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红星厂的水太深(5/6)
看什么?
当然是看着好,能不能再配对。
红星厂的资本和技术水平,搭配辽东工业的生产基础,发挥出的效果已经显露。
奉城一机厂的变化是摆在他们眼前的。
将原有的业务进行拆分,成立单独的专业厂,而后再进行结构和经济上的重组。
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展现在辽东工业眼前的,是焕然一新,充满了战斗力、释放了创新力、重塑了生产力的强大企业。
奉城一机厂的底子本身就不薄,亏的也不是内在,而是管理结构上的无能。
红星厂在完成收购以后,彻底打散了原有的管理架构,以红星厂最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一切以生产为目标。
包括双预案、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关办公管理条例等等制度的实施,让奉城一机厂彻底焕发了青春,震惊了辽东工业管理者。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辽东工业组织了多批兄弟单位前往一机厂调研学习。
可即便是红星厂没有藏着掖着,毫无保留地展示了自己的改造过程,可依旧难住了那些来参观的企业。
不是改造的难度大,而是缺乏推倒重建的勇气和决心,也没有提供这种勇气和决心的保障和自信。
没有红星厂的兜底,谁敢对一机厂进行大刀阔斧地变革。
没有红星厂的基础,谁敢拆分一机厂进行专业化重组。
归根结底,还是要有一个强大的后盾。
辽东工业正在进行尝试,拿出一部分企业来做试点,尝试着引入红星厂的管理模式。
试点的作用就是评估引入的比例,在不破坏原有的组织架构基础上,能不能实现企业破茧重生的目标。
胡可受辽东主管工业发展的陆副主任委托,特意安排了这一次的“相亲会”。
“喝这杯酒以前我得讲一句啊,”他按着酒杯看了李学武讲道:“不是我老胡不认亲,是你李秘书长太难请了,对不对!”
“呵呵呵——”
“我都把电话打他办公室去了。”
见李学武笑了,胡可指了他对一桌人说道:“他秘书跟我说,李组长下班得接孩子。”
胡可的错愕表情,一桌人都笑了起来。
徐斯年则是笑着解释道:“这话不是骗人的啊,他秘书讲的确实是大实话。”
“甭说您约不出来他,就是我们李主任想要约他出来吃饭,还得提前打报告呢!”
听着徐斯年的调侃,虽然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他这是在帮李学武解围呢。
不过这并不耽误大家的笑声,能在这个圈子里看到这样一股清流,实属难得。
“那我今天必须得说一声感谢了。”
胡可端起酒杯,先是示意了李学武,这才又招呼了众人,道:“感谢亲家的大驾光临,也感谢徐主任为辽东工业做的贡献。”
“干一个啊——”
第一杯酒,必然是要干掉的,否则气氛起不来。
车跑的快不快,全看油门怎么踹。
“我得提醒你们几人一句啊。”
干掉杯中酒的胡可,点了辽东工业的几个企业负责人,笑着说道:“李秘书长海量,是真正的千杯不醉,千万别走眼了。”
他转过身,看了李学武举白旗道:“咱们今天是团结为主,喝好为上,您看行吧?”
“客随主便,我听您的。”
李学武接了秘书的酒瓶,主动给他满了一杯,“咱们当亲家的,先团结一杯吧。”
“我就说吧——”
胡可苦笑着端起酒杯,给众人说道:“看来今晚我是在劫难逃了!”
“哈哈哈哈——”
酒桌上的氛围很好,双方从互相理解,互相认识开始,各自介绍了一下所属企业。
徐斯年也简单介绍了一下营城船舶这两年的发展过程,重点讲道了未来的规划。
当他提到红星厂辽东工业领导小组最近在推进的一个工作是要在辽东的奉城、钢城至营城一线打造工业链条集成区块的时候,包括胡可在内的辽东工业企业负责人,纷纷露出了认真思考和向往的神情。
“我听说红星厂有自己的航线了,是吧?”胡可看向李学武问道:“是做客运还是做通勤啊?”
“徐主任就是坐船来的。”
李学武笑着示意了徐斯年讲道:“要回答这个问题,那必然是他最有发言权了。”
还让我讲啊?
今天你都坑我一次了!
徐斯年看了李学武一眼,心里嘀嘀咕咕,但嘴上还是很谦虚地介绍了这条船的情况,以及对相关航线和船舶的运营安排。
虽然没有从徐斯年的口中得知这条船能给红星厂带来多少收益,但徐斯年也提到了,营城船舶今年还有两艘船的建造计划。
无风不起浪,无利不起早,赔钱的买卖还有人干?
一定是有得赚,而且是大赚特赚,所以红星厂才能在拥有了一条船的基础上,继续投建两条船,这让胡可等人羡慕的要死。
后世都知道,越有钱的人赚钱越容易。
红星厂目前的状态也是这样,工业生产链条和产能的合理搭配,干啥啥起飞,做啥啥赚钱,真是让人羡慕的红了眼的那种。
“刚刚我听徐主任说,红星厂要在辽东打造一个工业链条集成区块的计划。”
胡可主动地问道:“那京城这边你们厂正在建设的亮马河工业区不会受影响吧?”
“这是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