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你们分手了?(3/6)
”
胡可缓缓点头说道:“于是乎,君无戏言,一些乌龟王吧蛋都当倌了,还净是些混蛋倌,不办正事,净扯王吧蛋。”
屋里其他几人都笑不出来了。
李学武更是瞅了胡可一眼,没想到这老哥这么狠,连自己都骂啊。
“这个故事是谁讲给我的?”
胡可扫视了三人一眼,淡淡地讲道:“是我曾经服务过的一位长,具体是谁我就不说了。”
“但这个故事,一直停留在我的脑子里,如同一把利剑悬挂在我的头顶。”
他看着几人顿了顿,这才说道:“我从来不会标榜自己做了什么事,但我时刻记得不能让人戳我脊梁骨,那不是成了真的乌龟王吧蛋了嘛。”
“我还真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有意义的故事呢。”
李学武点点头,放下茶杯说道:“得嘞,我记下了,回头给我们厂领导也讲一讲去。”
“哈哈哈——”
胡可第一个没忍住,同徐斯年和王瑞清一起大声地笑了起来,直点着李学武一副无可奈何。
门外的秘书们听了个挤眉弄眼,招呼了服务员进去倒茶,他们则是守在外面没动。
“其实啊,我请您来的目的,您也能猜到一二。”
胡可扯淡结束后,按灭了手里的烟头,正经地看着李学武说道:“领导特别满意奉城一机厂的改造。”
“所以一方面是委托我,向当初促成此事的您表示感谢,”他很客气地讲道:“另一方面,则是有个重点工作,想请您帮忙给参谋一下,给我们提个意见。”
“这我哪敢当啊——”
李学武正经地说道:“不说我的资历和阅历,就是缺乏地方工作经验这一点,我也不敢乱说话啊。”
“哎,今天我们要请教的还真就不是地方工作。”
胡可表情认真了起来,解释道:“我不知道您对煤炭行业有没有过了解啊…”
煤炭行业?
怎么说呢。
关键是李学武不知道他问的是怎么个了解。
偷煤算不算?
如果如此了解的话,那他还是有着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的,十三四岁就干这个,老煤炭了。
从东城进城的运煤车是哪个煤站的,走到哪会掉煤,卖给谁价最高,他是一清二楚啊。
“其实从前年开始,上面就下了相关的政策,要求各省份积极完成煤炭生产的治理工作。”
胡可点了点王瑞清的方向,相关的情况便由他来介绍了。
“相关政策下达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资源整合、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同时根治小煤矿的安全隐患。”
王瑞清从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递到了李学武的面前,见他没有立即打开看,也没意外,继续讲了起来。
“从六零年以后,不仅仅是我们四公司,全市,乃至是全省、全煤炭行业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讲到这里,他看了一眼胡可,这才继续介绍道:“首先,由于六零年以前因一些政策规划开发了的众多小煤矿…”
他讲的比较隐晦了,看得出来也是个谨慎的人。
就算李学武和徐斯年是胡可邀请而来,他还是习惯性地保持了与第一次见面之人的距离感。
不过四人已经坐在了休息室内,该谈的内容还是要谈到、谈透彻的。
李学武不是小角色,不是胡可一个电话随随便便就能叫过来的人。
他必须珍视这次机会,第一次如果不能打动李学武,那同红星厂之间的合作也就机会渺茫了。
所以对于王瑞清来说,掌握好汇报的节奏和尺度是一个比较关键的要求。
“…这些小煤矿由于规模小、技术落后、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
他悄然间坐直了身子,用汇报的语气介绍道:“此外,这些小煤矿的分散经营也导致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市场竞争力弱。”
“我们四公司前期按照市工业系统的要求,收购了一些诸如此类的小型煤矿,遇到了很多同样的问题。”
“钢城煤炭四公司的规模有多大?”
李学武听的认真,问出来的问题显得并不专业,但很是关键。
他不需要考虑四公司现在面临着什么困难,因为胡可请他来也不是解决困难,答疑解惑的。
目的很简单,想要红星厂的资本介入,引入科学的管理机制,冲击固有且僵化的生产模式。
谈合作,就不要假客气。
李学武首先要确定的是,目标工业的规模,能不能收的了,再考虑能不能管得了的难题。
“具体的数据说出来我可能也不懂。”
他迭起右腿,看着对方问道:“四公司现在是亏是盈,年产煤量在全省能排第几,煤炭的质量如何。”
“这…”王瑞清迟疑了一下,在看过胡可以后,便直言道:“四公司是六五年成立的…”
“我插一句啊——”
胡可见李学武问到大动脉上了,主动解释道:“我听钢城工业的干部讲了一下,四公司是从其他公司分拆整合出来,用于解决和整合小型煤炭资源的企业。”
“也就是说还没有什么规模呗?”李学武一针见血地问道:“那分出来的规模有多大,总资产有多少,拥有的煤炭资源储量大概是多少,这些能提供吧。”
“当然是没问题的,”王瑞清示意了他面前的文件袋解释道:“相关的资料,按照胡副主任
胡可缓缓点头说道:“于是乎,君无戏言,一些乌龟王吧蛋都当倌了,还净是些混蛋倌,不办正事,净扯王吧蛋。”
屋里其他几人都笑不出来了。
李学武更是瞅了胡可一眼,没想到这老哥这么狠,连自己都骂啊。
“这个故事是谁讲给我的?”
