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双重催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陈言将自己的推理向林刚做了汇报。  

林刚点了点头:“你的推理很有道理。”  

“我们原本的下一步工作,就是要追查出药物的来源,打掉这个链条,这才算是彻底结案。”  

林刚原本是想从张村树身上得到线索的。  

毕竟,只有他一个人的话,是不可能推进药物试验的。  

最起码的药物来源就没那么简单。  

而且,在张村树的诊所,林刚他们并没有搜查到残留药物。  

只有陈言发现的那个蓝色透明小瓶。  

这就有些诡异了。  

一个新型du品试验窝点,竟然没有一点药物留存。  

这说不过去吧。  

那么,他们做药物试验的时候,药物是哪里来的?  

谁送来的?  

是本地制作,还是从阳国走私来的。  

这都是疑点。  

林刚和陈言既然达成了共识,下边的工作就是向前推进。  

让陈言和林刚有些意外的是,李玉玲的审讯非常不顺利。  

自从李玉玲被抓捕后,就是一门心思的想自杀。  

根本不配合。  

林刚又不能使用特别手段询问,比如在美日国际医院高层身上使用的药剂,这里就不能用。  

那玩意虽然能够掏出嫌疑人的真话,可是对大脑的损伤太大。  

李玉玲使用药物后,如果全交代了还好,可是如果交代的不全面,再变成白痴,后续工作就没办法开展了。  

所以,现在就是要专业人士出马了。  

孙牧之教授。  

这位擅长催眠的心理学专家,原本在国家侦缉总队负责的东西,就是审讯。  

只不过,他的审讯方式有些特别。  

监控室内。  

孙牧之教授已经被林刚邀请过来:“孙教授,接下来还要麻烦您了。”  

孙牧之教授也没有闲着,一直在研究张村树奴化李玉玲的视频记录。  

“我来这不就是为了帮你们的嘛!”  

孙牧之笑着拍了拍林刚的肩膀后,转头看向陈言:“小陈,你让我看的视频,我大概研究完了。”  

研究完了?  

陈言在推测出李玉玲有可能反向催眠张村树后,就联系孙牧之教授,查看视频。  

“孙教授,结果怎么样?”  

如果陈言的猜测正确,那就证明李玉玲是主犯之一,而且背后还有可能有更大的黑手。  

“大概有了眉目,”孙牧之教授点点头:“张村树的催眠手法很厉害,是阳国那边很高深的一种催眠手法的变种。”  

“按照常理来说,在这种催眠手法,配合一些药物的影响,李玉玲是不太可能反向催眠张村树的。”  

陈言皱眉:“您的意思是,李玉玲确实被张村树催眠了?”  

孙牧之教授点点头:“这一点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视频中,李玉玲被催眠的特征非常明显,比王虎等人被催眠后的反应要强烈的多,这一点,在我们专业人的眼中,是很难掩饰的。”  

“而且,李玉玲应该不懂催眠,她在视频中,没有展现出任何催眠手法。”  

陈言长长吐出一口气。  

看来,他的推理发生了偏差。  

“可是,孙教授,”陈言虽然相信孙牧之教授的判断,毕竟人家是专业的,可是从办案的角度看,依然疑问。  

“如果李玉玲真的被催眠了,以她在视频中表现出的奴化服从性来看,她怎么可能杀死张村树!”  

陈言看向监控中的李玉玲,面色凝重:“而且,李玉玲虽然看上去瘦弱,但是她的胳膊非常有力量。”  

“还有她嘴里的刀片,都说明这个女人,不仅仅是张村树催眠的一个帮手。”  

陈言这一点感触颇深。  

在李玉玲杀死张村树的时候,陈言可是抓住了李玉玲的胳膊。  

以陈言的被系统加持过的力量,李玉玲自然不可能在力量上胜过陈言。  

可是,陈言能清楚的感受到李玉玲胳膊上的力量。  

很强,比一般的成年男人都强。  

而且,李玉玲嘴里应然含着一枚刀片。  

为什么?  

如果不是经过特殊训练,随时准备杀人,嘴里含着刀片干什么。  

在陈言看来,李玉玲与其说是张村树的奴隶,不如说是监视张村树的。  

其目的就是在关键时刻,杀人灭口。  

孙牧之顿了顿,陈言的说法,他没有办法反驳。  

“我知道你的推测是有道理的,”孙牧之依然摇了摇头:“不过,李玉玲反向控制张村树的可能性确实无限趋近于零。”  

“不过…”  

“不过什么?”  

孙牧之转过头,看向监控里的身影:“这个李玉玲的确很奇怪!”  

“但是,我需要接触一下她,才能给出具体答案。”  

“这个没问题,”林刚打开监控室:“本来就是请您催眠这个李玉玲,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线索…”  

一个小时后。  

孙牧之教授的催眠审讯结束了。  

催眠期间,孙牧之教授专门交代不能开启监控。这关系到一些秘密。  

林刚早就知道这个规矩。  

陈言也不在意,看到孙教授出来,连忙上前:“孙教授,怎么样?”  

孙牧之教授似乎非常疲惫,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摇了摇头:“没有什么收获。”  

没有收获?  

这下,林刚被惊到了。  

孙牧之是什么人?  

华国最顶尖学府的心理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