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陛下 银子来了(3/5)
的合作,又多了一个稳定的财源。
此时大家算是服了,于是疯了似的派人往京城催货。
而京城这里,又得到了无数的订单,不得不拼命加印!
哪怕赶不及院试了,市场上对此的需求依旧还是巨大,毕竟……五十万一售而空,可绝大多数的读书人,依旧还没有买到第二版。
张安世不得不定下了加印三十万本的目标,除此之外,根据各省传来的邸报订购量,预备发布第二版的邸报。
这邸报,张安世可是从不夹藏其他东西的,里头所有的内容,都由通政司进行整理和校对,张安世只负责维护渠道,进行排版印刷即可。
至于其他的盈利手段,现在还不能动,时机未成熟。
这巨大的印刷缺口,也带来了印刷业的繁荣,除了几乎整个京城的印刷作坊如今都与张家进行合作之外,张安世也打算在栖霞渡口这儿,兴建一处规模庞大的印刷作坊。
朱金为此,又开始忙碌,他现在其实有点被这操作吓疯了。
一本书卖八十万本,是什么概念?
可怕的是,这八十万本,可是每一本三两银子,刨除掉书商的微薄利润,运输的费用,以及印刷的成本,剩余的纯利润,也是朱金想都不敢想的。
一船船的银子,现在已开始往京城这里送了。
那张家,在渡口那儿,只建了一个仓库,就那么一个临时仓促,却是数不清的金银随意堆砌。
没办法……实在太多了,日进金斗,数银子都数不过来啊!
为此,张安世已招募了不少信得过的壮力,让他们守着。
张安世都不禁为自己的义举感动得要哭了,总共招募来的七十多人,没一个保护他自己,全是去保护银子的。
自然,现在京城已经骂声一片了,不少读书人晓得了地方上的情况,有的通过家书,有的是从南直隶各州县的反馈,各种叫骂声不绝。
这是绝户钱啊,真正的是黑了心!
可骂归骂,张安世毫发无损。
而他则在渡口这里,开辟了一个校场,专门是给丘松玩火药的。
丘松在这里是混的如鱼得水,乐此不疲。
火药并不是纯粹引爆这样简单,可能对于有的人而言,只是如此。
可是专业的人就是不一样,他会根据药量的多少,火药埋藏的位置来确定爆炸之后不同的效果。
至于这火药包里添加什么,哪一种火药包杀伤力最大,哪一种火药更适合摧毁建筑,这些统统都是大学问。
这就是专业!
只有把一样东西研究透了,了解它的所有特性,那么同样的火药,在丘松的手里,和其他人的手里所造成的威力,就完全不同了。
一种是毁天灭地,而另一种,可能只是造成杀伤而已。
“大哥,俺觉得丘松很危险,他迟早会被自己的火药炸飞的。”朱勇表示自己很担心。
张安世一脸无奈地叹口气道:“你们都是看见的,不是我怂恿他玩,是他自己要玩的。”
轰隆……
一声巨响,又是地动山摇。
剧烈的爆炸,似乎又让张安世打了个趔趄。
埋藏在地下的火药,破茧而出,无数的碎石和泥土漫天飞起,硝烟升腾而起。
丘松平静地抬头,看着那升腾而起的小黑蘑菇,又低头,若有所思。
张安世只好又一声叹息:“叫个人看着他,俺们别在这里了,出了事,淇国公得杀我们脑袋祭旗。”
而这个时候,郑和的舰队已经返航了。
他的舰船抵达了松江口,永乐皇帝命太子朱高炽亲去迎接,进了京城之后立即入宫觐见。
据说在文楼里,朱棣关起门,与郑和私谈了足足三个时辰,以至于连朱棣最心腹的亦失哈,也只能在文楼外看着。
宦官之中,亦失哈虽表面上最得宠,可亦失哈心里最是清楚,陛下最信任的,乃是郑和。
毕竟,一支舰队数万人马,加上数百舰船,这都是大明倾尽国力缔造。海上不比陆地,人一旦下海,朝廷就鞭长莫及,朱棣却将这一切交给了郑和,自然是深信。
朱棣不但信任郑和,也认可他的能力,相信他能够将舰队完好无损的带回来。
在与郑和商谈之后。
朱棣是一夜未睡。
他的心里似有野马。
这身躯已经装不下他奔放的脱缰野马了。
大漠……
西洋……
千秋功业。
千秋功业,触手可及,可又似乎距离很远。
沿途你会遭遇无数的困难,会有许多的挫折,你要忍耐,要受得住打熬,寻常人一听这些困难,定然会毫不犹豫的退缩。
做皇帝富有四海,佳丽三千,每日沉浸其中,难道不好吗?
此时的朱棣,骨子里似乎有太祖高皇帝的血脉在觉醒。
他在寝殿之中,虎目猛地变得宛如刀锋一般锐利,口里呢喃:“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干了!
不但要干,而且还要干的漂亮。
郑和是个稳重的人,他没有向朱棣提及海上的壮阔,也没有提及这一路来所承载的荣耀,更没有提及那倭王眼见大明舰队之后,那眼里的恐惧,以及表现出来的顺服。
这些都不必说。
他只是告诉皇帝,沿途很困难,损耗很大,舰队花费也是巨大,随船的军户以及水手有大量的怨愤情绪,遭遇风暴之后,再伟大的舰队,在这暴风雨面前,也犹如飘零落叶。
苦难、风险、未知!
而若是要下西洋,就意味着……更多的苦难,更多的危险,还有那未知的未知!
