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红夹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可是走了没有多久,自己的弟弟就追了上来,气喘吁吁的说道:“姐姐,先别急…别让我给你送东西来了…”  

小翠心疼自己的弟弟说道:“瞧把你累的…跑这么快干什么,我在宫里面什么都有,不必给我送东西,你快拿回去吧。”  

弟弟说道:“不是旁的东西,你看看…”说着就将一个包袱塞到了小翠的手中。  

小翠接过来,打开包袱一看,只见里面是一个红色的夹袄,居然还是用绸子面制成的!  

小翠抖开一看,就看见针脚细密,做工还是非常精细的,而且绸子面子上也绣了一朵小花,显得既精致又好看。  

小翠不由得说道:“你怎么又乱花钱!这得多少贯钱啊,赶快拿去退了,给爹娘买点儿好吃的…”  

“哎呀…”她弟弟抓耳挠腮的解释说道:“不是我买的,是爹娘买给你的…”  

小翠疑惑的说道:“这衣服虽然好,可又不当吃又不当喝的,买给我干什么,咱爹什么时候买过绸子衣服?你别骗我了,就是你买的!”  

“哎呀姐姐,真不是我买的!”  

弟弟解释说道:“你走了之后,有个卖估衣的货郎,担着挑子到了咱们庄子里,到咱们家讨碗水喝,刚好被爹娘看到了这件红绸子夹袄,  

爹娘想着你在宫里面不能穿的太寒酸了,毕竟现在你也是太子妃…嗯,嗯…喜欢的人,总得体面一点,所以他们就买了…”  

小翠眼睛看着手上的红夹袄,手掌在上面不住的婆娑,显然非常喜爱。  

可还是不舍的说道:“爹娘也真是的…,你还是拿回去退了吧,这肯定很贵,要花不少钱呢。”  

弟弟的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姐姐你就拿着吧,不贵,就一百文钱…”  

小翠立刻板起脸来说道:“你骗人!一百文钱怎么能买着绸子面儿的夹袄呢。”  

弟弟说道:“你看看,这是估衣,不是新的,所以才卖的便宜…”  

小翠促进一看,这才发现这红绸子面儿虽然还很新,但是也不够鲜亮,这个红加袄只能算上有八九成新。  

看到这里,小翠这才放下心来,同时,心里也很高兴,“确实是估衣呀…倒是挺新的,不过一百文钱也买不到吧,哪里会那么便宜!”  

弟弟说道:“刚开始人家货郎还不肯卖呢,是爹娘说你在宫里面,很得太子妃的看重,货郎也想沾点儿贵人的运道福气,要了咱们家两尺破布,之后这才便宜卖呢…”  

其实这种现象,作为生活在科技发达文明社会的人,有时候会难以理解。  

但是在古代这种现象却很普遍。  

而且类似的状况,在农村里面到今天仍然能够找到踪迹。  

例如有的地方,是在婴儿诞生后不久,由产妇的亲友到乡邻四舍,逐户索要的五颜六色小块布条。  

而且若得到老年人做寿衣的边角布料,就认为那是最好的。  

回家之后,就用这些碎布,给自己的孩子缝制一下百家衣。  

百家衣又称“百衲衣”,是一种将碎布块缝缀在一起的拼布童衣。  

尤其是在汉族一些地区,民间流行着新生婴儿要穿“百家衣”的习俗。  

就是为了祝福婴儿祛病免灾、长命百岁。  

而向百家索布块,是认为婴儿在众家百姓,特别是长寿老人的赠予下,可以健康成长。  

除此之外,也有的地方会向百姓讨要一点五谷,熬成粥让婴儿喝。  

还有的会在家里装上一块镜子,有的则会在大门上挂一块八卦罗盘。  

总之各种各样想沾别人福气运道的举动,即便是在现在的社会,也层出不穷。  

因此那个货郎听说小翠是宫里的人,还和贵人相好,想沾点儿福气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在确认没有花费多少钱之后,小翠这才又高兴起来。  

送别了弟弟之后,就带着里面装着红夹袄的包袱,欢欢喜喜的踏上了回宫的路程。  

太监和宫女进了宫之后,有时候也会给他们放上一天假,让他们出宫为自己有一些采买。  

或者离家近的,也可以申请回家探亲。  

只不过无论是采买还是回家,回宫的时候必须要经过非常严格的检查。  

除了自己所携带的包裹必查之外,就连身上所穿的衣服,还有头发里面是否藏了东西,都要逐一检查。  

而且这样的检查非常严格,甚至都到了苛刻的地步。  

小翠来到城门处的时候,就将自己所携带的东西交给了检查的宫女和太监。  

然后包袱被打开,露出了自己的东西,宫女都会一一的拿起来,仔细查看。  

查看无误之后,小翠就被带入一个房间进行搜身,而在那里,全身的衣服都要被脱下来,让宫女检查有无夹带。  

而且年长有经验的宫女,负责让小翠张开嘴巴,查看腋下,以及其他地方。  

这仅仅只是进入外皇城。  

如果要进入东宫里面,还需要再检查一遍。  

同样的,在内皇城,也就是宫里面服侍的,同样也需要经过第二次的检查。  

毕竟如果有人偷偷携带凶器,或者藏了什么毒药,一旦惹出事情,那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所以在这两次的检查之下,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携带毒药入宫。  

不知怎么回事,今天东宫太子妃显得非常烦躁。  

在巨大的铜镜面前,吕氏头发披散,并没有被梳拢起来。  

几个宫女站在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