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来都来了(1/6)
吉利星号游艇25号上午自京城出发,26日下午便到了营城港码头。
一机部拟同意红星轧钢厂报部委关于成立红星钢铁集团的申请,时间不晚于70年3月份…
注意,现在批复的才是集团化的申请,上个月批复的是红星厂因发展和建设需要提级管理的申请。
李怀德等厂领导的职级变动以及红星厂在此期间组建分公司和专业厂,都是按部就班地走程序。
一环套着一环,缺了哪环都不行。
也是直到此刻,红星厂继提级之后,终于拿到了集团化的批文,走上了更宽、更广的快车道。
当然了,拿到了批文不等于已经完成了集团化。
拿到了建房许可也不等于你有别墅了,你得按照规范和要求把房子建起来,经相关部门查验审批才算完。
集团化的进程也是一样。
现在红星厂只是拿到了资源整合重组、搭建集团化管理结构、完成集团化业务划分和调整的许可证。
这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还有九十九步要走呢。
分公司、专业厂管理机构重组并正常运营、相关业务调整划分实现正常生产、集团管理结构完成搭建并正常运行、全集团上下实现千根线一根绳的管理状态…
这么说吧,一机部给了红星厂整整两年时间,这绝对不是上面故意拖延时间,或者瞧不起红星厂的速度。
这是真爱,也是关爱。
两年时间能够完成上述工作调整和布局,一机部就要给李怀德戴大红花,发大奖状了。
如果不是红星厂吸纳了十七家相关企业的管理班子,这个时间或许还要拉长至五年或者八年。
就连上面的一些领导都很诧异,红星厂走的为何如此顺利,每一步都踩在了点儿上。
前脚看似冒进取得的机遇和成就后脚就能用上,而且跟形势和时机卡的刚刚好。
不能说严丝合缝吧,也得说太特么巧合了,巧的一些领导看李怀德的眼神都不对了。
你小子不会是窥探天机了吧?
不知道的领导要认同李怀德的足智多谋,深谋远虑,知道的领导也要赞叹老李有选人之智,用人之能。
一些领导私下里也在讲,红星厂原来的二杨——杨凤山和杨元松输在李怀德的手里真是不冤枉。
哪怕李怀德接手三五年后再有如此发展,他们都不会如此说,仅仅半年不到。
不,确切地说,早在二杨执掌红星厂大局的时候,李怀德就已经在布局今天的辉煌了。
站在今天往回看,二杨的碌碌无为,鼠目寸光在李怀德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之下,不输才怪了。
一个早有目标,两个稀里糊涂,怎么比啊。
是,二杨的名声更好,思想更谨慎,做事更清白,但工作不出成绩也是白搭啊。
反观李怀德,小事糊涂,大事不含糊啊!
敢于简拔人才、选贤用能、大胆放权、真抓实干。
当初那些笑话老李屁也不懂还胆敢造汽车的家伙,现在都排队等着、求着红星厂的技术和标准输出呢。
当时那些嘲讽老李人小胆大硬上集团化的负责人,现在一个个地看着老李意气风发,胃里酸水直上涌!
天地不仁,老狗当道!
他们只能说:码的,羡慕的要死——
可羡慕归羡慕,仅仅是集团化的这么一步,红星厂付出了多少,努力了多久,让那些羡慕的人望而却步。
集团化项目,不是谁都能上的!
老李现在相当有的吹了。
没看文件一下来,就原文转发给了分支机构了嘛。
各专业厂和分公司知道了,那系统内和合作的相关单位也就知道了。
按照李学武的要求,这一类的“好消息”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公布,提振士气,振奋人心。
好了,营城市相关领导带队,在营城港码头欢迎携势前来的考察调研团队,规格都提了几级。
原本打算安排主管工业发展的副主任代表市里前来迎接应酬,并发出关于市属企业考察邀请的。
现在不成了,李学武玩了一招挟天子以令诸侯,扯了虎皮当大旗的勾当,对方也不得不接招了。
营城市班子一把特意调开行程,代表市里前来迎接,李学武可算把考察团的面子给扯足了。
其实付采凝并不在乎这些,她此次的行程除了想要系统地考察红星厂的综合实力外,最想看的便是红星厂所掌握的物流和航运能力。
也就是以集装箱运输为标准的铁路运输、内河运输、海上运输等等。
从资料上来看,红星厂的一些分公司和专业厂都还在筹备和组建阶段,其实没什么好看的。
能看的也不过是现有的生产能力和企业规模。
五丰行早就同红星厂有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和联系,信任程度不用怀疑,看这些也影响不了什么大局。
但是,李学武能影响到营城的主要领导来迎接他们,还是给考察团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意外。
当那些外商听说红星厂组织的考察团的到来,受到了当地行政负责人的欢迎时,他们的目光都变了。
尤其是欧洲来的那些客商,他们在船上可刚刚了解了营城市有多大的。
面积是欧洲小国卢森堡的两倍那么大。
