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靖海军演武(1/3)
老朱自打建立大明,一直过得都是苦日子,手头就没宽裕过。
现在突然看到年产量一千万匹丝绸的作坊,其心中的兴奋可想而知。哪怕他知道这只是产量,并不是最终的利润,但依然让他心潮澎湃。这要是全换成钱,比大明一年的赋税都要多上两倍了!
只是这可能吗?
该不会是张清来故意给朱允熥打掩护,故意编个数字来哄骗自己吧?
所有人都盯着老朱,看着老朱一会喜形于色,一会儿眉头深锁,一会儿好奇地打量着皇太孙....
朱允熥也被老朱看得有点发毛,心虚地问道。「皇爷爷,您到底收到啥消息了?」
老朱朝着朱允熥招了招手,朱允熥噔噔噔就爬上台阶来到老朱边上,从老朱手里接过奏疏。
朱允熥匆匆看了几眼,悬着的心顿时放下。「嗨!」
「我当什么事呢,原来就这点小事呀!」
「张清来也真是的,这点破事还值得给您上书,直接给我写封信就完事了....」「小事?」
「还破事?」
老朱斜着眼看向逆孙,恨不得一巴掌呼死他。
这么大的作坊都要建成了,这孙子竟然还说是小事?
「咱来问问你,这作坊是不是真如张清来说的这般大,真能容得下九万人同时织布?」「当然啦!」
老朱见这孙子答应得这么痛快,心里反而有点不托底。「滚吧!」
「等咱的人回来,咱得到确切消息再说!」
老朱将朱允熥撵下去,就想宣布退朝。
至于他们说的什么与民争利之类的,他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他现在只关心一件事,那就是他们老朱家是不是真多了一个年产上千万匹丝绸的大作坊!
然而,老朱不愿意追究,可不代表别人也不追究啊。
更何况,朱樉、朱橚、朱棣等人齐聚一堂,一大早晨巴巴的来上朝,不就是为了给某人添堵么?
「父皇,您孙子激起民变的事您不管啦?」「父皇,您好歹骂他几句呀.....」」
其他大臣见状,也赶忙跟着上前凑趣。
他们这些人有的是拿了海商的钱,跑过来替海商说话的,有的是拿了苏州那些丝绸作坊的钱,跑过来替他们说话的,也有一部分是听说苏州的乱象,出于公心来为百姓说话的。
「陛下,皇太孙此举确实大大的不该,您应该好好责罚他一下,让他别干涉苏州的商业了.....」
「是啊,苏州乃是朝廷赋税重地,一旦苏州发生乱象,干扰了朝廷的税收大计,那可是咱们朝廷的损失啊.....」
老朱听到众人的聒噪,心里没来由一阵烦闷。
正在他琢磨要不要宰两个祭天的时候,突然门外又传来一阵急报声。「锦衣卫密报....」」
「快传!」
不多时,秦德顺又递上来一份密报,老朱接过一看顿时激动地站起来,拿着奏折手舞足蹈起来。
「太好了,咱大明终于有钱啦,哈哈哈!」
众人看到陛下这个动作都懵了,他们陪着老皇帝几十年,还从未见老皇帝这般激动过。「陛下,您这话是何意?」
「难道咱大明某地发现金矿啦?」
「金矿?」
老朱闻言不屑地撇撇嘴,心道金矿哪比得上这个下金蛋的鸡呀。「苏州之事不用再议!」
「咱大孙是奉了咱的命令去苏州扩建苏州织造局,虽说期间发生了点动荡,但很快就消弭下去,也就不用过分追究了。」
大神火红的鸡枞的《混在洪武当咸鱼》,,!
每年织上千万匹丝绸,这才是天大的喜事!」「上千万匹....」
大殿中的群臣听到这话也有点懵,丝绸和布匹都是硬通货,尤其是上好的丝绸,甚至可以称为压箱底的好东西。
哪怕是最差的丝绸,一匹也得十两银子吧?
上千万匹丝绸,岂不是说一年有一百万万两银子的进项?「陛下,这怎么可能呢?」
「成熟织工也需五日才能织出一匹来,不眠不休一年也才能织七十匹,九万织工一年也不过六百万匹.....
「这还没算成本呢.....」」
「然而,陛下这上千万匹是哪儿来的?」
老朱听到众人的质疑声,顿时看向一旁的大孙。「大孙,你来说说这是咋回事吧?」
朱允熥站在一旁,无所谓地抠抠耳朵。
「这没啥稀奇的,我改进了织机,在织机上加装了滑轮、轴承等铁件,提高了一点织布效率.....」
「提高了一点?」
工部尚书秦逵有点受不了了,这东西都用了几千年了,还没听说谁能提高效率呢。因为不管咋改进,都是要人工一点点织出来。
「敢问皇太孙,可否让臣等见识一下?」「见识?」
朱允熥看向老朱。
「皇爷爷,现在方便吗?」
老朱本来有点困了,想去后宫打个盹的,现在听到大孙这样问,当即小鸡啄米似的点头道。
「方便!」
「去你城外的作坊是吧?」「是!」
「你跟咱坐龙撵过去吧!」「好嘞!」
老朱说完这话,就开心地领着大孙去了殿外,又开心地坐着龙撵抢先溜了。大殿内的众人见状面面相觑,心道咱们咋去呀,难道腿着过去?