朱棣不是赌徒,虽然在别人看来,他的人生就是一场场的豪赌。
他每一次做艰难决策的时候,却往往都在
此时大家算是服了,于是疯了似的派人往京城催货。
而京城这里,又得到了无数的订单,不得不拼命加印!
哪怕赶不及院试了,市场上对此的需求依旧还是巨大,毕竟……五十万一售而空,可绝大多数的读书人,依旧还没有买到第二版。
张安世不得不定下了加印三十万本的目标,除此之外,根据各省传来的邸报订购量,预备发布第二版的邸报。
这邸报,张安世可是从不夹藏其他东西的,里头所有的内容,都由通政司进行整理和校对,张安世只负责维护渠道,进行排版印刷即可。
至于其他的盈利手段,现在还不能动,时机未成熟。
这巨大的印刷缺口,也带来了印刷业的繁荣,除了几乎整个京城的印刷作坊如今都与张家进行合作之外,张安世也打算在栖霞渡口这儿,兴建一处规模庞大的印刷作坊。
朱金为此,又开始忙碌,他现在其实有点被这操作吓疯了。
一本书卖八十万本,是什么概念?
可怕的是,这八十万本,可是每一本三两银子,刨除掉书商的微薄利润,运输的费用,以及印刷的成本,剩余的纯利润,也是朱金想都不敢想的。
一船船的银子,现在已开始往京城这里送了。
那张家,在渡口那儿,只建了一个仓库,就那么一个临时仓促,却是数不清的金银随意堆砌。
没办法……实在太多了,日进金斗,数银子都数不过来啊!
为此,张安世已招募了不少信得过的壮力,让他们守着。
张安世都不禁为自己的义举感动得要哭了,总共招募来的七十多人,没一个保护他自己,全是去保护银子的。
自然,现在京城已经骂声一片了,不少读书人晓得了地方上的情况,有的通过家书,有的是从南直隶各州县的反馈,各种叫骂声不绝。
这是绝户钱啊,真正的是黑了心!
可骂归骂,张安世毫发无损。
而他则在渡口这里,开辟了一个校场,专门是给丘松玩火药的。
丘松在这里是混的如鱼得水,乐此不疲。
火药并不是纯粹引爆这样简单,可能对于有的人而言,只是如此。
可是专业的人就是不一样,他会根据药量的多少,火药埋藏的位置来确定爆炸之后不同的效果。
至于这火药包里添加什么,哪一种火药包杀伤力最大,哪一种火药更适合摧毁建筑,这些统统都是大学问。
这就是专业!
只有把一样东西研究透了,了解它的所有特性,那么同样的火药,在丘松的手里,和其他人的手里所造成的威力,就完全不同了。
一种是毁天灭地,而另一种,可能只是造成杀伤而已。
“大哥,俺觉得丘松很危险,他迟早会被自己的火药炸飞的。”朱勇表示自己很担心。
张安世一脸无奈地叹口气道:“你们都是看见的,不是我怂恿他玩,是他自己要玩的。”
轰隆……
一声巨响,又是地动山摇。
剧烈的爆炸,似乎又让张安世打了个趔趄。
埋藏在地下的火药,破茧而出,无数的碎石和泥土漫天飞起,硝烟升腾而起。
丘松平静地抬头,看着那升腾而起的小黑蘑菇,又低头,若有所思。
张安世只好又一声叹息:“叫个人看着他,俺们别在这里了,出了事,淇国公得杀我们脑袋祭旗。”
而这个时候,郑和的舰队已经返航了。
他的舰船抵达了松江口,永乐皇帝命太子朱高炽亲去迎接,进了京城之后立即入宫觐见。
据说在文楼里,朱棣关起门,与郑和私谈了足足三个时辰,以至于连朱棣最心腹的亦失哈,也只能在文楼外看着。
宦官之中,亦失哈虽表面上最得宠,可亦失哈心里最是清楚,陛下最信任的,乃是郑和。
毕竟,一支舰队数万人马,加上数百舰船,这都是大明倾尽国力缔造。海上不比陆地,人一旦下海,朝廷就鞭长莫及,朱棣却将这一切交给了郑和,自然是深信。
朱棣不但信任郑和,也认可他的能力,相信他能够将舰队完好无损的带回来。
在与郑和商谈之后。
朱棣是一夜未睡。
他的心里似有野马。
这身躯已经装不下他奔放的脱缰野马了。
大漠……
西洋……
千秋功业。
千秋功业,触手可及,可又似乎距离很远。
沿途你会遭遇无数的困难,会有许多的挫折,你要忍耐,要受得住打熬,寻常人一听这些困难,定然会毫不犹豫的退缩。
做皇帝富有四海,佳丽三千,每日沉浸其中,难道不好吗?
此时的朱棣,骨子里似乎有太祖高皇帝的血脉在觉醒。
他在寝殿之中,虎目猛地变得宛如刀锋一般锐利,口里呢喃:“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干了!
不但要干,而且还要干的漂亮。
郑和是个稳重的人,他没有向朱棣提及海上的壮阔,也没有提及这一路来所承载的荣耀,更没有提及那倭王眼见大明舰队之后,那眼里的恐惧,以及表现出来的顺服。
这些都不必说。
他只是告诉皇帝,沿途很困难,损耗很大,舰队花费也是巨大,随船的军户以及水手有大量的怨愤情绪,遭遇风暴之后,再伟大的舰队,在这暴风雨面前,也犹如飘零落叶。
苦难、风险、未知!
而若是要下西洋,就意味着……更多的苦难,更多的危险,还有那未知的未知!
朱棣不是赌徒,虽然在别人看来,他的人生就是一场场的豪赌。
他每一次做艰难决策的时候,却往往都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