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后宫月票)(3/4)
业部管各地工坊之类的‘实业’,医部则负责医疗卫生。
此外六部中的户部,礼部,工部职能太多,有时候无法兼顾,还是拆分开来,专职专责的好。
这也是为加强内阁的地位权柄。
楚希声预计自己是当不了太久的人皇。
他自己也没有多少时间参与治国。
未来他这个皇帝,其实就是一个象征。
所以他减少对内阁的掣肘,降低各部尚书的地位,方便内阁治政。
不过枢密院直属皇帝,兵部由枢密院辖制。
户部与礼部的一应尚书与侍郎的任命权,也必须捏在皇帝的手里。
内阁有权推荐,却必须由皇帝确定人选。
楚希声知道一国之政,财政,人事与兵权是最紧要的,只要捏紧了这三点,问题就不大。
楚希声自己无心治国,对世俗间的权柄也不在乎。
以前他接手铁旗帮,是为了完成混沌秘仪。
现在建立大律朝,是为了强化十二龙神天守,对抗诸神。
楚希声对一应繁琐的案牍公务,其实厌烦无比。
不过他如果有后代,后代又有治国的雄心壮志,就可凭这一架构轻松的拿到实权。
楚希声还改良了督察院,在督察院里面增加人员,设定了各级御史,且以律法的形式,划定了他们的权限与职司。
不像是大宁朝的督察院,御史什么都监督,结果什么都没能监督好,还会把朝局政治搅的一团乱麻。
他还另设了‘审计院’,专门审计朝廷各大部门与地方郡县的财政开支。
不过楚希声对督察院与审计院之类的监察机构其实不抱指望。
这些机构在开国之初,人心思定,政治清明的时候还好。
可一旦时间久了,在财富金钱,物欲权柄的腐蚀下,他们很难不出问题。
楚希声现在只能指望严格的制度,能够让大律朝这些官僚们腐朽的时间延缓一二。
他也从没指望自己建立的这个皇朝能够万世万代,江山永固。
此外他还从地方收权,将地方上的一应刑名按劾之事,收归上一级的按察使司管辖。
接下来是各级官员,各级将官的任命,以及防区的划分,各地的守将等等。
还有一应有功之臣的封赏。
楚希声采取的还是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制,每一级还分成三等。
比如男爵,就有乡男,县男,郡男之分;公爵也有县公,郡公,国公之分。
另还有世袭罔替与减等世袭的区别。
楚希声在军功封爵上还是比较慷慨的。
不过大律朝立国极顺,少有波折,又多赖楚希声夫妻二人之力,一应将臣中获封公爵的极少极少,世袭罔替的就更是少而又少。
也就只有铁狂人与铁笑生兄弟各自取得了一个国公之位,还要减六等世袭。
他们两人未来是不可能统军征战的,估计这就是他二人最终的爵位。
待得楚希声将这一切都理清之后,已经是九天之后了。
九天之后,楚希声率群臣众将,以及由铁旗帮六大战堂改编成的二十万禁军,声势浩大的前往秦淮郡。
就在他们抵达秦淮郡的次日,恰是黄道吉日,宜开业,宜嫁娶,宜祭祀。
楚希声在这一天登基开国,在数十万人的拱卫朝拜中御极称帝。
此时一应将臣,所有将士,大多都是满面潮红,兴奋不已。
然而在皇宫主殿太政殿内,最接近皇座的一群人,却有一部分人面色凝重,甚至是暗含忧虑。
已经领受楚希声诏令,担任内阁辅臣的‘文冠武绝’鼎苍生就是其中之一。
他甚至频频向旁边的剑藏锋侧目以视。
剑藏锋被他看的不耐烦,略含无奈的转头道:“祭天一事陛下心意已决,鼎老哥就别再费力气了。你们就不想想陛下是何等样人,他都不将诸神放在眼里,造化神树之下,一人一刀逼迫诸神俯首让步。他岂会效法之前的那些皇帝,祭祀苍天,礼敬诸神,当什么天子?”
这场开国大典,元始皇帝不祭天,不祭地,只祭先祖。
这让投靠新朝的众多世家与儒宗名士都心生不安,不但在朝堂之上抗争,还频频上书,陈述不敬天,不敬地的利弊得失,想要让元始皇帝改变心意。
不过他那位师弟懒得理他们。
这位土匪脾气来了,直接把刀插在御案上,问诸臣是否吾刀不利,不足以抗击诸神?这才让那些儒宗名士偃旗息鼓。
“不是为此事。”鼎苍生微微摇头:“诸神不仁,陛下不愿礼敬就算了。之前历代皇朝之所以祭天祭地,供奉诸神,实质还是有着苟且偷安,息事宁人之心。想着能结好诸神,就可化解灾劫,甚至是分化拉拢,攀高接贵,取得神灵之助。
陛下乃盖世英雄,他不愿意向诸神俯首低头,这其实是好事。诸神亡我之心不死,这是世世代代的血仇,不共戴天的怨恨。
即将到来的九九神劫,不是敬奉与祭祀就能够化解得了的。除非是能换一片天地,否则不敬也罢。我现在是担心另一件事,关于中宫,陛下可有什么说法?”
鼎苍生对新朝的元始皇帝其实非常满意。
这位陛下不但武力高超,智勇双全,宽仁有度;还权谋高超,军略上佳,雄图大略。
在他的眼里,这简直是万年一遇之明君。
关键是元始皇帝还不揽权,也没有建元帝的猜忌。
自从这短短几天,他在内阁的经历就可知道。
元始皇帝对繁琐政务兴趣不大。
他仅仅只是定下一个大方向,拟定一个政务纲领,然后选拔能人,交给他们的施行。
天子垂拱而治天下——这简直是他们儒人梦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