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断绝念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齐泰赶紧谦虚的说道:“有两位尚书大人在,下官一个小小的员外郎,怎敢僭越,还是请大人宣布吧。”  

任亨泰说道:“此次科局之所以能够重新录取,实在是吴王殿下的功劳,殿下又在户部主事,而你又是户部的员外郎,自然邀请齐大人代表殿下宣布了。”  

刑部尚书杨靖,也说道:“是啊齐大人,你在此处代表的乃是吴王殿下,理当由你宣布。”  

齐泰连忙摆手说道:“不敢不敢,下官怎能代表吴王殿下了…”  

尽管齐泰谦虚,可任亨泰和杨靖又怎么会不知道他是吴王殿下的人呢!  

所以二人再次相请,齐泰推脱不过,只得答应。  

看着一个个考生巴望的眼神,齐泰宣布说道:“诸位考生!本次科举重新录取二十位士子,希望侥幸录取的士子,能够忠心报效朝廷,看护大明的百姓,以报答皇帝陛下的天恩浩荡!”  

“若有考生本是遗憾未能上榜,也请再接再厉,须知圣人之道宏大奥妙,就是我等穷其一生也难以参透…所以当内修心德,外读诗书…现在,开榜!”  

当一份榜单贴在贡院门前的时候,南北考生都发出了热烈的欢呼!  

“哎呀,我考中了!我考中了!”  

“我也考中了!感谢陛下!感谢吴王殿下!”  

“多谢吴王殿下大恩大德!让我能够荣登上榜!…”  

“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  

在这份榜单上,仍旧录取了二十位考生,这是原本就商定好的,朝廷必然不会朝令夕改。  

只是这录取的二十位考生,南北各占了十位。  

因为有之前的教训,所以考生们也都很关注录取的比例。  

当看到南北考生各取十人的时候,南北考生都无话可说。  

因为对于北方考生来说,按照以往的惯例,也只能够上榜五六位而已。  

现在一下子上榜十位,占据半数,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对于南方考生来说,此次自己被利用,是这些模拟的乱党挑起事端,还被人说考官偏袒自己,  

那些考官都被抓了,也都将会按照乱党斩首示众,  

可是陛下依然没有追究,使得南方考生不受牵连,依然占据了榜单的半数,  

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便是明白陛下有意要照顾一下北方士子,南方的考生也能接受。  

并且心怀感激!  

与此同时,另外一条消息也在悄无声息的传扬之中。  

作为京城周边的村子,让人很容易产生一种灯下黑的错觉。  

因为无论是官府,还是锦衣卫,他们所关注的焦点都只在京城之内,没有人想到有人居然会在周边生事。  

而往往这个时候,就要坏事!  

此时正值农闲的时候,村子里面的一些百姓终于能够闲下下来,能够坐到一起晒晒太阳,唠唠嗑。  

但唠着唠着,话题就越来越敏感了…  

“听说了吗,太子爷有个儿子不孝敬啊,太子爷都不喜欢他…”  

“你从哪儿听说的?皇宫的人还能不孝敬了?”  

“我前两天去王村也听说了,说是这个皇子从小就不听话,太子爷生病的时候他也不知道伺候,整天寻欢作乐,没有一点儿为人子的样子…”  

“还能有谁,就是皇帝封的吴王啊,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是个不孝的孙子,怎么还能封王呢?”  

“谁说不是呢,从小就坏透了,不读书还不听话,据说太子爷就是被他给气死的…”  

“据说啊,太子爷病重的时候,他都还咒骂太子爷呢…”  

有道是愚民可欺。  

但凡有一点流言蜚语,就能够左右百姓的看法和想法。  

有时候他们不会去分辨事情的真伪,也没有能力去鉴别,甚至连谨言慎行或者鉴别的思想都没有。  

只会跟着人云亦云!  

所以当皇孙不孝的流言冒出来的时候,就在百姓中间悄无声息,又极为快速的传播着…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而且这还是皇族的糟烂事儿,百姓更有兴趣去谈论,更加津津乐道…  

就连六七百年后,已经没了权利的某国皇族家庭不和,都能迅速成为头版头条,引起舆论哗然!  

更不要说在这个人人敬畏皇权的时代了!  

如果皇族出现什么事情,对于百姓的冲击远比后世要大的多!  

而且这种冲击和震撼,有些时候是后人无法想象的!  

随着流言的传播,就好像一只嗜血的野兽,张开了血盆大口!  

朱允炆现在觉得非常郁闷。  

甚至说有些生气!  

还有浓浓的屈辱感…  

因为他听说自己的母亲把嫁妆送给了那位吴王殿下!  

如果是以前,送给他一些东西也就罢了,就当是怜悯他的可怜。  

可是现在把东西送给他,就是在向他服软求饶!  

这是朱允炆无法接受的!  

尤其是自己的母亲遭受这样的屈辱!  

可是当他来到东宫,想要面见母亲的时候,太子妃吕氏却把他关到了门外,根本就不与他相见。  

朱允炆不明白母亲为何要这样做。  

在喝退了太监和宫女之后,朱允炆隔着门站在外面,问道:“母亲,你让孩儿进去吧,孩儿有话想要询问母亲。”  

吕氏隔着门站在屋子里面,轻叹了一声,说道:“你回去吧,你皇爷爷让你诵经祈福,不可见妇人,别惹你皇爷爷生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