正在一众大臣不知道选啥交通工具之时,朱棣上前一步邀请道。「几位
现在突然看到年产量一千万匹丝绸的作坊,其心中的兴奋可想而知。哪怕他知道这只是产量,并不是最终的利润,但依然让他心潮澎湃。这要是全换成钱,比大明一年的赋税都要多上两倍了!
只是这可能吗?
该不会是张清来故意给朱允熥打掩护,故意编个数字来哄骗自己吧?
所有人都盯着老朱,看着老朱一会喜形于色,一会儿眉头深锁,一会儿好奇地打量着皇太孙....
朱允熥也被老朱看得有点发毛,心虚地问道。「皇爷爷,您到底收到啥消息了?」
老朱朝着朱允熥招了招手,朱允熥噔噔噔就爬上台阶来到老朱边上,从老朱手里接过奏疏。
朱允熥匆匆看了几眼,悬着的心顿时放下。「嗨!」
「我当什么事呢,原来就这点小事呀!」
「张清来也真是的,这点破事还值得给您上书,直接给我写封信就完事了....」「小事?」
「还破事?」
老朱斜着眼看向逆孙,恨不得一巴掌呼死他。
这么大的作坊都要建成了,这孙子竟然还说是小事?
「咱来问问你,这作坊是不是真如张清来说的这般大,真能容得下九万人同时织布?」「当然啦!」
老朱见这孙子答应得这么痛快,心里反而有点不托底。「滚吧!」
「等咱的人回来,咱得到确切消息再说!」
老朱将朱允熥撵下去,就想宣布退朝。
至于他们说的什么与民争利之类的,他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他现在只关心一件事,那就是他们老朱家是不是真多了一个年产上千万匹丝绸的大作坊!
然而,老朱不愿意追究,可不代表别人也不追究啊。
更何况,朱樉、朱橚、朱棣等人齐聚一堂,一大早晨巴巴的来上朝,不就是为了给某人添堵么?
「父皇,您孙子激起民变的事您不管啦?」「父皇,您好歹骂他几句呀.....」」
其他大臣见状,也赶忙跟着上前凑趣。
他们这些人有的是拿了海商的钱,跑过来替海商说话的,有的是拿了苏州那些丝绸作坊的钱,跑过来替他们说话的,也有一部分是听说苏州的乱象,出于公心来为百姓说话的。
「陛下,皇太孙此举确实大大的不该,您应该好好责罚他一下,让他别干涉苏州的商业了.....」
「是啊,苏州乃是朝廷赋税重地,一旦苏州发生乱象,干扰了朝廷的税收大计,那可是咱们朝廷的损失啊.....」
老朱听到众人的聒噪,心里没来由一阵烦闷。
正在他琢磨要不要宰两个祭天的时候,突然门外又传来一阵急报声。「锦衣卫密报....」」
「快传!」
不多时,秦德顺又递上来一份密报,老朱接过一看顿时激动地站起来,拿着奏折手舞足蹈起来。
「太好了,咱大明终于有钱啦,哈哈哈!」
众人看到陛下这个动作都懵了,他们陪着老皇帝几十年,还从未见老皇帝这般激动过。「陛下,您这话是何意?」
「难道咱大明某地发现金矿啦?」
「金矿?」
老朱闻言不屑地撇撇嘴,心道金矿哪比得上这个下金蛋的鸡呀。「苏州之事不用再议!」
「咱大孙是奉了咱的命令去苏州扩建苏州织造局,虽说期间发生了点动荡,但很快就消弭下去,也就不用过分追究了。」
大神火红的鸡枞的《混在洪武当咸鱼》,,!
每年织上千万匹丝绸,这才是天大的喜事!」「上千万匹....」
大殿中的群臣听到这话也有点懵,丝绸和布匹都是硬通货,尤其是上好的丝绸,甚至可以称为压箱底的好东西。
哪怕是最差的丝绸,一匹也得十两银子吧?
上千万匹丝绸,岂不是说一年有一百万万两银子的进项?「陛下,这怎么可能呢?」
「成熟织工也需五日才能织出一匹来,不眠不休一年也才能织七十匹,九万织工一年也不过六百万匹.....
「这还没算成本呢.....」」
「然而,陛下这上千万匹是哪儿来的?」
老朱听到众人的质疑声,顿时看向一旁的大孙。「大孙,你来说说这是咋回事吧?」
朱允熥站在一旁,无所谓地抠抠耳朵。
「这没啥稀奇的,我改进了织机,在织机上加装了滑轮、轴承等铁件,提高了一点织布效率.....」
「提高了一点?」
工部尚书秦逵有点受不了了,这东西都用了几千年了,还没听说谁能提高效率呢。因为不管咋改进,都是要人工一点点织出来。
「敢问皇太孙,可否让臣等见识一下?」「见识?」
朱允熥看向老朱。
「皇爷爷,现在方便吗?」
老朱本来有点困了,想去后宫打个盹的,现在听到大孙这样问,当即小鸡啄米似的点头道。
「方便!」
「去你城外的作坊是吧?」「是!」
「你跟咱坐龙撵过去吧!」「好嘞!」
老朱说完这话,就开心地领着大孙去了殿外,又开心地坐着龙撵抢先溜了。大殿内的众人见状面面相觑,心道咱们咋去呀,难道腿着过去?
正在一众大臣不知道选啥交通工具之时,朱棣上前一步邀请道。「几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