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奇耻大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着衍圣公孔家的的名声,在京城日益变坏,朝臣们刚开始疑惑不解,  

到后来越来越多的批评声音,一件件丑事被暴露出来,他们的心境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毕竟在京城之中,在大明几乎各个地方,都有议论的声音,他们想不注意都难。  

所以在班房里面,在同僚小酌之余,都在讨论这件事。  

“孔家这是怎么了,京城各地都传开了,他们就做了那么多的恶事?”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况且传的有鼻子有眼,不像是空穴来风啊。”  

“如果真是这样,那恶事未免也太多了!”  

“世代的王侯公卿,谁家没有一点招揽事,可像孔家这样的,还真是少见啊…”  

“山东的百姓这下可遭殃了,孔家做下那么多下作的事,就不怕遭雷劈!”  

“怕什么,人家是衍圣公!是圣人之后,这就是人家的护身符!”  

“这样的人家名声算是臭了,连豺狼都不如,还配做衍圣公?”  

“也不知道朝廷如何处置孔家,连皇太孙殿下的心腹都敢杀,这胆子,真是无法无天啊!”  

“谁说不是呢!皇太孙派遣刑部尚书,督察院的曹铭,刚刚又派了大理寺,这是要三司会审呀…”  

“相衍圣公这样的人家,不三司会审定罪,谁能相信他们家这么龌龊?”  

“你们说皇太孙如何处置孔家?”  

“肯定会严加处置的,要不然储君的威严何在?肯定要死一些人啊…”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该杀!”  

齐泰作为吏部考功司郎中,景清的任命就由他安排。  

当齐泰带着景清来到督察院的时候,还没有等进入大堂,就听见唐中一片喧哗之声。  

齐泰对身边的小吏问道:“这是怎么了,为何会如此喧哗?”  

小吏嘿嘿一笑,尴尬的说道:“几位老爷正在商议事务事务,激烈了一些,激烈了一些…”  

商议事务?  

这么大的声音,和街市上商贩叫卖都差不多了!  

这叫商议事务?  

作为文人,凡事都讲究个礼仪,就算是心里再不痛快,也只会暗地里针锋相对,说话里软中带硬,想方设法法把人噎死!  

哪里会像督察院这里,吵吵嚷嚷,连面皮都不要了?  

齐泰带着心中的疑惑,还没有等进入大堂,就听见一个高亢的声音,  

正在奋力的喊道:“诸位,耻辱!耻辱,奇耻大辱!这是督察院的耻辱!也是我等的耻辱!”  

“十二道监察御史,一個山东就派了十人!现在山东出了这么大的事,出了这么大的冤案,之前竟然没有消息!”  

“这十位监察御史是干什么吃的!他们是尸位素餐,毫不作为?!还是贪赃枉法,与凶徒为伍?”  

“若非这十个人装聋作哑,忌惮衍圣公的影响,而与之同流合污隐瞒不报!山东冤情怎会如此暴裂!”  

“所以本官觉得,要查别人,首先就应该自查!先从我们自己查起!山东的冤案是露出来了,别处呢?”  

“河南、山西、河北、直隶、云贵、四川、陕西又有多少冤家错案!有多少人隐瞒不报!”  

齐泰和景清走到近处,就看到一个四十来岁的官员,身穿着四品的朝服,正在发表激烈的演讲。  

而在他周围,是一群坐在椅子上的同僚,他们纷纷看着这人,表情不一。  

有的认同赞许,同意他所说的,有些人微微摇头,似乎是在认为他太激烈了,  

还有的如同老僧坐定,一副闲淡的模样,正应了那句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齐泰认得,此人名叫练子宁,是督察院四品的佥都御史。  

小吏想要通报,却被齐泰拦住了,他还想再听听。  

练子宁站在人群当中,满腔气愤的说道:“督察院的御史没了锐气,想当一位老好人,想和朝臣们和和睦睦客客气气,那趁早给吏部申请离开督察院!”  

“只要我等在督察院一天,担任御史一天!就必须尽我等的职责,提督各道,弹劾贪官污吏!”  

“身正不怕影子歪,自己都立身不正,如何弹劾别人!所以本官提议,督察院上下,包括十二道监察御史,立即展开自查!”  

“若有作奸犯科,尸位素餐之辈,绝不姑息,按照督察院的惯例,就要受到三倍处罚!各位以为如何!”  

正因为御史的职责非常重要,所以凡御史犯罪,罪加三等,如有赃物从重论处。  

正像练子宁所说的,督察院作为这样重要的部门,如果自己立身不正,那是非常可怕的。  

这也是练子宁要求督察院自查的原因,并且按照惯例,三倍处罚。  

紧接着督察院的众人便讨论了起来,有的说应当自查,否则真的会越来越坏。  

有的则是各种推脱,不想自查。  

最后,副都御史林工开口说道:“各位,练子宁所说督查员自查,本官以为现在还不是时候。”  

“右都御史曹大人还在山东,自查这样的大事总是要让曹大人主持的,否则真的难以协调各方各面…”  

一听这话,不同意自查的人赶紧附和:“对对对,曹大人不在,我等怎能擅自做主!”  

“自查这件事太大了,督察院上下还有许多的公务要做,有许多地方都需要监察,如果这个时候自查,会影响事务…”  

“是啊,到时候朝廷怪罪下来那可如何是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