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一言九鼎(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因为这事关武将的尊严,事关自己下属的情绪,甚至事关自己的身家性命!  

一个任凭别人打压而毫无作为的武将,底下的将士们会服吗?  

他们只会痛恨你这个做官长的无能!  

要么走走关系调到其他的地方,或者被其他武将挖了墙角,这种事在军营当中并不少见。  

就算走不了的,也会被和自己离心离德,不再一条心,  

他们肯定不会公然违背将令,因为那是自寻死路而已,可暗中给你使半子,让你无法升迁还是能做得到的!  

要是到了战场上,那更容易了,稍微放点水,你的中军就会被别人攻破!  

所以无论这些武将们愿意不愿意,只要你还站在那个位置上,就是一定得争!  

陛下这计策,还真是高明啊…  

瞿陶怎么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就想不出来了!  

张辅不由得感叹道,唉,看来用心学呀…  

“启禀陛下,五军都督府大将军蓝玉、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开国公常升求见…”一个小太监前来禀报。  

朱允熥脸上露出一抹难以测度的笑容,  

“就说朕偶感风寒,为了避免传给几位国公,就不见了,请他们回去吧…  

李福,把马和送来的大补山参拿出来一些,送给几位国公,给他们补补身体!”  

“是,奴婢遵命…”  

这么多国公联袂求见,若是在平常,肯定是要见见的,否则就太张狂了,也会失了人心。  

不过现在嘛,倒是不见为好…  

李福挑选了几根山参,用盒子装起来,带着两个小太监来到宫门外。  

“见过大将军,见过宋国公、颖国公开国公…”  

蓝玉点头致意,开口问道:“我等前来求见陛下,陛下怎么说?”  

李福欠了欠身子,一脸和煦的笑容说道:“回几位国公爷的话,陛下偶感风寒,若是传给几位国公就不好了,您几位是大明的柱石,责任重大,可不敢疏忽,  

所以陛下说这次就暂且不见了,并且特意命我选了几棵贡品山参,给几位国公补补身体。”  

说罢指了指两位小太监手中托盘上山参盒子。  

蓝玉眉头一皱,关心的问道:“偶感风寒?陛下定的重不重?可曾请了太医?”  

李福依然面带笑容,回答道:“倒是不重,不过需得静养,不能过多操劳,所以…”  

蓝玉还要再说什么,可冯胜却将他拦住了,对李福说道:“既然陛下龙体不适,我等就告退了,不敢惊扰陛下歇息。”  

几人离开宫门,走在千步廊上,往五军都督府而去。  

走着走着,颖国公傅友德忍不住问道:“今天见不到陛下,那等陛下龙体康复了咱们再来求见?可惜曹国公李景隆外出练兵了,不再京城,  

到时候非得喊上魏国公不可!徐辉祖年龄不大,韬光养晦的功夫倒是学得炉火纯青!”  

徐辉祖过完年以后,就在府中称病不出,也不怎么接待外客,虽然他妹妹是当今皇后,可是整个魏国公府的声势好像还不如从前。  

傅友德自然知道他这是在避嫌。  

“开国公,陛下怎么这个时候龙体不适啊,这也太巧…呃,我是说陛下的圣意到底是什么?”  

开国公常升道:“我也不知道,今日也是和三位国共一同求见。”  

“唉…”  

傅友德叹道:“几位,你们说这件事该怎么办?总不能丢在这里不管不问吧?真要容许文官这样肆无忌惮的打压,那底下的将士们还不寒了心?”  

蓝玉眉头一皱,翁声说道:“谁说不管不问了,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有一次就有第二次!  

大明才开国多少年啊,他们就敢这么干,这件事一定要讨个公道!杀一杀他们的气焰!”  

冯胜看了一眼常升,对几人说道:“这件事最终的结果如何,还要看陛下的意思…”  

常升身为朱允熥的舅舅,自然要站在外甥这边说话了:“要我说这件事很明确,陛下和武将的亲厚关系这几年是怎么重视将士,  

怎么组建神机营,建立大明讲武堂的,天下谁不知道?我敢说真要文武打起来,陛下肯定站在咱们这边!”  

傅友德哈哈一笑,“这话我爱听!陛下的年号是什么呀?宣武!听听这年号,多么霸气,多么霸道!  

就这一个年号,就能看出来陛下对于武将还有士卒的看重!陛下还能亏待了咱们不成!”  

几位国公又聊了几句,都纷纷认同。  

关键是朱允熥与武将之间的渊源实在是太深了,用一句密不可分都不为过!  

而且他在做皇帝之前,就亲自训练自己的护卫营,然后以东宫护卫营为骨架,扩建成了今天的神机营。  

再加上大明讲武堂训练兵将,陛下也是派遣心腹充当教官,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朱允熥让皇后准备好了家宴,请了自己的自己的姐姐赴宴。  

坤宁宫里,一桌子饭菜摆的满满当当。  

朱依微手里拿着筷子,看着这么丰盛的饭食道:“这么多菜,我都不知道在吃哪一道了,允熥,虽然你现在做了皇帝,可也不能铺张浪费,这药是被皇爷爷知道了,肯定又骂你败家!”  

朱允熥苦笑道:“姐姐,今天也就是请你赴宴所以才准备的丰盛了些,平常我和妙锦也就五六个菜,还是以清淡为主,  

况且我就算愿意节省,一年到头又能节省多少钱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