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投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1984年9月8号。  

收购要约完成后的第十三天。  

尘埃落定的时刻。  

陈维云自今年春节开始准备富豪酒店与百利保的吞并行动,三月份他派遣财务经理梁柏滔常驻远东证券公司,开始调研两间公司的资料,四月份进入股票市场,经过长达一百四十余天的奋战,他彻底将两间公司据为己有。  

此次并购称不上蛇吞象的奇迹,却绝对是一桩商业活动的壮举,不过很多关注陈维云的商界前辈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这是基于收购成本与回报的判断上。  

陈维云买入第一支股票时,两间上市公司的总市值是3亿5234万港币,目前陈维云全权持股,投入资金高达4亿5178万港币,溢价逼近30%。  

陈维云多支付了一个亿。  

其实加价并不是二级市场的股价上涨造成的,陈维云吸纳股票时要低于最初的股价,包括他的全面要约价,也与最初股价持平,这一个亿基本都给了罗鹰世。  

为了应付刘栾雄的竞争,陈维云与罗鹰世达成秘密协议,加价购入罗鹰世手中28.6%富豪股份与25.9%百利保股份,他增加了将近八千万的成本,他也因此奠定胜局。  

这一场商业争斗里,陈维云胜的干净利落,但他最终收获了什么呢?  

富豪与百利保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否则以罗鹰世的树大根深,不会眼睁睁看着外人抢走家业,陈维云把两间公司买回来,短期内无法扭亏为盈,他需要继续投入资金做经营。  

他花了这么多钱,却不能收获看得见的可观回报,所以很多商人认为这个买卖是亏的。  

各大媒体的财经专家也在自以为是、头头是道的分析,  

“假若陈维云的目的是买壳上市,注入他造金能力强悍的电影、漫画与玩具业务,复牌后市值有望突破10亿港币,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这是愚蠢还是另有打算?”  

“陈维云的收购初衷应该是为了两间公司持有的十余栋貌似价值不菲的物业,他的行为分明是在豪赌下注,他在赌未来香江楼市的回暖,可中英谈判的结果已经明朗化,回归成为定局,移民潮的爆发不日将至,房价必将持续低靡,他的图谋不会成功,反而有可能拖累他亏尽身家。”  

没有人能看清未来,不然全港的房产巨头们何必哀鸿遍地?  

收购要约结束后的这段时间,媒体的非议声不绝于耳,陈维云却心无旁骛,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公司的经营上。  

远东银行大厦顶层的证券公司,运营部依旧在忙碌。  

陈维云正在召开一场秘密会议,只有两个人列席,证券经理邱美棋与投资顾问张孝义。  

他的财务官梁柏滔数天前返回公司,梦工厂集团的重组已经开始,那里有重要公务必须梁柏滔亲自处理。  

“收购富豪与百利保所需资金多半来自远东银行的商业贷款,目前我公司仍有三亿港币的储备,我准备继续投资股市。”  

陈维云拿出文件递给两人,他已经选好投资对象。  

“我看好这几间公司的潜力,我要长线持有他们的股票,买入不以收购为目的,股价越低越好。”  

文件上显示了不少上市公司的资料,其中四家是重点买入目标。  

张孝义认真浏览,目标第一位是大酒店集团,旗下核心资产是全港唯一的六星级半岛酒店。  

第二位是老牌华人财阀李氏与冯氏创建的华人置业,核心资产全是位于黄金地带的甲级写字楼。  

第三位是恒基集团旗下的中华煤气,第四位是庄士集团旗下的能达科技。  

陈维云针对每家公司的买入比例作了限制,对于那些明年他会卖出的股票,他会一举买过5%的举牌线,其余公司先少量吸纳。  

他这次投资了很多上市公司,三亿港币资金远远不够,他会抽调未来公司的盈利,全部交由张孝义管理。  

以后张孝义要常驻远东大厦,陈维云已经通知过他,并给他梦工厂投资部经理的聘约,他将全权负责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  

他此时心潮澎湃,只等大展拳脚替公司效力。  

邱美棋的想法很不同,她在揣测陈维云购入这些公司股票的用意,是单纯的投资行为,还是在替下一场并购提前布局?  

陈维云给出的目标名单有很多,涉及地产、能源、科技各行各业,邱美棋表面上瞧不出任何端倪,她也没有多问。  

这次会议的时间不算长,临近中午时散会,张孝义把陈维云送下楼,他有点私事要和陈维云单独谈。  

走到停车场时,他说:“我爸爸打过电话,他向我询问你的情况。”  

“噢?他都问了什么?”陈维云来了兴趣。  

“主要是你的创业经历,他想知道你背后有没有大陆支持。”张孝义接触过公司的财务,签订了保密协议,即使亲生父亲,他也不曾透露商业机密,  

“我没有讲太多,仅仅向他保证,你是白手起家,没有任何大陆背景!”  

“孝义,你爸爸问这些事是出于什么原因?他是在调查我吗?”  

“不是!”张孝义苦笑:“老板,他是担心公司与大陆有往来,毕竟他现在是新闻局长,假如我替大陆公司效力的话,会影响他的官位,他劝我辞职回台,但我拒绝了他。”  

陈维云给了他管理数亿港币的权限,未来资金还会越来越多,这是巨大信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