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太监,不可靠啊(3/3)
只不过百姓遵循国法,将银子收藏了起来,没有使用罢了,如果要满足流通需求,必然没有问题…”
朱元璋之所以禁止使用银子,缺少白银并不是主要原因。
其实大明银子不少,只不过没有流动起来罢了。
最直观的证据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奠定与实施的宝钞和禁用金银这一货币制度,其“历史寿命”很短,少则半个世纪,多则七十余年左右。
《明史》记载:明英宗的正统初年,“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标志明朝确立白银货币制度。
一四三零年的周忱代表的“赋役折银”改革,确实开启了明朝财政白银化。
到了张居正创立“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是赋役合并、田赋一律征银、算赋役数额以县为单位和赋役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进一步确立了白银作为主要货币的地位。
那么现在就有一个问题,:明正统年间“弛用银之禁”和“朝野率皆用银”的“银”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要知道当时大明本土银矿的开发十分有限,有些银矿出产仅仅几千、上万两左右,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如果说是来自海外贸易,那么在这一段时期之内,也可以说在隆庆开关之前,大明一直在实行海禁政策,想要借着民间的力量获取白银,根本就不现实。
仅仅靠着朝贡贸易,从海外得到的银子也十分有限。
所以按照历史的逻辑,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明朝正统年间普及开来的银子,主要来自民间,以及朝廷的存银!
也正是这些银子,支撑了大明到明英宗正统年间,以及在隆庆开关之前的使用。
暴昭行礼道:“陛下,正是因为大明如今有许多的银子存留在民间,这些银子难以进行大宗使用,
所以微臣恳请陛下开恩,准许百姓以手中无用之白银,换取大明银币!”
三五第一_35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