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8章 徐家来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望海县,长坪村。  

隔天一大早,杨华忠赶着骡车,载着孙氏,何莲儿去了草场。  

上昼,杨若晴在后院假山的凉亭里晾衣裳。  

没错,确实是晾衣裳。  

这几天都在下小雨,虽然家里有个专门用来晾衣裳的空旷大屋子,里面还加了火盆子来抬升温度。  

但经过那样熏烤出来的衣裳,大人穿的倒没啥,小孩子皮肤娇嫩,容易出现瘙痒和上火的迹象。  

所以杨若晴便将目标放在了假山的凉亭里,八角凉亭,随便找两根眉清目秀的柱子拉根绳子,把团团圆圆的小衣裳搭上去,用一颗颗小巧的木夹子固定住,还真是不错。  

这不,她一扭头,这视线就笼罩整个长坪村,甚至隔着一片田地的余家村和郑家村都能看到。  

而此刻,在长坪村前面的大路上,四平八稳的过来一辆马车。  

杨若晴挑了挑眉,这年头的马车就像蓝星九十年代的四门小轿车,是很稀奇的物件。  

就算是一个村的富农,都是置办不起马车的。  

镇上的员外家庭,或许才能拥有,但也是品质普通的马匹和质地做工粗糙的车厢。  

而那边行驶过来的马车,显然是往长坪村来的。  

谁家的亲戚?竟然还能用得起马车?  

杨若晴眯起眼又多看了几眼,随着那马车的缓缓靠近,她认出那个赶车的中年汉子,好像是徐家老大。  

懂了,这是徐元明一家过来了,目的地是老王家。  

来得还真早啊!  

杨若晴又朝村口那边瞟了眼,不由得乐了。  

因为在上一瞬她朝村口望去的时候,村口池塘那边除了几个浆洗的妇人,挑水的汉子,以及几个出来遛娃的老太太们…并没有看到老王家的人。  

然而这会子,杨若晴看到了啥?  

她看到了站在村口塘坝尽头,正翘首企盼的小黑!  

以及,被小黑扶着的王洪全!  

哟呵,这老王家还真是…礼数周全啊!  

尤其是这小黑,以前面对所有人,都一副煞笔样子。  

王洪全也是倚老卖老。  

来老杨家吃饭,都要杨华忠他们去接过来,全都是老杨家给足他们面子。  

没想到如今徐家来登门,甭管是小黑,还是王洪全,竟都接到村口来了。  

看来,不是他们老王家不懂礼数啊,老的小的骨子里都懂,就看他们乐不乐意使了,又是对谁使了!  

老杨家?  

呵,不配得到这待遇!  

哦,差点忘了。  

老王家也是亲自过来请过来接老杨家这边的亲戚长辈们的。  

昨日,大白那不是亲自过来了嘛!  

专门过来请三舅三舅妈他们过去喝盅酒呢!  

只不过这个酒钱,得自费。  

杨若晴的目光一路尾随着徐家的马车到了村口,然后,小黑和王洪全也认出了来人就是所谓的‘东岳泰山’。  

爷孙俩赶紧迎上前去,小黑点头哈腰,王洪全腰不腾了背也不驮了,站在马车旁跟车里的人热情寒暄着。  

然后,爷孙两个领着马车进村,一路往老王家那边去,一直到彻底走出杨若晴的视线范围。  

杨若晴笑了笑,摇摇头,这老王家啊,没得说了。  

老王家。  

今天的老王家老宅,收拾得异样的干净整洁。  

院子里到处都干干净净的,看不到一片落叶和鸟屎鸡屎啥的。  

堂屋里的地上扫的很干净桌上除了茶壶以及配套的一圈茶碗,再无其他多余的物件。  

你问为啥没有瓜子干果烟丝儿这些招呼客人的小样?  

当然有啊,怎么可能没有,那必须有!  

只不过现在却不是拿那些出来的时候!  

为啥?  

哈,你去看看外面院子里,以及院子外面。  

因为今天小黑的老丈人一家过来登门认亲,所以王洪全和杨华梅提前就请了往洪涛家的妇人们过来帮忙烧饭,男人们过来喝酒。  

因为他们都是王姓,是本家,所以这会子王洪涛一家子都在这边,小孩子们在院子里外的玩闹。  

若是现在就把点心盘子摆到桌上,那还不被那些小孩子们给抓光吃光?  

杨华梅可不傻呢,她一定要掐着徐家人过来了,才能将点心拿出来。  

不过,你杨华梅精明,会算计,人家王洪涛家的几个婆娘也不傻。  

你杨华梅打的啥主意,人家婆媳几个也是一眼看穿。  

“娘,你也真是的,非得把我们几个都喊过来,喊过来做啥呀?你看看人家梅儿,那多会打算!咱家的几个孩子来了一早上了,一颗糖都没见着!”  

王洪涛家的二媳妇一边切菜边跟王洪涛婆娘这小声抱怨。  

王洪涛婆娘心里也是很不满杨华梅的做派,但她拗不过自家男人。  

自家男人,还是顾着王氏一族的手足情,所以王洪全有求,基本必应,除非一些真的办不到的事。  

“老二媳妇你就忍忍吧,待会烧完晌午饭咱就回去了。再说了,咱家也不缺孩子们的糖吃!”王洪涛婆娘说。  

老二媳妇只能叹口气。  

老大媳妇偷偷笑了,“二弟妹,你家俩孩子都十四五岁啦,大孩子了,就算想吃也能控制。不像我家两个孙子孙女,先前过来问了我好几遍,问为啥梅儿奶奶还不给他们糖吃,我都不晓得该咋样回答呢!”  

是的,王洪涛跟王洪全是堂兄弟,王洪全早就做了太嘎公和曾祖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