不遵守的人可是不孝。”
朱棣听闻大怒,写信给梅殷说:“如今我兴兵清君侧,是顺应天命,不是常人所能阻挡的。”梅殷决然的割去送信使者的耳、鼻后,将其放归朱棣,
朱棣气得不行,只得从扬州进军南京。
朱棣登皇帝位,那时梅殷仍驻军淮安,朱棣逼迫梅殷妻子宁国公主咬破手指,写成血书一封送与梅殷。
永乐二年,都御史陈瑛上奏称梅殷培养死士,和女秀才刘氏勾结,诅咒朱棣,最后惨遭锦衣卫溺死。
因此,梅殷忠义之心尚可,领兵的才能也有,只可惜当时建文帝失去人心,军心已经归向朱棣,再加上他在军中也没什么根底,手下的兵马是指挥不动的。
这才在历史上留下了手握重兵,而无力阻挡朱棣的尴尬局面。
但是不管怎么说,梅殷的才能还是不错的,否则也不会得到朱元璋那样的嘉奖和信任!
朱元璋的眼光从来没有错过!
此人可用!
二人聊到最后,朱允熥开门见山的问道:“梅驸马,朕听说你从你叔父汝南侯那里学了兵法谋略,也熟悉行军打仗之事,朕的神机营还缺少一位主事,官职不高,你想不想过去试试?”
没人赶紧站起身来,跪地行礼道:“微臣愿意,多谢陛下!”
“不必客气,起来吧!”朱允熥笑着将他扶了起来。
他之所以要用梅殷,是因为要降低驸马的爵位品级,而那些驸马岂会心甘情愿?
就算他们不敢闹腾,可终究心里不痛快,自己任用梅殷这个驸马,也算是给他们留下一条路,免得没有晋升的空间和途径,就心生怨怼…
毕竟人最怕的,就是失去希望…
一家人,还是要和和美美的嘛…
而且梅殷这个人也实在可用,既能够安抚亲戚,又能够得到一位人才,何乐而不为呢。
黄昏,大善殿。
朱允熥悄悄来到大善殿,殿门口值守的护卫和服侍的太监要行礼,都被他伸手止住了。
轻手轻脚的进了偏殿,见朱元璋坐在桌子前正准备用饭,
尚膳监太监而聂正在把几样小菜摆到桌子上,见朱允熥来到,刚想要行礼就看见他的手势,便会心一笑就接着放菜。
“皇爷爷!”
朱允熥凑近朱元璋突然喊了一声,不过声音不高,毕竟他也怕真吓着老人家!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又是这一套,你就不会换个花样!咱在战场上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尸山血海都爬出来了,还怕你这一声惊吓!”
朱允熥顺势做到椅子上,陪笑说道:“是是是,皇爷爷您是大英雄大豪杰,经历的风浪不是孙儿能比的,可您都把大明境内所有的敌人都打败了,孙儿就是想效法您的文治武功,也没有人供孙儿练手呀!”
“北边不是还有瓦刺鞑靼吗,够你打的!”
“皇爷您就放心吧,今时不同往日,草原上的外族今后恐怕对大明构成不了太大的威胁,铲除他们也是迟早的事。”
“口气倒是不小!来,给咱看看你的饭量是不是和口气一样!”
“这是什么菜呀?干豆角、丝瓜、茄子、黑木耳…皇爷爷,您就拿这个招待孙儿,也太抠了吧!”
在和朱元璋怼来怼去的当中,一餐晚饭就在愉悦的气氛当中吃完了。
朱允熥意犹未尽的说道:“今晚这顿饭最让人满意的就是南瓜小米粥,色泽金黄,口感软糯,确实好手艺!”
朱元璋揶揄道:“既然手艺好,那你不赏吗?就嘴上褒奖两句?”
朱允熥顿时一滞,“皇爷爷,这应该您赏吧,这里可是大善殿!”
二人又斗了一阵嘴,最后终究是朱允熥败下阵来,乖乖的让王忠拿钱赏赐。
一旁的太监而聂、庆童,以及王忠、李福都低着头,脸上也带着笑意,天加亲情,祖孙情深,确实令人羡慕啊。
朱允熥伸手拿起茶壶,给朱元璋倒了一杯热茶,对左右吩咐道:“都下去吧,我陪着皇爷爷说会儿话!”
