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雨伞和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其实,所谓的酮病,很简单,就是人体内酮类气体过多,产生的一系列并发病症。  

“这种病症,人类患病的可能性比较低,牛患病的可能性比较高。”  

“主要的病理,是因为人体内糖类和脂肪代谢有障碍,所以会在人体中积累酮类气体,比如丙酮。  

“有些人,天然口气清新,呼吸带有芳香气味,实际上,这就有可能是患有酮病。”“而糖尿病患者,因为体内本身就有糖类的分解代谢障碍,所以,比较容易患上酮病。”“而酮类气体,都是易燃易爆气体,一旦积攒过多,就有可能燃烧。  

“最终,造成人体自燃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陈言头一次开这样的案情分析会。  

不是在分析案情,而是感觉在进行一场科普教育。  

但是,这种科普真的是必不可少的。  

经办案件的所有人,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  

甚至,有些人私下里,都说这是鬼怪之说。  

外界怎么说,陈言不管。  

可是,如果办案的侦缉员都疑神疑鬼,那案子就不用办下去了。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或者假设。”  

“人体自燃,还有烛芯假设,就是人体类似为蜡烛芯,脂肪在衣服的包裹下,缓慢燃烧.  

“但是,这三人具体怎么自燃的,还要我们抽丝剥茧,去探究查询。”  

“我跟大家说这么多,意思就是,这三场案子背后,一定是有科学依据,只不过,咱们还没有发现。’  

经过陈言这么一说,众人情绪表现明显不一样。  

就连张耀明都暗中送了一口气。  

这几天,参与办案的人员,心情压抑,效率不高。  

甚至,有一些人有抵触情绪。  

但是,张耀明没办法做工作啊。  

这玩意怎么做工作。  

说,啊,没事啊,自燃而已,正常现象!  

大家不要有思想包袱。  

说是可以说,谁信啊张耀明自己都不信。  

当然,陈言的这种说法,他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起码听起来,是有可能的。  

这就好办了。  

只有理论上有可能,剩下的就是实际操作。  

无非就是怎么办到的问题。  

说真的,陈言的到来,让张耀明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有一种千斤重担落下肩的感觉:“陈队,你安排,我们接下来的调查方向是什么。  

其实,自从19日发生第一起自燃案件一来,张耀明带着丹市侦缉队的侦缉员做了不少工作。  

起码,三人之间的基本信息,调查的差不多。  

而且,张耀明的意识是非常好的。  

连续发生两起案件,也就是陈萍萍死后,他就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巧合。  

绝大概率的谋杀案。  

只不过,即便意识到这一点,张耀明还是没办法。  

因为,案子太诡异,他不知道接下来该往那个方向突破。  

换句话说,这个案子,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  

凶手的手段和方法,跟张耀明已经不在一个维度上了。  

“第一,就像我刚刚说的,调查三人的既往病史,重点看一看是否有糖尿病,及其产生的并发症。  

“不仅如此,还有三人之间的共同就医历史、旅游历史、工作历史等等,都要逐一排查“三个人,连续自燃死亡,背后极大概率有某种联系,凶手如果真的存在,肯定有内在的作案动机。’  

“这一点,林浩副队长要持续跟进,最短时的时间内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  

坐在张耀明身边的林浩点点头。  

今天一早,他在给陈言汇报完目前的工作进展之后,就已经安排了相关工作。  

“第二,调查雨伞!”  

众人面面相觑。  

为什么要调查雨伞“三人,直到目前,没有任何关联之处。”陈言顿了顿,看向众人。  

“但是,三人在雨天都打着雨伞,这就是最显眼的共同之处。  

“陈队,我打断一下。”兰峰举手。  

陈言点头:“你说。”  

“雨天打伞....是很正常的事情。”  

下雨天打伞,还有比这个不正常的事情吗不用雨伞,才有问题吧“而且,我观察过三个人自燃时候的视频。”  

“李伟用的雨伞,是黑色的,陈萍萍用的雨伞是蓝色碎花,而吴建国用的雨伞是蓝色.  

不同的雨伞,样式不同,颜色不同,品牌不同兰峰认为,这个方向,应该没有什么可调查的方向。  

陈言看向兰峰:“不错,你说对。”  

“三人自燃的时候,只有19日,也就是李伟死亡那天,是下小雨。’  

“而陈萍萍和吴建国死亡的时候,是下中雨,马路上,绝大多数人都在打伞。  

“看似没有什么区别,而且,三人使用的雨伞,都是不同款式和颜色。  

“并且,品牌不同!”  

“但是,有一点你没有注意到,三个人使用的雨伞,都是崭新的。”  

崭新的众人都看过视频,现在陈言一说,自然回忆起来。  

三人使用的雨伞,确实是新的。  

三面折叠的褶皱很明显,甚至,李伟使用的雨伞,绑带上还带着商标。  

“三人都是丹市本地人,李伟是下班调休回家的路上自燃。  

“陈萍萍是在买菜回家,走出农贸市场南大门自燃。”  

“而吴建国,是在大儿子家吃完饭,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