胡可扫视了三人一眼,淡淡地讲道:“是我曾经服务过的一位长,具体是谁我就不说了。”
“但这个故事,一直停留在我的脑子里,如同一把利剑悬挂在我的头顶。”
他看着几人顿了顿,这才说道:“我从来不会标榜自己做了什么事,但我时刻记得不能让人戳我脊梁骨,那不是成了真的乌龟王吧蛋了嘛。”
“我还真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有意义的故事呢。”
李学武点点头,放下茶杯说道:“得嘞,我记下了,回头给我们厂领导也讲一讲去。”
“哈哈哈——”
胡可第一个没忍住,同徐斯年和王瑞清一起大声地笑了起来,直点着李学武一副无可奈何。
门外的秘书们听了个挤眉弄眼,招呼了服务员进去倒茶,他们则是守在外面没动。
“其实啊,我请您来的目的,您也能猜到一二。”
胡可扯淡结束后,按灭了手里的烟头,正经地看着李学武说道:“领导特别满意奉城一机厂的改造。”
“所以一方面是委托我,向当初促成此事的您表示感谢,”他很客气地讲道:“另一方面,则是有个重点工作,想请您帮忙给参谋一下,给我们提个意见。”
“这我哪敢当啊——”
李学武正经地说道:“不说我的资历和阅历,就是缺乏地方工作经验这一点,我也不敢乱说话啊。”
“哎,今天我们要请教的还真就不是地方工作。”
胡可表情认真了起来,解释道:“我不知道您对煤炭行业有没有过了解啊…”
煤炭行业?
怎么说呢。
关键是李学武不知道他问的是怎么个了解。
偷煤算不算?
如果如此了解的话,那他还是有着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的,十三四岁就干这个,老煤炭了。
从东城进城的运煤车是哪个煤站的,走到哪会掉煤,卖给谁价最高,他是一清二楚啊。
“其实从前年开始,上面就下了相关的政策,要求各省份积极完成煤炭生产的治理工作。”
胡可点了点王瑞清的方向,相关的情况便由他来介绍了。
“相关政策下达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资源整合、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同时根治小煤矿的安全隐患。”
王瑞清从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递到了李学武的面前,见他没有立即打开看,也没意外,继续讲了起来。
“从六零年以后,不仅仅是我们四公司,全市,乃至是全省、全煤炭行业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讲到这里,他看了一眼胡可,这才继续介绍道:“首先,由于六零年以前因一些政策规划开发了的众多小煤矿…”
他讲的比较隐晦了,看得出来也是个谨慎的人。
就算李学武和徐斯年是胡可邀请而来,他还是习惯性地保持了与第一次见面之人的距离感。
不过四人已经坐在了休息室内,该谈的内容还是要谈到、谈透彻的。
李学武不是小角色,不是胡可一个电话随随便便就能叫过来的人。
他必须珍视这次机会,第一次如果不能打动李学武,那同红星厂之间的合作也就机会渺茫了。
所以对于王瑞清来说,掌握好汇报的节奏和尺度是一个比较关键的要求。
“…这些小煤矿由于规模小、技术落后、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
他悄然间坐直了身子,用汇报的语气介绍道:“此外,这些小煤矿的分散经营也导致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市场竞争力弱。”
“我们四公司前期按照市工业系统的要求,收购了一些诸如此类的小型煤矿,遇到了很多同样的问题。”
“钢城煤炭四公司的规模有多大?”
李学武听的认真,问出来的问题显得并不专业,但很是关键。
他不需要考虑四公司现在面临着什么困难,因为胡可请他来也不是解决困难,答疑解惑的。
目的很简单,想要红星厂的资本介入,引入科学的管理机制,冲击固有且僵化的生产模式。
谈合作,就不要假客气。
李学武首先要确定的是,目标工业的规模,能不能收的了,再考虑能不能管得了的难题。
“具体的数据说出来我可能也不懂。”
他迭起右腿,看着对方问道:“四公司现在是亏是盈,年产煤量在全省能排第几,煤炭的质量如何。”
“这…”王瑞清迟疑了一下,在看过胡可以后,便直言道:“四公司是六五年成立的…”
“我插一句啊——”
胡可见李学武问到大动脉上了,主动解释道:“我听钢城工业的干部讲了一下,四公司是从其他公司分拆整合出来,用于解决和整合小型煤炭资源的企业。”
“也就是说还没有什么规模呗?”李学武一针见血地问道:“那分出来的规模有多大,总资产有多少,拥有的煤炭资源储量大概是多少,这些能提供吧。”
“当然是没问题的,”王瑞清示意了他面前的文件袋解释道:“相关的资料,按照胡副主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