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诡异的越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失踪罪犯是两人,而且是两名女性罪犯。  

张晓华,女,29岁,2年前因酒后驾车超速,在饭店门前致使三人重伤,犯危险驾驶罪,且造成后果。  

判处三年监禁,还有一年就刑满释放,确切的说,是八个月就可以放出来了。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还有八个月就重获自由的人,竟然选择越监。  

更诡异的是,张晓华怀孕了。  

是的,在铁市第一监守,在一個不可能接触男人的地方,张晓华怀孕了。  

这也是为什么是一辆救护车把张晓华接走的原因。  

另一个人,王丽丽,三个月前入监,同样是酒后驾驶,判处拘役六个月,是一名护士,还有三个月就刑满释放。  

但是,在这次劫囚中,同样失踪了。  

一个只有八个月就能恢复自由,一个更是只有三个月就能被释放的两个女人,竟然越监?  

没道理啊!  

因为案发地点人烟稀少,更是没有过往车辆。  

所以,三天前案发后,当时的铁市侦缉队队长立即组织力量,全面搜山。  

结果,三天过去,没有任何收获。  

关于搜查的情况,陈言看了相关的汇报记录。  

三天下来,基本是把这片山头地毯式搜索了一遍,连警犬都调配了七只,却依然毫无收获。  

放下这些疑问,陈言开始勘察现场。  

侧翻的救护车里。  

陈言开启嗅觉基因锁和视觉基因锁。  

车内因为侧翻,比较凌乱,两面车窗全部破碎,上面沾染着血迹。  

三道喷射形血迹,一道喷射在车窗,两道喷射在车顶。  

车内的气味驳杂,已经过去三天,又是在户外,嗅觉基因锁获取的信息不多。  

“组长,”此时的王顺作为新的专案组成员,称呼陈言为组长是合适的:“对方的手法非常专业。”  

“牺牲的两名同事和医生,都是被刺破大动脉,瞬间大量出血,之后毙命!”  

陈言点点头,喷射形血迹和王顺说的相符合。  

“现场除了怀孕的张晓华,王丽丽为什么也在这个救护车上?”  

一般来讲,即便是押送犯人就医,也不应该是两名犯人同时押送。  

毕竟,铁市第一监守的管理者也不是傻子,两个人同时犯病的可能性不高。  

但是,两名罪犯却依然同车就医,这就耐人寻味了。  

再加上张晓华诡异怀孕,很难不让人觉得这里面没有猫腻。  

难道是内鬼?  

听到陈言的疑问,王顺自然知道陈言的意思。  

内鬼的情况,他当然也怀疑过。  

不仅是他,上一任专案组组长,也怀疑过。  

没办法不怀疑啊。  

两名犯人同车就医,本就坏了规矩。  

还有一名女囚犯竟然无故怀孕,铁市第一监守无论如何都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即便是没有内鬼,那也一定是有防御或者管理漏洞。  

你总不能告诉别人,张晓华是靠自己怀孕的吧。  

“组长,”王顺对这点疑问很熟悉,前天就是他带队到铁市第一监守询问情况:“我们也考虑过有内鬼的可能。”  

“但是,我们查了当时的监控视频,基本没有发现问题…”  

原来,这个张晓华,当时是突发病症,急性腹痛。  

王丽丽入监后,和张晓华走的就比较近,放风的时候,两人经常在一起散步。  

不要怀疑,即便是看押犯人的监守,也要讲人权。  

犯人定期放风,就跟散步一样。  

周围有看管。  

三天前的下午,张晓华在放风的时候突然倒地,急性腹痛。  

王丽丽当时和张晓华在一起,是第一个发现的,报告了看守,不到十分钟,监守内的医生就来了。  

诊断结果,让所有人震惊了,张晓华竟然怀孕了。  

而且,根据当时的症状来看,符合宫外孕的特征。  

“我原来是护士,她这种情况很紧急,路上王医生一个人忙不来,我能打下手!”  

王医生,就是被杀害的那名医生。  

监守,驻扎的医生一般都是附近医院驻派的。  

也就能看看头疼脑热,做个体检。  

医术确实不会很高。  

再加上王丽丽只是醉酒驾驶进来拘役,还有三个月就刑满释放。  

进来的表现也是一贯良好,又是护士,上头就同意了。  

但是,张晓华诡异怀孕,还是让监守的负责人有所警惕。  

所以,两名持枪内勤押送,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否则的话,只需要双人押送,但一人持枪即可可是没想到,到底还是出事了。  

“这几天,我们排查了所有铁市第一监守的工作人员,包括打扫卫生的、做饭的,没有任何人接触过张晓华!”  

王顺这两天感觉自己的脑子都成浆糊了:“放风的时候,看管都是有固定站位的,没有人接触过张晓华。”  

“打饭的厨师倒是有可能,可是监守的厨师一共两班人马,一个月一轮换,进来后,就不能出去。”  

“打饭的时候,都有监控,我们调查了近半年的监控视频,没有发现任何线索。”  

没有线索?  

难道这女人喝了子母河的水?  

陈言当然不信:“那个王丽丽呢?”  

王丽丽既然在这次劫案中失踪,而没有被杀,那么很可能是同谋,而非无辜。  

“王丽丽入监的时候,按照程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