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1章 心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望海县,长坪村。  

九月初九重阳节。  

天气晴好,上昼,骆铁匠带着骆宝宝去了山里登高回来,爷孙俩手里都抱着一大簇山里摘的野菊花。  

黄的,粉的,紫的,花盘子不大,但聚在一块儿却是星星点点,非常的养眼。  

菊花特有的香味儿萦绕四下,让人的精神都很空明清爽。  

“娘,这是我和大爷爷专门带回来的,回头你给我们做菊花茶喝,做菊花饼吃!”  

“菊花茶要等个几天,但菊花饼今个晌午就能吃到。”  

杨若晴说着,将手里的一只大竹筛子伸过来,让骆铁匠和骆宝宝将花放到筛子上面。  

刚摘回来的野菊花,得先挑拣,里面难免会遗留下小虫子。  

拿着剪刀,将每一朵小菊花剪下来,再分成两拨。  

将来用作泡茶的那部分,选用更小的胎菊,大一些的菊花,就将底座包裹和举托花瓣儿的叶片都给掐掉,只保留菊花的花瓣儿做饼,这样口感更好。  

这些活计做起来不耗费力气,但却非常的琐碎,还得心细。  

所以杨若晴打算自己亲自上阵,将骆宝宝打发去后院帮王翠莲带团团圆圆小哥俩。  

但不一会儿王翠莲便和骆宝宝一块儿抱着团团圆圆来了前院。  

“娘,让两个弟弟在边上玩,我和大奶奶一起帮你,这样也整的快一些。”骆宝宝说。  

王翠莲也点头。  

杨若晴又看了眼院子四下。  

嗯,行,并没有什么危险物品,而且院子门也是虚掩着的。  

“那就让他们两个小家伙在旁边玩吧!”她说。  

对于团团圆圆这个年纪的小孩子,有一点就是好,那就是你不需要刻意为他们准备什么玩具,他们总能在歪歪斜斜的走走停停中寻觅到自己称心的玩具。  

可能是墙角摆着的笤帚。  

也可能是花坛子上一只跑来跑去的蚂蚁。  

还可以是墙头趴着的那只大橘猫…  

总之,幼小的他们就像一块海绵,刚刚放入海洋中,生活中的一切物事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好奇的,值得去观察的。  

他们像海绵那样疯狂的吸收着海水…  

瞧瞧这会子,看到大人在这里整理菊花,两个小家伙也凑了过来。  

骆宝宝直接拿起两朵菊花给两个弟弟插在脑袋上,“快,去问问娘,咱漂亮不?”  

圆圆还真的跑到了杨若晴身旁,扯着杨若晴的袖子抬起头望着她,嘴里还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飘飘不?”  

杨若晴扭过头来,看到小儿子这张小猛男的小黑脸,脑袋上竟然插着一朵粉色的菊花,当时就笑喷了。  

“我滴个亲娘嘞,你姐姐太坏了哈,这样恶搞你!”  

而骆宝宝也是笑得肚子痛。  

“圆圆那张小黑脸戴上花,太滑稽啦,就像一个乡下老太太进城,头戴大红花,就差骑着毛驴…”骆宝宝边说边比划,比划出一副非常辣眼睛的画面来。  

杨若晴和王翠莲都跟着乐。  

再看团团,嘿,白白净净的,眉眼清俊,还真是男娃扮相就俊雅帅气,女孩扮相同样清秀可人。  

同样的菊花戴在头上,圆圆那边惨不忍睹,而团团却能轻松驾驭。  

“哎呀我家团团真好看啊,这要是换身小衣裳扎着小辫子走外面,人家肯定以为我多了个妹妹!”  

骆宝宝将团团拉到怀里,轻轻捏了捏团团的小脸,真的是看哪都觉得稀罕。  

再反观旁边小黑脸的圆圆,头戴粉色菊花,一副怨种样子,骆宝宝忍不住又笑了。  

“娘,这两个弟弟真的都是你一个人生的吗?咋相似度这么小呢?简直南辕北辙呀!”骆宝宝又说。  

杨若晴故意嗔了骆宝宝一眼,“你这话说的,等圆圆再大一点儿,都要跟你干架了。”  

骆宝宝说:“那更好,我还巴不得呢,姐姐打弟弟要趁早,但他现在路都走不稳,不晓得反抗,等他再大一点也学了功夫,到时候跟我对打,肯定好精彩的!”  

杨若晴打断了骆宝宝的话:“行了行了,你这姐姐说话越说越离谱了。我看团团不停的砸吧嘴,搞不好是渴了…”  

骆宝宝立马站起身:“我给他搞水喝去。”  

她站起身,牵着团团,也不忘拍了拍圆圆的小脑袋:“你渴不?也过来一块儿喝几口呗!”  

圆圆歪着小脑袋,并没有跟着骆宝宝和团团往堂屋走。  

骆宝宝也就没有勉强他,直接抱起团团往堂屋去了。  

然而,圆圆却盯着他们的背影,眼珠儿骨碌碌转了几圈后,好像是想到什么,赶紧丢掉手里正在玩的菊花,迈动着小短腿急吼吼的追了过去。  

这一幕都被杨若晴和王翠莲看在眼里。  

杨若晴对王翠莲说:“他应该是不渴的,看到姐姐带着哥哥进屋,估计以为是要塞啥好吃的东西给哥哥,所以赶紧跟了过去。”  

王翠莲笑着点头:“别看咱圆圆平时憨,心里精着呢,啥都有。”  

杨若晴也抿嘴笑,“是的呢,不傻。”  

王翠莲手里正在剥菊花叶子的动作一顿,有些哭笑不得的‘数落’杨若晴:“瞧你这话说的,咱圆圆啥时候傻过啊?咱圆圆聪明着呢!”  

杨若晴也连连点头,“对对,咱圆圆聪明,聪明!”  

堂屋里很快就传来骆宝宝哄着他们两个喝水的声音。  

王翠莲手里干着活,身体往杨若晴这边倾了几分,压低声音说:“别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