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鱼龙之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本来好好的辩论,却屡屡被瞳道人不合时宜的言论打断,很多人不满,但也有很多人叫好。  

瞳道人和她叔叔一样,长得一张利口,只是平素不愿发声而已,现在借机发作,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数千道徒若有所思,瞳道人话虽短,可能还带着点情绪,但所发之言引人深思;这就是真正预言者的力量,她们甚至不需要做法卜算,也能道出人世沧桑,让人回味无穷。  

这就是天赋,但一名预言者时常接触自己所看到的未来却又不能说出来时,就会产生这样的沉淀。  

老院首有满意,也很无奈,行辩有三,他还有最后一问,于是再次虚空划过,映像从模糊开始变得清晰,在以红叶城为中心的数十里范围内随机罩定一处所在。  

当景像越来越真切时,数千道徒都发出惊呼声,因为只从景象上来看,出现的场景竟然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正是秋赏大会的现场!  

这么奇妙的巧合是红叶秋赏大会第一次出现,从概率来说就基本上不可能的事,现在却发生了,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结合红叶道院现在的实际情况,那么...万众期待。  

景像终于稳定了下来,就是这里,而且还是在高台之上,大家瞩目的数人。  

映像中,老院首,黑须道人,白袍道人,瞳道人,四个人清清楚楚,历历在目。法阵自照,难能可贵;阵犹如此,人何以堪?  

老院首默然束手,一言不发,这里已经不再是他的舞台。  

黑须道人每次都最先开口,这一次也不例外,「三五道邈,淳风日尽;九流参差,互相推陨。形逐物迁,心无常准;是以达人,有时而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超超丈人,日夕在耘。辽辽沮溺,耦耕自欣;入鸟不骇,杂兽.....」  

白袍道人接口,不使专美于前,「暮春偕道侣,春服试初成。经雨林花色,衔泥水燕情。野风吹面暖,岚气傍衣生。浴咏思前哲,遥遥结远盟。「  

这两个人都是人精,对他物都能百般点评,唯独对自己.....  

千古艰难,自鉴最难!既然碰巧赶上了这个映像,那没办法,就只能从道侣的角度入手,以示红叶道院团结一致,教书育人的风气。  

所以一个说道邈说淳风,一个说道侣说远盟,其实都一个意思,就是你们别看我们在竞争,但其实我们关系好着呢,就是君子之间的雅争。  

道貌岸然。  

但不得不承认是最符合当下场景的,也是修真正确,这个时候可不是互相攻訐的时候,会失分的。  

虽然没什么高渺的立意,但也推得一手好太极,先混过这一关在说;谁让法阵莫名其妙,立阵自照呢?  

照妖镜当然要照妖,那是能随便照自己的?  

所有人的目光又都放在了瞳道人身上,想要听听她的应对,有之前两句托底,很多人对此充满了期待。  

瞳道人嘴角弯起浅弧,也不知是在自嘲还是不屑,轻声细语中,一个故事娓娓道来,  

「说,狮子,老虎,狼,羊一起约好去烧烤,有带炉子的,也有带炭火签子的;羊就问,我带什么呢?  

其它三个就异口同声,你什么都不用带,来就好了。  

羊感动的痛哭流涕,能和你们交朋友,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高台上正好四个人,瞳道人这个故事,立刻把其他三人陷于尴尬之中,不仅包括一直表现的咄咄逼人的黑须白袍两道人,也包括好像置身事外的老院首。  

那么,他到底是狮子呢?还是老虎?或者狼?  

有人开始看看明白了,这老院首怕是一只暗中窥觑的狼。  

权力,让人迷醉,有谁听过因为身体不好,因为年岁已老就让出权力的?就只知道越是这样越把权力抓得更紧,死活也不肯放手。  

所以,到底是谁在背后使力把瞳道人推出来搅浑水,也就不言而喻了;在红叶城,除了他之外还有谁有这样无中生有的能力?  

无非就是太浩高层有意换人,老院首却恋栈不去,又不能明抗,于是使了这么一个阴着,让两个主要竞争者不能如意,上面也就不得不容忍他再干几年?  

这些话,瞳道人不愿明说,但事已至此,她也不能一退再退;修行人是要讲心性通透的,一定程度的容忍可以,但却不能毫无底限,否则吃亏的就只能是自己。  

今日是她的生日,她不想委屈自己。  

这些话借故事说出来,在场的都是聪明人,谁还能不明白这些?这就有些触了众怒,太不识相,就不能好好的做个绿叶么?  

黑须道人诘问,「诗以明志,瞳道友只是以乡野故事戏之,是看不起我等么?」白袍道人不满,「好好说话,不要阴阳怪气,指桑骂槐。」  

老院首睁开眼,仍然是一团和气,但眼神深处却有冷光闪动,「如此场合,还是以诗相合吧,也算是有始有终。」  

三个人最终还是站在了一起,共同对付这个不太听使唤的棋子,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不仅是下面的众多道徒,也包括一些受邀前来的家长客修,都对瞳道人表现出欣赏的态度,这样的趋势很危险。  

瞳道人一哂,不以为然,随口漫吟道:「宝气搜残剩石头,石玲珑化洞天幽。三分得水知鱼乐,九曲看人作蚁游。荒外有山容道侣,海中无地不瀛洲。他年补入神仙传,曾费骖鸾半日留。」  

也说道侣,但却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