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黑色灰烬(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三起诡异的人体自焚,而且是在雨天。  

头颅、四肢、躯干,全部焚烧成灰烬。  

这怎么可能关于人体自燃,一直有这种传说存在。  

尤其是在国外,相关的报道一直存在。  

但是,真正见识过人体自燃,甚至是有视频留下证据的,陈言这还是第一次接触。  

三人自燃的时候,都是下雨天。  

死者在燃烧后,灰烬被雨水冲刷,张耀明他们到达现场的时候,基本没有什么可以勘察的了。  

尤其是李伟自然的现场。  

殡仪馆大门口,正路旁边是一条砂石路,李伟当时正是走在这条小砂石路上。  

雨水冲刷,尸体燃烧后的灰烬,都已经被冲走了。  

现场只有一些漆黑污渍残留。  

陈萍萍和吴建国自燃的地点,因为都有目击者,发现的时间早,案发现场倒是保存了下来惠民农贸市场。  

南大门,靠近左侧的一块区域,已经被隔离开。  

张耀明陪同陈言:“陈队长,这个位置,就是当时陈萍萍自燃的现场。”  

现场,使用防水塑料搭建的一个小棚子。  

外边,有一名侦缉员在看守。  

看到张耀明过来,立即拉开塑料布。  

进入到小棚子,映入陈言眼帘的就是一滩黑色污渍。  

“当时,正在下雨,而且雨量比较大。  

张耀明开始介绍情况。  

“因为这已经是第二起自燃案件,我当时也是第一时间就来现场了。  

张耀明指向地上污渍:“这就是当时陈萍萍自燃后,留下来灰烬。”  

“我们来的时候,陈萍萍的尸体已经完全化成灰烬,不在继续燃烧。”  

陈言此刻,一边听张耀明的汇报,一边蹲下身仔细观察。  

陈言带上手套,轻轻捻起地上黑色污渍,放到鼻尖。  

同时,嗅觉基因锁开启,视觉基因锁开启。  

灰烬中有蛋白质焦化的独特气味。  

还有一丝丝塑料烧焦、碳化后的刺鼻气味。  

之后,再无其他。  

而视觉基因锁开启后,基本没有什么发现。  

地上的灰烬,是碳化物质的独有形态而且,因为被雨水冲刷,一部分灰烬粘附在一起,形成了黑色的颗粒疙瘩。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小颗粒,类似金属融化预冷后,凝结成的小珠子。  

“当时的大雨,对尸体燃烧的火势有没有什么影响”  

“根据当时的目击者讲述,程萍萍当时当时是打着雨伞的。  

“本来陈萍萍是和邻居一起过来买菜,之后随着人群走出菜市场。  

“当时,两人正在聊天,但是,邻居说突然感觉到身边传来高温。  

“然后,邻居刚要上前看她的时候,陈萍萍身上就突然燃起火苗。”  

“没有几分钟,连带着她的雨伞,就都着了起来。  

“当时虽然下着大雨,但是火势却越来越大。”  

“仅仅十分钟不到,就只剩下一地残渣灰烬了。”  

陈言在视频中是看到过整个过程的。  

当时就觉得不可思议。  

现在,赵耀明再详细说一遍后,陈言更感觉扯淡。  

是的,就是扯淡。  

要知道,当时的陈萍萍是撑着雨伞的。  

雨伞的伞骨,可都是金属结构,一般是铝制品。  

这就是,为什么地上有一些细碎金属珠子原因。  

可是,吕的熔点说多少660摄氏度!  

这是什么概念普通打火机火焰的温度,也不到500摄氏度。  

火焰温度在660摄氏度以上,日常接触的,只有炉火。  

而且,还是烧的最旺的炉火。  

而根据视频记载,还有张耀明在现场了解到的情况来看。  

程萍萍自燃,就发生在短短的十分钟内。  

火势巨大,雨浇不灭。  

“尸体灰烬的化验结果出来没有”  

张耀明点点头:“已经出来了。”  

“灰烬的成份是焦炭混合物,一些铝和铁的碎屑,没有任何其他的化学物质发现。”陈言皱眉。  

张耀明他们显然也想到了一些可能的情况。  

比如是不是一些化学物质,引发的人体燃烧但是,灰烬中没有任何化学物质残留。  

这样的话,那就只有两点可能。  

要么,和化学物质无关,要么,即使燃烧的时候所有物质全部燃烧,没有留下蛛丝马迹。  

第二现场。  

吴建国自燃的地点,在一处人行道。  

同样已经被一个小棚子盖住。  

相关情况,和陈萍萍死亡的现场一模一样。  

只有剩余的灰烬残留,被雨水冲刷后,一些灰烬粘结在一起。  

返回丹市侦缉队,陈言一言不发。  

这种情况陈言从未经历过。  

一丁点的线索都没有。  

最关键的是,这三个人,到底是怎么燃烧起来的人体的构成,70其实都是水。  

即便火化,殡仪馆的火化炉,也不是简单的把人推进去,就烧了。  

过程相对还是比较复杂的。  

焚尸炉里边有一些机构尸体在进入后,会有锋利的爪钩,将尸体抓烂,避免在灼烧的时候,尸体内外压力陡然变化,引起爆炸。  

焚烧采用的火焰,也是高温高热高压的混合火焰。  

能确保尸体焚烧充分。  

而且,在焚烧最后,还有机械压板碾压,这样才能让一些大块的骨骼,如头骨、牙齿、髋骨等粉碎成渣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