纵向掌握着钢铁工业上下游多个企业,横向重工业和轻工业混合发展,还有不小规模的第三产业。
一机部拟同意红星轧钢厂报部委关于成立红星钢铁集团的申请,时间不晚于70年3月份…
注意,现在批复的才是集团化的申请,上个月批复的是红星厂因发展和建设需要提级管理的申请。
李怀德等厂领导的职级变动以及红星厂在此期间组建分公司和专业厂,都是按部就班地走程序。
一环套着一环,缺了哪环都不行。
也是直到此刻,红星厂继提级之后,终于拿到了集团化的批文,走上了更宽、更广的快车道。
当然了,拿到了批文不等于已经完成了集团化。
拿到了建房许可也不等于你有别墅了,你得按照规范和要求把房子建起来,经相关部门查验审批才算完。
集团化的进程也是一样。
现在红星厂只是拿到了资源整合重组、搭建集团化管理结构、完成集团化业务划分和调整的许可证。
这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还有九十九步要走呢。
分公司、专业厂管理机构重组并正常运营、相关业务调整划分实现正常生产、集团管理结构完成搭建并正常运行、全集团上下实现千根线一根绳的管理状态…
这么说吧,一机部给了红星厂整整两年时间,这绝对不是上面故意拖延时间,或者瞧不起红星厂的速度。
这是真爱,也是关爱。
两年时间能够完成上述工作调整和布局,一机部就要给李怀德戴大红花,发大奖状了。
如果不是红星厂吸纳了十七家相关企业的管理班子,这个时间或许还要拉长至五年或者八年。
就连上面的一些领导都很诧异,红星厂走的为何如此顺利,每一步都踩在了点儿上。
前脚看似冒进取得的机遇和成就后脚就能用上,而且跟形势和时机卡的刚刚好。
不能说严丝合缝吧,也得说太特么巧合了,巧的一些领导看李怀德的眼神都不对了。
你小子不会是窥探天机了吧?
不知道的领导要认同李怀德的足智多谋,深谋远虑,知道的领导也要赞叹老李有选人之智,用人之能。
一些领导私下里也在讲,红星厂原来的二杨——杨凤山和杨元松输在李怀德的手里真是不冤枉。
哪怕李怀德接手三五年后再有如此发展,他们都不会如此说,仅仅半年不到。
不,确切地说,早在二杨执掌红星厂大局的时候,李怀德就已经在布局今天的辉煌了。
站在今天往回看,二杨的碌碌无为,鼠目寸光在李怀德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之下,不输才怪了。
一个早有目标,两个稀里糊涂,怎么比啊。
是,二杨的名声更好,思想更谨慎,做事更清白,但工作不出成绩也是白搭啊。
反观李怀德,小事糊涂,大事不含糊啊!
敢于简拔人才、选贤用能、大胆放权、真抓实干。
当初那些笑话老李屁也不懂还胆敢造汽车的家伙,现在都排队等着、求着红星厂的技术和标准输出呢。
当时那些嘲讽老李人小胆大硬上集团化的负责人,现在一个个地看着老李意气风发,胃里酸水直上涌!
天地不仁,老狗当道!
他们只能说:码的,羡慕的要死——
可羡慕归羡慕,仅仅是集团化的这么一步,红星厂付出了多少,努力了多久,让那些羡慕的人望而却步。
集团化项目,不是谁都能上的!
老李现在相当有的吹了。
没看文件一下来,就原文转发给了分支机构了嘛。
各专业厂和分公司知道了,那系统内和合作的相关单位也就知道了。
按照李学武的要求,这一类的“好消息”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公布,提振士气,振奋人心。
好了,营城市相关领导带队,在营城港码头欢迎携势前来的考察调研团队,规格都提了几级。
原本打算安排主管工业发展的副主任代表市里前来迎接应酬,并发出关于市属企业考察邀请的。
现在不成了,李学武玩了一招挟天子以令诸侯,扯了虎皮当大旗的勾当,对方也不得不接招了。
营城市班子一把特意调开行程,代表市里前来迎接,李学武可算把考察团的面子给扯足了。
其实付采凝并不在乎这些,她此次的行程除了想要系统地考察红星厂的综合实力外,最想看的便是红星厂所掌握的物流和航运能力。
也就是以集装箱运输为标准的铁路运输、内河运输、海上运输等等。
从资料上来看,红星厂的一些分公司和专业厂都还在筹备和组建阶段,其实没什么好看的。
能看的也不过是现有的生产能力和企业规模。
五丰行早就同红星厂有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和联系,信任程度不用怀疑,看这些也影响不了什么大局。
但是,李学武能影响到营城的主要领导来迎接他们,还是给考察团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意外。
当那些外商听说红星厂组织的考察团的到来,受到了当地行政负责人的欢迎时,他们的目光都变了。
尤其是欧洲来的那些客商,他们在船上可刚刚了解了营城市有多大的。
面积是欧洲小国卢森堡的两倍那么大。
纵向掌握着钢铁工业上下游多个企业,横向重工业和轻工业混合发展,还有不小规模的第三产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