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2章 进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林泽城。  

小院中。  

云阳博已经跟着云新老进入屋子里。  

侍女给云阳博沏茶,而给云新老送上的是煲好的温汤。  

到了这个年纪,云新老要的是养生,用补品熬制汤水,便成了他的选择。  

云阳博心乱如麻。  

他端起茶杯,一口气喝掉半杯茶水。  

幸好这茶不烫,要不然他嘴巴都要烫化。  

“云新老,我该如何是好?”  

云阳博不知该做些什么了,他现在进退两难。  

他既不能相信大长老云英的话,去散布一些言论,也不能就此退却。  

因为,他不是一个人,他身后有着一个庞大的势力,他是代表一群人的利益。  

“你想达成什么目的?”云新老依旧是不温不火的。  

“我想,让骆星辰,云珍放弃分田。”云阳博道。  

“让他们放弃分田?阳博啊,这一点,你就别想了。”  

云新老淡淡道:“你以为分田一事,是那骆家小公子突发奇想吗?”  

云新老取出一张纸,又在桌上抽出一支笔,沾了点墨。  

他用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圈。  

“大齐立国之时,齐太祖已经给天下分了一次田,那时候天下大乱多年,人心思定,百姓有田地,能吃饱穿暖,自然天下安定,不复动乱。”  

“但天下太平以后,这后世之人却未必如当初之人一样想法,人心不足蛇吞象,人都是有贪心的,也永不满足。”  

云新老又提笔在大圈里面,画出另外一个圈。  

“这个圈象征着豪绅权贵。”  

“豪绅权贵们必定会千方百计的增加自家的田产,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对等,豪绅权贵们兼并土地,并无太大限制。”  

云阳博微微失神,他点头道:“兼并之事,我知道,云家没少干过。”  

“不错,我们身为云家之人,看见自家人去兼并田地,自然没太大感觉,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此事可不是什么好事。”  

“在早期,百姓们总还是有活路的,他们多少都会留点田地作为家底,但随着逐年的天灾人祸,百姓的田地越来越少,最后,所有田地都失去了,他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做佃农。”  

“你看,我们云家庄有多少佃农?起码数千人,这数千男丁背后,又是数千个家庭,这又是多少人?”  

“这些佃农,活的可就难了,另外,朝廷也因百姓无地,而收不上来税。”  

云新老道:“豪绅权贵们,有很多手段来避免交税,朝廷的国库,也就越发的空虚了。”  

“云新老,这是朝廷之事,那是皇上该操心的事儿,跟咱们云家没太多关系吧?”云阳博道。  

“自然是有关系的。”  

“老夫跟你所言的,便是让你知晓,分田一事,事关重大,不可能只是骆家公子自己所为,这背后,多半是当今皇上亲自指派的,而骆家…就是皇帝手里的一把刀。”  

云新老冷冷道:“最近,老夫听说有很多人想要联络朝廷高官,想要上告京城。”  

“此事必不可成,分田之事,也将继续进行。”  

“云新老,既然分田一事不可阻挡,我该如何是好?”  

云阳博道。  

“大势不可逆,此事,依老夫所见,你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先一步面见骆家公子,主动投靠,主动成为他手里的刀。”云新老道。  

云阳博神色一呆。  

这样也行?  

打不过,干脆就加入?  

“可是,云珍已经做了那把刀。”  

云阳博犹豫道。  

他也不是绝对排斥投靠骆星辰。  

毕竟,依照云新老的分析。  

骆星辰背后站着的是大齐现任皇帝。  

投靠了骆星辰,就是投靠了皇帝。  

大齐现任皇帝齐星云,那可不是什么昏庸之主,而是励精图治的大齐中兴之主,即使没有诞下皇子,皇位都十分稳固,无人可以撼动。  

这样的皇帝,云家投靠不寒碜,未来多半能得很多好处。  

只是,投靠也分先后。  

这云珍已经先一步投靠了,轮到他时,已经失了先机。  

“你跟云珍不一样。”  

“云珍是你晚辈,他年轻点,但历练不足,更是对林泽城内外的形势把握不住。”  

“他主持分田可以,但云家不是单纯的豪绅地,主,云家还是商贸之家,在这一块,他不行,你行。”  

云新老毫不掩饰,直截了当的道。  

“这么说,我还是有用武之地的。”  

被云新老一说,云阳博发现自己已经心动了。  

是啊,干嘛要跟骆星辰,跟朝廷对着干?  

云家不要田地,还可以经商嘛。  

更何况,骆星辰身后有着大齐第一商行,杨氏商行!  

骆星辰还是水师提督,正在开辟新的海运路线,也已经成立了海运公司。  

这商机简直多的吓人。  

这真是…  

投念一生出,瞬间天地宽。  

“可是,骆家公子,会不会接收?”  

云阳博开始担心人家要不要他的问题了。  

“他为何不接收?他要办事,就要用人,人手是肯定不足的,你现在,还能占个好位置呢。”云新老道。  

“多谢云新老,小子受教了!”  

在这一刻,云阳博打定了主意。  

林泽城杨氏商行分行。  

骆星辰再次回到分会之中。  

如今新任掌柜,可不像当初龙君昊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