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提线木偶(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刀伤,不符合王璐瑶自杀的意愿。」  

「另外,大家注意这些伤口的顺序。」  

投影切换,王璐瑶尸体上的所有刀口都被标记了序号:「从死者伤口的形状、流血的痕迹,我们对死者32处刀伤进行了先后顺序的测定。」  

「手臂、大腿的伤是最先出现的,然后是胸部的刀伤,最后才是腹部的刀伤。」  

「为什么会是这个顺序?」  

「而且我们测定了第一处刀伤出现的时间和最后一处刀伤出现的时间,间隔大概在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王璐瑶是自杀,不是受虐!」  

「从一般的心理学来讲,一个人如果待定决定自杀,一般的都会想要在最短时间内结束生命。」  

「可王璐瑶的自杀过程,竟然持续了一个小时!」  

「这不符合逻辑。」  

陈言转头看向韩磊:「至于韩队所说的,为什么现场没有凶手的痕迹,因为整个过程中,凶手一直和死者保持着同步的动作。」  

「或者说,凶手控制着王璐瑶完成了所谓的自杀!」  

「控制?」  

「对,就是控制!」  

「朝阳,王刚你们过来一下。」  

朝阳坐到沙发上,王刚坐到朝阳身上。」  

两人按照陈言的要求,叠坐在一起,之后,陈言随手把桌子上的空调遥控器递给王刚。  

然后,陈言让张朝阳握住王刚的右手,而王刚的右手中拿着遥控器。「王刚,你不要动,一手不要用力,朝阳你控制着王刚的右手捅向王刚的腹部。」  

凌空刺下!  

「大家看明白了吗?」  

提线木偶!  

原来陈言是这个意思!  

韩磊神色激动,奔到张朝阳和王刚身边,从二人身后看向前方。  

「原来是这样!」  

「陈组长,您的意思是,王璐瑶的自杀,其实是有人在她后背控制着她!」  

「而这样的坐姿,凶手相当于和死者重叠,所以他根本不会影响伤口血迹的喷射方向,自然就不会破坏血迹痕迹!」  

这个凶手…有点牛逼啊。  

他居然在采用提线木偶的方式,操纵王璐瑶「自杀!」  

怪不得没有留下痕迹呢。  

原来是什么回事!  

叮!最强警察培养系统任务发布。  

侦破悬疑自杀案,限期五天,完成任务,奖励三度细胞强化,失败或者超期取消任务奖励。  

案件性质确定,系统发布任务。  

「可是这人是怎么进入王璐瑶家的,又是怎么离开的?」  

韩磊也是看过监控视频的,没有疑点!  

听了韩磊的问题,陈言微微沉默。  

这也是他心中最疑惑的地方。  

进入王璐瑶家里的方法,陈言已经发现了漏洞。  

就是监控视频系统重启的5分钟。  

但是,凶手是怎么出去的呢?  

王璐瑶的母亲报警后,在张耀明带人来之前,所以进如果房间的人,陈言都一一对应过。  

12名物业人员,没有多一个人。  

凶手不可能事先躲在房间内,之后融入进物业工作人员中,然后撤离。所以,王璐瑶的死亡时间可以确定是今天凌晨3点。  

而这个时间之后,监控系统是正常的,王璐瑶所在楼层廊道内的视频陈言亲自看过,没有任何人出去。  

所以,对方到底是怎么离开的?  

窗户?  

也不太可能。  

案发现场,所有的窗户都是关闭的。  

王璐瑶的家居住在四楼,凶手如果使用绳索的话,还是有可能从窗户逃走的。  

但是,如果对方真的是从窗户上逃走的话,那么绳索在哪里?  

窗户又为什么是关闭状态?  

王璐瑶家里的窗户,陈言已经检查过,是小区建设的时候统一安装的塑钢窗,从外面是无法关闭的,只能从里面关上。  

这和现场的发现是相互违背的。  

面对韩磊的疑问,其他人也没有办法解释。  

因为,这些线索本来就显示王璐瑶是自杀的。  

只不过,因为王璐瑶身上的刀伤实在过多,所以张耀明才决定将案子上报,请重案组接手。  

「陈组长这是不是密室杀人呢?」  

张耀明只能有这一个猜测方向了。  

首先,王璐瑶的是尸体上有不明痕迹的尸斑,这绝对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  

这一条线索,就能锁定王璐瑶在死亡之前一定有人和她在一起。  

当然,现在不能说这个和她在一起的人就一定是凶手。  

这还要看后来的证据。  

不过,从办案的逻辑和王璐瑶身上的伤口数量来推断,这个人应该就是凶手。  

毕竟,正常人就算自杀也不会在自己身上捅30多刀。  

尤其是很多刀伤并非是致命伤而是试探性刀伤。  

王璐瑶作为一个成年人,不可能不知道哪里是致命的要害,而在自己手臂和大腿上划了那么多刀,与其说是自杀不如说是被折磨。  

但是,王璐瑶家里的门窗紧闭,房门口廊道内的摄像头一直处于开启状态,王路遥死亡时间是今天早晨凌晨3点,之后的时间内是确定没有人进出的。  

而只能从室内锁上的窗户紧闭,这不是密室杀人是什么?  

陈言眉头紧皱。  

对于张耀明的判断,陈言是同意的。  

但是,所谓的密室杀人,陈言不是没接触过。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这个世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