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章 人族巫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度厄真人带着燧人氏虚空飞渡,返回首阳山。  

燧人氏说:“多谢圣师搭救。等回去后,吾等必会再次召集人类祭拜。”  

燧人氏知道准圣对于气运、信仰的需求。相比于把人类气运交给其他人,交给度厄神圣更值得。  

度厄:“人族的事情,我希望尽量靠你们自己,这样才能养成自强的习性。洪荒中,实力为上,毕竟是自己强大才是真正强大。”  

燧人氏连忙答应。  

那个人族首领又返回部落中。  

人类这样分散居住在巫族周围也是问题,难以被集中保护。  

等回到首阳山后,燧人氏立刻把‘清灵太虚门’交还给神灵洞中的恒载道君。诸多人老、三位人祖又领着首阳山人类、携带着各种灵兽肉贡品朝拜答谢山上的圣师庙、六世身道君。  

人类首领们感谢圣师度厄的再次搭救。  

人类中的气运、信仰之力正是度厄需要的,信仰之力可以帮助几种分身修行,气运之力则有助于加深自己对于洪荒天地存在的意义。  

度厄是先天神圣,是准圣大仙,要修行就需要浩瀚的气运之力,加深自己与天地之间的契合,让自己修行的更迅速。  

天地中大神有很多,只有身居大气运的神圣才可以修炼便宜。圣人也要开创大教,度厄自然也要增加气运。  

救燧人氏一次,这让度厄真人在人类中更有威望,增加了无数的威望。  

度厄真人出现在圣师台上,开始宣讲大道。  

度厄对三位人祖,众多人老讲解自己研究出的‘七十二数变化’、‘三十六天罡变化’两大炼体功法,当着他们的面演化用妖圣、神兽精血演化,淬炼穴窍,磨炼肉身的奥妙。  

讲完两种功法,又讲巫神教收集的各种巫术秘法。  

巫族中除了强大的血脉,还有各种传承的巫术秘法,这些秘法不需要强大的元神和法力就可以修炼,适合人类。  

比如通过巫术占卜通灵,通灵过去未来。  

通过巫术采集大地上的兽骨、兽血、毒草、奇虫等这些煞气力量运转秘法,进行疗伤、自卫。  

度厄是准圣境界,一法通,万法则明。对于这些巫术度厄真人也很清楚,当看过秘法内容之后,就可以根据自身理解直接为人类讲解,并且自己模仿演化其中的奥妙。  

巫术人类听得都十分认真。  

一连讲解数日,人祖高手全部把穴窍中孕养的妖神精血演化成妖影,战力大涨。  

比如度厄真人用三足金乌本源在身体中演化‘三十六天罡变化’,以金乌本源为次,度厄真人直接化作一只三足金乌在虚空中展翅,太阳火焰降落更加炽烈。  

现在是巫妖大劫期间,自己乃是准圣初期境界期间,虽然战力强大,可是要想成为圣人还差的远呢。  

度厄真人期望自己能够在巫妖大劫期间证道,这一步虽然跨的比较大,但是度厄不得不如此。一点等到天地大劫结束之后,度厄真人担心圣人不允许再有准圣巅峰强者证道。到时候自己最好也只会成为镇元子、冥河之流。  

所以一定要成圣。  

这次去荒原中,度厄真人也有一些收获。  

首先就是救下了燧人氏,其次就是逼迫白泽签下一些条件。  

白泽手中有一件玉碟残片,这是前世中无数宝物流传说法之一,度厄真人是不会放过这一块碎片。  

这是成圣机缘。  

现在灵宝和包裹被白泽丢入玄冥部落中,度厄真人相信白泽不会把哪一样宝物也丢走,可是为了准确保证,度厄真人还是要把所有东西都收回来。  

巫族倒是好打算,自以为抛弃了10亿人就可以威逼自己与妖族彻底决裂,可是却没有想到白泽没有她们所想的能力。  

这次白泽算计燧人氏,很难说没有巫族的暗算。度厄真人查看天机,咦,竟然是已经有人解开了天机封锁,自己还能推算到一些劫气笼罩的表面情况。  

白泽出现在荒原中,是因为受到巫族的招引?度厄真人确定了是巫族在算计着这次计划。  

度厄真人心中十分不满,看来巫族已经出手对付自己了,事不过他们的计划没有成功。  

盘古殿:  

盘古大殿中,众多祖巫立刻得到了发生在玄冥部落附近的战斗情景,烛九阴、帝江等祖巫十分愤怒。  

烛九阴说:“不要再算计了,立刻把人类夺回来,所有人类重新归为我巫族统治。”  

巫族决定彻底与度厄真人争夺近百亿人类的所有权。  

大地上一个个巫族部落中重新走出大巫、小巫,分为一个个小对驻扎在人族部落。巫族开始全面收服大地上的各处部落,争抢人类所有权。  

之前离间度厄的计划已经失败了,自从度厄放过白泽之后,妖族也开始收敛了许多对人族展开的杀戮。  

在荒原中现身一次,再没有人族妖修残害人类。  

度厄真人留在留在首阳山上,却十分清楚巫族的打算。现在人类是一个增殖快,与巫族小巫身躯相似,可以遍布洪荒的种族,这样的种族十分适合做巫族的附庸。更何况人类女人可以帮助小巫繁育后代,这是多么大的幸运。  

所以巫族会继续强夺人族部落。  

无论怎样,度厄是不会允许人类参加入巫妖大战中,一旦人类古老精英都死完了,今后度厄真人还拿什么阻挡圣人道统在人类中传教。  

度厄真人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去后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