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远古谜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韩小川问道:“那这部秘法,炎商大陆,可曾有人修炼成功过?”  

韩峥摇摇头道:“自从有典籍记载以来,从未有人成功过。  

所以都非常质疑这部秘诀的真实性有几分,听说成功之后,会获得一项逆天的天赋神通。”  

李晓盈此刻想必是找到了机会,有了她说话的地方。  

笑吟吟的,口吐香兰之气道:“据我家藏书楼的一部古籍记载,修仙史上,有一位女子修士,成功的将三神归墟了。  

不,应该说是成功了前面一半。  

她执念之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硬是将三大灵魂归一,融合成了一个三头六臂的新元神,便是秘法之上说的元神归墟了。  

人有三魂七魄的。  

三魂便是泥丸宫之内的‘天魂’。  

胸口膻中穴位置,叫做绛宫空间,也叫中丹田,‘地魂’便是被孕育在此。  

下丹田,也叫紫府,便是‘人魂’孕育在此了。  

灵魂,也叫元神。  

如要三大元神归墟合一,必须要使得元神出窍,才可以办到的。  

只有元神离开了肉体,才有机会融合。  

但是元神离开肉体,那是根本回不去的啊,那就是真的死了。  

天魂上天,接受子孙牌位供奉了。  

地魂去地府投胎了。  

人魂守尸体,入土为安了。  

再则!平常情况下,元神是根本不可能出窍的。  

任何秘法,都不可能办到元神出窍。高阶修士,只能使用秘法分裂元神,也算是一种另类出窍。”  

李晓盈说到这里,韩小川心中一抖,想起了乾坤袋里面的那白狐元神,原来是那是一缕分神。  

还有车祸死亡之后,在神秘隧道穿梭的时候,无意之中拧下了吴心逸的一块元神‘肉’。  

然后惊异的瞧见元神自动修复的过程,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道理,元神是可以使用秘术分裂的,而且白狐就会,以后可以请教一下这个秘法。  

李晓盈一直注视着韩小川,见他神色有异,顿了一下之后继续道:“传说,只有仙界的仙人,才有魂魄出窍游离三界的本事。  

所以,只有死亡之后,才是修炼三神归墟诀的最佳时机。  

就在那即将死亡的那一瞬间,灵魂已经出窍,但还没离开肉体之际。  

念动口诀秘法,才有可能迫使三神归墟合一。  

即使是元神归墟成功,并不等于你就成功了。  

由于是逆天而行,触犯了天道规则,会有三道天雷大劫降临。  

无人可以扛过这种天雷大劫的,即使是臻纹境后期巅峰大圆满的大修士。  

面对这种天罚之威,也只有颤抖,灰飞烟灭的份。  

但是却很奇怪,有机会修炼这个死亡法诀的最佳时机,则是纳纹期和培纹期,这类的非自然死亡的低修。  

修为境界越高,越不可能成功。  

至于为什么,这也是修仙界的一大谜团。  

但是世界之大,终究是有人执念之强,成功的将三大元神归墟合一了。  

这位女修,叫做左伊,这是发生在数万年前的上古时期。  

但是此法诀太过逆天,触犯了天地规则,成功之后,天谴雷暴降临。  

可惜,她却没有扛过去。修为九纹境,如何硬抗天威?  

被随之而来的天罚雷劫,劈得灰飞烟灭,惨死在雷暴海洋之下,最终失败。  

由于当时的雷暴海洋,简直是惊天动地也不为过。方圆十万里之内的大地,都在天罚神雷之下颤抖。  

天地之间,漆黑如墨,那强大的亮光,比太阳还要强烈。  

无数人感受到,惊天雷暴在汇聚之时,那股恐怖的天威散发开来,万物皆蝼蚁。  

就在雷云发威之前。  

迅速赶来的三位臻纹境大修士,眼睁睁的看着炎商大陆的旷世奇才,在雷暴海洋之下,灰飞烟灭。  

从而扼腕长叹,怒骂苍天太残忍,太不公道。  

毕竟,她是有机会解密这个炎商大陆,最大谜团的关键人物。  

也有助于高修,从中参悟出来很多有用的东西。  

此事,轰动了整个炎商大陆,左伊渡劫之地,成为很多修士的必瞻之地。  

可惜万年前,渡劫之地,毁于一场战乱,从此烟消云散。  

这个,上古典籍之上,倒是有记载的!”  

李晓盈说完之后,脸上出现了一抹惊艳的凄美之色,很是黯然,肃穆和不忍。  

不知不觉,旁边站了几位,寻觅秘法的韩家弟子,静静的听着李晓盈惊心动魄的讲述。  

就是不知道是在看美女,还在听上古秘辛。  

韩小川嘘了一口气,拿着古卷,心里当真好奇起来,特别是三头六臂头顶上,那一团如同乱麻的线条。  

显得神秘万分,以他现在血灵瞳的神异,居然不能一探其全貌。  

三神归墟,韩小川不在意,在意的是那团乱麻符号。  

开口问道:“韩峥,这古卷家族里面还有吗?这一卷我想带走参考。”  

韩峥有点诧异韩小川拿走此物的目的,但是点点头道:“此物原本就是拓印之物,算不得多珍稀。  

大多家族供奉此物,是想让后辈记住有这么一部秘法而已。实则根本无用的,算是尊重一下第一秘诀这个头衔吧。”  

韩小川将古卷往韩紫烟手里一递道:“紫烟妹子先参悟一下吧,到时候在飞絮之上交给我便是。”  

一见韩小川对这个很上心,韩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