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谨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仁智宫里,太子妃吕氏看着朱允熥那里只留下一个蒲团,人不知道去了哪里。  

便悄悄对自己的儿子说道:“允炆,这些天你可得好好表现,要时时刻刻都在这里为你父亲守孝,绝对不能够离开片刻…”  

朱允炆听话的说道:“孩儿明白,多谢母亲。”  

吕氏见他这样,就明白他根本就不明白,于是便凑近说道:“你可得记住了,要好好守孝,脸上越悲痛越好,眼泪也要一直流,不许停下!”  

朱允炆有些错愕,人的悲伤都是有限度的,眼泪又不是汪洋大海,岂能够一直流泪哭泣?  

见自己的母亲说的那样认真,不由得问道:“母亲,这是为何呀?”  

于是小心翼翼的看了看左右,见没有人留意,这才对儿子说道:“别看你皇爷爷不在这里,可什么都瞒不过他的眼睛,你得让你皇爷爷知道你才是最孝的!这才会让你皇爷爷对你刮目相看,才会讨他的欢心…”  

朱允炆不禁揉了揉因为频频流泪,有些干涩的眼睛,自己的眼睛泪水几乎已经流干了,干涩难受,还怎么一直流呀。  

尽管伤心,可是人的眼泪到一个地步就流不出来那么多了,自己也很无奈啊。  

“拿着!”  

吕氏到底是有经验的人,见他这副模样就知道儿子肯定也为难,于是身子悄悄靠近他,便将一块老姜塞进他的手心里。  

“母亲这…”  

朱允炆有些惊讶,刚想询问就被吕氏止住,吕氏见没有人发觉,这才说说道:“眼泪要真流不下来,就拿这个擦一擦…记住小心点,别被人发现了…”  

朱允炆胆战心惊看了看左右,见守候的宫女都没有发现这才悄悄安心。  

这倒不是说朱永炆是个不孝之子,而是太子的葬礼实在太过繁琐了,光是守灵就不知道要多少天。  

在守灵的时候还必须要哭出来,要流眼泪,要给人看出你的伤心。  

可就是天下第一纯孝的人,也不能天天泪流不止啊。  

刚开始的时候,或许是出于伤痛而自然流泪,可是到了后来就欲哭无泪,尽管伤心,可眼泪却流不下来了。  

而你还要做出一副伤痛欲绝的模样给人看,那就不得不表演了。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而现在在吕氏的警觉里面,她明显感觉到朱允熥与往常大不一样,在这个时候自己的儿子就必须表现的更加孝敬。  

所以才不得不请出老姜帮忙。  

至于在原来的时空,表演是肯定有的,但有没有加入老姜这个配角,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料想是有的,毕竟在哭戏里面姜是黄金配角,老演员了。  

朱允炆看了看朱允熥空空的坐垫,不由得担心说道:“那允熥岂不是要受责罚?”  

一听此话,吕氏就气不打一处来,可仍然要顾及影响,不能让人知道,于是便是低头不悦的说道:“这个时候还管他干什么!他错的越多那才好呢!这样你皇爷爷就会越觉得你孝敬,就会越喜欢你!记住了,可千万不能出什么岔子!”  

朱允炆看看朱允熥的方向,有种算计弟弟的感觉,可终究还是忍住了。  

可能他在心里安慰自己,我这也是听母亲话,这也是孝道啊。  

父亲的灵堂就在这里,你却不知道跑哪里去了,都不知道为父亲守灵,如此…吃些苦头,受个教训也好。  

于是朱允炆便心安理得的安静下来,不再多说什么,哥哥也是一片苦心啊。  

而朱元璋这几天一边处理太子朱标的丧事,虽然不用他亲自去做什么,可是也要关心的。  

另外还有政务要处理,这些天朱元璋虽然不会上朝听政,但不代表国家的运转就要停下来,就不能够处理政务了。  

他只是不上朝而已,政务还是必须要处理的,只是一些小事就交给大臣拿个方案,大事才会亲自处理。  

天色已经晚了,朱元璋还在谨身殿,处理公务,尚膳监太监而聂悄悄对伺候在一旁的司礼监太监庆童使了个眼色。  

庆童便也回了个眼色,示意自己知道了。  

朱元璋又处理了许久的奏章,这才放下笔,揉揉有些僵硬的手腕,稍作停歇。  

庆童对而聂及时的使了个眼色,而聂会意赶紧说道:“皇爷,晚膳已经准备好了,皇爷是在这里用还是在偏殿?”  

朱元璋这才抬头看一下外面,见天色已经黑了,又想起太子薨薨逝,不禁叹了一口气说道:“撤了吧,朕不饿。”  

而聂扑通跪倒在地上,祈求着说道:“万岁,您就用一点吧,这几天您都没有好好吃东西了,再这么下去龙体可怎么受得了啊…”  

司礼监太监庆童也跪倒在地,央求道:“是啊皇爷,您可不能不顾自己的身体啊,还有好多事等着您拿主意呢…”  

朱元璋眉头微皱,终究还是没有怪他们多事,毕竟他们也是一片苦心,于是叹气说道:“朕实在吃不下,撤下去吧别浪费了…”  

见他们二人还要来劝,便伸手止住他们,问道:“城外的百姓还有多少守在那里,都离开了吗?”  

司礼监太监庆童赶紧回答道:“回皇爷,还有四五百人守在那里,怎么也不肯离开。”  

朱元璋里面很是感动,摇摇头不忍的说道:“没想到这些百姓这么拥戴咱老朱家啊…命人给他们送些吃食,咱不能让他们为咱儿子守夜,还饿着肚子…”  

其实对于百姓在外面守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