“是,奴婢遵命…”几人都躬身退了下去,偏殿当中只留下他们二人。
朱允熥这才说道:“皇爷爷,今日我让朝臣议了降低驸马品级一事,最后的决议是驸马按照唐朝时期的,为从五品,不过我想按照正五品来定。”
对此朱元璋并没有太大的反应,道:“这个你来拿主意就行了,辜负皇恩的毕竟只是少数,其他人还是可以的,不
朱允熥笑了笑,谦虚了几句,又和梅殷谈起学问来。
洪武十一年,梅殷娶朱元璋次女宁国公主,任驸马都尉,而宁国公主却又是朱元璋的嫡长女。
朱元璋评价他精通经史,堪为儒宗。
《明史》: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
传说他也是朱元璋的托孤重臣之一,曾对他说“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
解缙曾经说他“克忠于国,克孝于亲。帝日汝谐,乃配天潢。承受密诏,笃以忠贞。赍志以没,含笑丹青。”在他的话中就提到了承受密诏的事,看来朱元璋托孤一事应当是真的。
建文三年十二月,奉命镇守淮安,对防御燕王谋反之事很上心,发布号令都很严明。
建文四年四月,朱棣大败建文帝军队,平安、马溥、徐真等将领皆被俘虏,朱棣派遣使者以进香为借口欲图借道,梅殷说:“进香之事,先帝有禁令,不遵守的人可是不孝。”
朱棣听闻大怒,写信给梅殷说:“如今我兴兵清君侧,是顺应天命,不是常人所能阻挡的。”梅殷决然的割去送信使者的耳、鼻后,将其放归朱棣,
朱棣气得不行,只得从扬州进军南京。
朱棣登皇帝位,那时梅殷仍驻军淮安,朱棣逼迫梅殷妻子宁国公主咬破手指,写成血书一封送与梅殷。
永乐二年,都御史陈瑛上奏称梅殷培养死士,和女秀才刘氏勾结,诅咒朱棣,最后惨遭锦衣卫溺死。
因此,梅殷忠义之心尚可,领兵的才能也有,只可惜当时建文帝失去人心,军心已经归向朱棣,再加上他在军中也没什么根底,手下的兵马是指挥不动的。
这才在历史上留下了手握重兵,而无力阻挡朱棣的尴尬局面。
但是不管怎么说,梅殷的才能还是不错的,否则也不会得到朱元璋那样的嘉奖和信任!
朱元璋的眼光从来没有错过!
此人可用!
二人聊到最后,朱允熥开门见山的问道:“梅驸马,朕听说你从你叔父汝南侯那里学了兵法谋略,也熟悉行军打仗之事,朕的神机营还缺少一位主事,官职不高,你想不想过去试试?”
没人赶紧站起身来,跪地行礼道:“微臣愿意,多谢陛下!”
“不必客气,起来吧!”朱允熥笑着将他扶了起来。
他之所以要用梅殷,是因为要降低驸马的爵位品级,而那些驸马岂会心甘情愿?
就算他们不敢闹腾,可终究心里不痛快,自己任用梅殷这个驸马,也算是给他们留下一条路,免得没有晋升的空间和途径,就心生怨怼…
毕竟人最怕的,就是失去希望…
一家人,还是要和和美美的嘛…
而且梅殷这个人也实在可用,既能够安抚亲戚,又能够得到一位人才,何乐而不为呢。
黄昏,大善殿。
朱允熥悄悄来到大善殿,殿门口值守的护卫和服侍的太监要行礼,都被他伸手止住了。
轻手轻脚的进了偏殿,见朱元璋坐在桌子前正准备用饭,
尚膳监太监而聂正在把几样小菜摆到桌子上,见朱允熥来到,刚想要行礼就看见他的手势,便会心一笑就接着放菜。
“皇爷爷!”
朱允熥凑近朱元璋突然喊了一声,不过声音不高,毕竟他也怕真吓着老人家!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又是这一套,你就不会换个花样!咱在战场上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尸山血海都爬出来了,还怕你这一声惊吓!”
朱允熥顺势做到椅子上,陪笑说道:“是是是,皇爷爷您是大英雄大豪杰,经历的风浪不是孙儿能比的,可您都把大明境内所有的敌人都打败了,孙儿就是想效法您的文治武功,也没有人供孙儿练手呀!”
“北边不是还有瓦刺鞑靼吗,够你打的!”
“皇爷您就放心吧,今时不同往日,草原上的外族今后恐怕对大明构成不了太大的威胁,铲除他们也是迟早的事。”
“口气倒是不小!来,给咱看看你的饭量是不是和口气一样!”
“这是什么菜呀?干豆角、丝瓜、茄子、黑木耳…皇爷爷,您就拿这个招待孙儿,也太抠了吧!”
在和朱元璋怼来怼去的当中,一餐晚饭就在愉悦的气氛当中吃完了。
朱允熥意犹未尽的说道:“今晚这顿饭最让人满意的就是南瓜小米粥,色泽金黄,口感软糯,确实好手艺!”
朱元璋揶揄道:“既然手艺好,那你不赏吗?就嘴上褒奖两句?”
朱允熥顿时一滞,“皇爷爷,这应该您赏吧,这里可是大善殿!”
二人又斗了一阵嘴,最后终究是朱允熥败下阵来,乖乖的让王忠拿钱赏赐。
一旁的太监而聂、庆童,以及王忠、李福都低着头,脸上也带着笑意,天加亲情,祖孙情深,确实令人羡慕啊。
朱允熥伸手拿起茶壶,给朱元璋倒了一杯热茶,对左右吩咐道:“都下去吧,我陪着皇爷爷说会儿话!”
“是,奴婢遵命…”几人都躬身退了下去,偏殿当中只留下他们二人。
朱允熥这才说道:“皇爷爷,今日我让朝臣议了降低驸马品级一事,最后的决议是驸马按照唐朝时期的,为从五品,不过我想按照正五品来定。”
对此朱元璋并没有太大的反应,道:“这个你来拿主意就行了,辜负皇恩的毕竟只是少数,其他人还是可以的,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