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三喜临门(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

…………

匆匆从宫中出来,张安世回到栖霞,才知道自己几个兄弟还在鸡鸣寺里瞧热闹,没有下山。

随即便召了陈礼和朱金来。

张安世先看向朱金:“大漠那边,有消息了没有?”

朱金道:“这两日就有消息……前些日子,那人的书信之中,已有了眉目。”

张安世随即看向陈礼:“人呢……都盯着吗?”

陈礼道:“已经开始盯着了,眼下重要的是……顺藤摸瓜,现在不宜打草惊蛇。”

张安世点头:“所以再等一等,忍耐一下,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让对方察觉。”

“是。”

张安世又道:“北镇抚司那边,可有听说什么消息?”

陈礼道:“说是纪纲亲往大同,抓了不少乱党来,如今正在讯问。”

张安世不屑地道:“这纪纲……真是立功心切啊!”

陈礼忙道:“就是,他也配和侯爷您相比?在卑下眼里,纪纲连给侯爷擦鞋都不配。”

张安世压压手:“也不能这样做,他毕竟是指挥使,论起来,我只是他的佐官,区区一个指挥使佥事而已。”

陈礼急了:“那又如何,卑下和内千户所上下的弟兄眼里就只有侯爷,至于纪纲,他算老几?”

张安世只笑了笑:“好了,少来啰嗦,你找一些内千户所的人来,我这儿锻了一些好钢铁,打制成了甲胄和武器,让他们来试一试。”

“啊……”陈礼一愣,讶异地道:“锦衣卫没必要穿戴甲胄,不如先紧着模范营那边。”

“我主要是想试一试,是这矛厉害,还是盾厉害,听我的就是,你少啰嗦。”

陈礼:“……”

…………

“陛下,纪纲求见。”

亦失哈小心翼翼地走进来向朱棣禀报。

朱棣嗯了一声,不置可否。

亦失哈一时没猜透朱棣的心思,便站在原地,默不作声。

半响,朱棣才抬头看他一眼:“叫进来吧。”

片刻之后,纪纲入殿,他诚惶诚恐地拜倒在地:“卑下……”

朱棣打断他:“又是什么事?”

一脸不耐烦的样子。

纪纲就更加惶恐了。

朱棣凝视着他道:“朕听闻,你与指挥使同知邓武不睦,屡屡争吵,这卫中也被你们搅得乌烟瘴气,哼,你堂堂指挥使,难道连卫里都无法掌控了吗?”

纪纲瑟瑟发抖地道:“卑下万死之罪。”

朱棣淡淡道:“有什么事,说罢。”

纪纲道:“臣在大同,抓了数十个乱党,严刑拷……”

他本想说严刑拷打,可又想到,当初因为这个,差一点没把自己折进去,便连忙忽略过去:“他们交代,牵涉进逆案的,不只是徐闻,还有……边镇的军将以及商贾,臣……觉得兹事体大,特来禀报。”

朱棣脸色稍稍缓和:“是吗?牵涉了谁?”

“这……”纪纲道:“臣还在查探,想来很快就有眉目。”

“那么他们又勾结了谁?是瓦剌,还是鞑靼?”

纪纲:“……”

朱棣哼声道:“你只抓了几个蟊贼,便到朕面前来邀功?”

“臣万死。”纪纲叩首,随即,他抬头起来:“臣以为……可能还牵涉到了……宁王……”

朱棣听罢,瞳孔猛地收缩起来。

“朱权?”朱棣站了起来,背着手,来回踱步。

纪纲道:“有许多迹象表明……涉事的武官,可能和驻扎边镇的朵颜三卫有关……而且……其中……不少人都在大宁活动,这大宁,乃是宁王殿下藩地……”

朱棣皱起眉头,他似乎嗅到了什么。

他可能对其他人没有太多的警惕。

可是宁王朱权不一样。

当初朱棣靖难,主要的军马一支来源于他的燕王卫队,而另一支军马,则是朱权的朵颜三卫以及宁王卫队。

可以说,朱权的兵马比朱棣还多一些。

当初从朱权那边‘借兵’的时候,朱棣还向朱权保证,说是将来当真入了南京城,事成之后,兄弟二人共享富贵,平分天下。

显然,朱棣是骗人的,老子靖的难,凭啥跟你轮流做皇帝?

在朱棣靖难成功之后,朱棣立即开始装糊涂,表示他从来没有说过那些话,然后又因为朱权的封地在重要的边镇大宁,且朱权是个颇有能力的人,说是文治武功也不为过,这大宁军政民政,都处理得极好,很有人望。

所以朱棣又将朱权改封到了南昌。

若说其他人,朱棣可以不在乎,哪怕是朱允炆,在朱棣的面前也不过是个废物一般的存在而已,那代王朱桂,就更是不值一提了,朱棣单枪匹马,就敢冲上去揍死他。

可朱权不同。

太祖高皇帝的所有儿子之中,只有这朱权能力不在朱棣之下。

朱棣突然回眸,深深地看了纪纲一眼,吐出两个字:“彻查!”

纪纲微微抬头道:“陛下所说的彻查……”

朱棣淡淡道:“怎么,你害怕?”

“不,臣不敢。”纪纲连忙垂下头道:“臣只是……希望陛下明示,若是当真牵涉到了宁王殿下,是否可以……”

“可以!”朱棣当机立断道5:“彻查到底,无论牵涉的人是谁!”

纪纲道:“臣明白了。”

纪纲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最后从容告退。

朱棣却变得患得患失起来,他忧心忡忡得拧着深眉,而后猛地抬头看了一眼亦失哈,道:“朕早料到,朕和十七弟会有今日啊……哎……”

亦失哈低声道:“陛下勿忧,等锦衣卫一查便知。”

朱棣叹了口气,道:“你不懂,这十七弟,乃人中龙凤,何况……朵颜三卫,还有不少随朕靖难的功臣,可都铭记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