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且教桃李闹春风(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皇帝高坐马上,远远望去,这辉煌的紫禁城在斜阳的映衬下,叠彩鎏金。  

而眼前那呼啦啦一片跪倒的人海里,也自是五彩缤纷。  

偏这一片浓墨重彩里,他的皇后素雅端庄,娉婷而立。虽则素淡,然则鬓边一朵粉红的海棠,也映出颊边好颜色。  

他心下微微一窒,遂纵马上前,一直奔到了皇后面前,方勒住马缰。  

皇帝一向言行沉稳,少见如此,上驷院和銮仪卫的都赶忙尾随上前,唯恐是御马受惊所致。  

可皇帝到了皇后前,已然自在地收住马缰,利落地甩镫离鞍下马来,随手将马缰潇洒一甩,他们这才都放下心来。  

廿廿瞧见了夫君如此少年意气,自忍不住唇角噙住了星星微笑,轻声道,“…妾身还以为哪儿来了个纵马狂奔的野小子。”  

廿廿说着躬身行礼。  

皇帝已是伸手扶住,却是轻声威胁,“敢这么跟爷说话,就不怕爷更野一回?”  

廿廿顺着皇帝的手,缓缓起身,眸光上扬,滑入他的视线,与他的胶着在一起,“…皇上又忘了我是谁家的女孩儿呢?”  

皇帝忍俊不已,紧紧捏了捏她的手,“…不是纵马狂奔,是意马难勒。”  

廿廿颊边终是红透,轻声道,“请皇上恕妾身今儿未穿吉服来迎。”  

皇帝微微眯眼。他自认得,她身上的是半旧的常服。  

皇帝倒是轻轻一叹,“…爷远远瞧着,只瞧见四月里新发的一枝海棠,娉婷清丽,世所无双。”  

廿廿忍不住低声轻笑,“皇上…是妾身考虑不周,怎忘了海棠的典故。”  

原本皇帝心下因想到生母孝仪纯皇后寝宫永寿宫里的海棠,而微微生起感伤;却因为廿廿这一句,反倒无奈地笑了。  

“一树梨花压海棠,嗯哼?”  

廿廿故意圆睁双眼,“皇上…这前明时候民间瞎传的故事,皇上怎么竟然也知晓?再说,皇上,哪儿就——梨花了?”  

皇帝无奈地蹙眉,“那你说的海棠典故是…?”  

廿廿傲然抬眸,目光从周遭的姹紫嫣红上转过,“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啊。  

皇帝无奈地轻笑,只是更爱惜地将廿廿的手紧紧攥在掌心。  

皇帝竟就这般执着皇后的手,帝后二人携手率先走入宫门,目光甚至都未在一众花枝招展的嫔妃面上滑过,众人错愕之余,心下不由得细思缘故。  

华妃紧紧攥住手指,“…是她故意的。她知道咱们今儿必定都是盛装打扮,那她身为皇后,若是跟着咱们一样盛装,倒显得她俗气了。于是她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堂堂皇后却只穿半旧的常服,倒叫皇上眼里只有一个她了。”  

华妃眯眼横向廿廿背影消失之处,“她是皇后,咱们自是比不了。可我最恨她的是,她自己耍聪明便耍了,却为何将咱们一个一个的全都当成了傻子!她自己不穿吉服,要穿常服,她为何不传旨下来,叫咱们一并都换了?”  

淳嫔轻叹一声,“皇上已经回养心殿了。娘娘,咱们也还是回去吧。”  

华妃哼了一声,“回去?你甘心就这么回去了?不回去,咱们上养心殿,给皇上请安去!”  

凭什么今儿就叫皇后捡了个便宜去,她偏不叫皇后如愿!她就带着淳嫔这年轻的、新封的嫔位,直接到皇上跟前去,倒看皇上留下谁!  

华妃带着淳嫔进了养心殿,这才发现有些不对劲儿。  

皇上竟然没回后头的寝殿,魏青奇只笑眯眯地请华妃在前殿旁的偏殿候着。  

皇上既在前殿,那便是回宫来之后并未回去歇息,而是继续办理公事——那这个时候儿,后宫直接找来,便有点不合适了。  

华灯初上,初燃的灯捻儿也都跟着有些怯生生的,一个劲儿地在夜色里摇晃。  

淳嫔心下更没底,悄声嘀咕,“…娘娘,不如,咱们回去吧。”  

华妃咬咬牙,“来都来了,这会子回去,又成什么了?”  

说着话,门帘一挑,却是月桂带人走了进来。  

华妃一皱眉,“你怎么来了?”  

月桂含笑行礼,“这会子已是要用晚晌的时候,因皇上回銮,这时辰便给耽搁了。皇后主子听说华妃主子和淳嫔主子没回宫,直接来给皇上请安,皇后主子说,华妃主子和淳嫔主子也必定还空着肚子呢。”  

“皇上主子说,皇上这会子还在前殿忙着国事,看样子是大事,这便不知道要忙活到多晚去…皇后主子怕华妃主子和淳嫔主子饿着了,这便遣奴才来给二位主子送些吃食,垫补垫补。”  

淳嫔略作犹豫,还是行礼谢恩。  

华妃将帕子往旁边摆了摆,“替我谢过皇后吧。不过我倒不饿,这会子怕是还吃喝不下。就不过去当面给皇后娘娘谢恩了。”  

月桂忙道,“自然不必。皇后主子这会子还在后殿忙着亲手为皇上预备晚晌,早已吩咐了,免了二位主子过去请安…”  

月桂走了,华妃和淳嫔枯坐在殿内,两人谁也没看谁。  

天色越发暗了下来,吃食的香气长了钩儿似的钻进鼻息。淳嫔这才有些忍不住,悄悄抬眸偷看华妃。  

皇后没说错,为了接驾,她们都是从早上就心里各种小鹿乱撞。为了挑穿什么衣裳、梳什么样的头,戴那一副头面,愣是从早上忙到傍晚,这一整天都没什么心思吃喝。到了这会子肚子才反过神儿来,这才回想起几乎是一整天都水米未沾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