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开局最惨的MVP(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礼尚往来。  

马龙当然很生气,他觉得自己没有得到MVP应有的尊重。  

所以当天下午训练结束后,马龙也硬气地回应谢伊:  

“激怒一个MVP,一般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等MVP的怒火烧到他身上时,他就知道后悔了!”  

赛前这剑拔弩张的氛围,让第二天湖人球员入场的时候,那嘘声简直刺穿人的耳膜。  

利马走进球馆时,一度不敢入座。不仅仅是因为那两万人发出的嘘声,还因为周围的人都对她投去了极为不友好的目光。  

若不是为了贴身防守谢伊,利马这辈子都不想来这个鬼地方。  

这也是爵士本赛季季后赛主场不败的原因之一,能源方案球馆一直以来都是联盟最著名的魔鬼主场。  

且不说盐湖城这地界,居民都非常团结,大多是摩门教徒。所以,稳稳嘘声十分统一。  

而且盐湖城晚上营业的公共场所就只有教堂和球馆,且只有球馆会在晚上提供啤酒,因此大多数局面都会选择来看NBA的比赛,发泄自己躁动的情绪。这就导致盐湖城的球迷比别处更加疯狂,毕竟这是他们唯一放肆的方式。  

还有就是盐湖城海拔很高,空气稀薄,让大多数运动员都难以适应。  

当然,这些其实都不是主要原因。  

毕竟大多数时候打客场,球迷的呼喊声其实都非常统一。  

而海拔高这事儿,多来几次也总能适应。  

能源方案球馆之所以是魔鬼主场的最大原因,其实是和这座球馆的构造有关。  

因为球馆面积不大,所以能源方案球馆的看台造得非常陡,倾斜角度很大。  

这种构造,就更容易放大噪音,在球场上看观众席也更具压迫感,无形中增加球员的心理压力。  

所以“魔鬼主场”这事儿并非玄学,在能源方案球馆,嘘声就是实打实的比别的地方更大。  

也难怪一向淡定的菲尔.杰克逊谈到盐湖城也会忍不住吐槽一句:“那儿是全联盟最吵闹的地方!”  

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全场两万人,统一发出嘘声。而且因为球馆构造的原因,嘘声还比别的地方大数倍!  

这种氛围让作为观众的利马都已经开始害怕了,更别说场上的球员们。  

比卢普斯热身的时候就铁粗了翔,虽然他的伤势已经有所缓解,但这高耸在眼前的看台,还是让比卢普斯觉得相当压抑。  

气势上,爵士队已然占据上风。  

湖人就好像误入陷阱的小鹿,接下来只能任人宰割。  

虽然谢伊等老将,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不说别的,谢伊当年一晚上和丽芙.泰勒、康纳利练打两加时的那压迫感,就远超这个数倍。  

但并不是所有球员,都有谢伊、罗德曼那样的大心脏啊。  

一支球队如果总体发挥不好,当家球星也是很难带的。  

卡尔.马龙很清楚,在这样的氛围下一旦开局打得强势,那对手就会愈发压抑、慌乱。  

所以一开场,他就要强势先攻几个,让湖人压迫感加倍,一整场都活在恐慌之中!  

他要让湖人体验一下MVP的恐怖!  

对于开场得分震慑对手这事儿,马龙是自信满满。  

虽然穆托姆博复出坐镇内线,但马龙最不怕的恰恰就是这种传统大中锋。  

因为爵士是一支玩挡拆的球队,马龙根本不和那些传统大中锋硬拼。  

为什么这个赛季,爵士常规赛完胜鲨鱼的尼克斯?为什么这个赛季爵士能轻易淘汰大梦?  

就是因为奥尼尔和机动性严重下滑的奥拉朱旺,都防不出来,遏制不住挡拆。  

面对挡拆,他俩要么蹲坑给马龙投,要么拉出来被马龙突。  

原历史里98年爵士横扫OK湖人,马龙四场比赛能以50.6的命中率场均爆砍30分,就是这么来的。  

用四号位去防马龙?那马龙打得更是轻松,因为整个联盟都没几个四号位能和马龙对上。  

大多数四号位都是比他强壮的没他快,比他快的又肯定没他强壮。  

奥尼尔和奥拉朱旺打马龙的感觉,就像姚明对付布泽尔和奥库。  

简直难受得要死。  

所以,马龙寻思如果是。穆托姆博防自己的话,自己可以肆意妄为的中投。  

而如果是小奥尼尔防自己,就那小麻杆都还不够马龙塞牙缝的。  

如果湖人让罗德曼直接?那虐老弱病残就更轻松了!  

马龙摩拳擦掌,这一场比赛他就不可能输!  

不仅仅要赢,还要打出MVP级别的数据!  

别怪我,要怪就怪你们老大祸从口出可就在马龙决心大干一场,给湖人一个下马威时。  

他却发现湖人变阵了。  

湖人今天的阵容是比卢普斯、谢伊、芬利、穆托姆博和大本!  

外线虽然还是一样的配置,但内线的组合又变了。  

卡莱尔和锡伯杜可不傻,对于本赛季MVP他们当然是颇有研究。  

马龙确实是很难搞,但如果我们用一个又快又硬的男人,阁下又该如何应对呢?  

大本在脚步上肯定是不输马龙,而且他那身体,和马龙那个“健美先生”比同样是不落下风。  

虽然矮了点,但考虑到马龙的进攻以铁血大跳投为主,大本靠着一双长臂同样能给予他极大干扰。  

并且为了弥补大本过矮的缺席,这不还在他屁股后面放了一座非洲大山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