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病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周三上午。  

姜宁最后两节课请假,他先是骑车回租房。  

厨房的水泥地,印着一轮青色法阵,阵中摆放着一个花盆,上面栽种着一颗嫩竹。  

青色灵气自阵法中生出,源源不断的滋养竹子。  

这颗嫩竹枝叶茂盛,色泽明艳,一副生机盎然的模样。  

姜宁道:“正合适入药。”  

他搓出一团灵火,朝着竹子一丢,恐怖的高温,瞬间将它烧没了,只留下一团浑浊的青色液体。  

灵火包裹着青液,此时灵火的温度很低,并没将它蒸发。  

这是姜宁用‘木乙阵’供养出的竹子,其精华具有缓解疼痛,加速伤口恢复的作用。  

曾经姜宁所在的落云宗,仙竹峰栽种了半山的仙竹,那些竹子凡人服用,可让断骨重生。  

只是以姜宁现在的条件,由于环境和时间导致,仓促之下,根本培育不出。  

他是去河边摘了一根竹苗,用木乙灵阵养了三天。  

不过现在的药效足够了,拿给顾阿姨用正好,还不会被医生所怀疑。  

灵火烤灼着灵液,一些黑色的杂质显现,姜宁用灵气将其剔出,然后继续灼烤,直到青色液体,化为透明状。  

姜宁打开玉瓶,将其引了进去。  

禹州三院。  

五号病房,随着手术时间的临近,紧张气氛弥漫开来。  

薛元桐坐在床边,一言不发。  

姜宁倚着门边,中午薛元桐没回家做饭,他没饭吃了,他也懒得做,打算等手术结束,去外面买点。  

“36床,36床,出发了,把病历和骨折片带着,咱们去手术室。”一个年龄偏大的医生拿着蓝色文件夹过来喊人。  

薛元桐搀着顾阿姨跟上去,姜宁同样抬起步子。  

穿过走廊,上了电梯,手术室在四楼。  

电梯门一打开,眼前展现的便是一间大厅,长椅坐着不少等待的家属,或激动紧张,或担忧期待,各色表情皆有。  

“你们稍等一下,里面在准备。”  

几人坐在长椅上,年轻点的医生走过来:  

“需要镇痛泵吗?”  

“那是什么?”薛元桐问道。  

“就像是咱们平时打的点滴,用了这个,能缓解术后伤口疼痛,让你好受一点。”  

“很多患者用这个,镇痛泵一瓶七百,不能报销,你们看看要不要用?”  

薛元桐正想说话,顾阿姨道:  

“谢谢你,不用了啊。”  

“嗯好。”年轻医生又转了回去。  

顾阿姨倒没想那么多,忍一次疼能省七百块,她肯定愿意。  

没一会儿,手术室门打开,顾阿姨被叫了进去。  

薛元桐望着关闭的手术室门,重新坐回长椅。  

姜宁则是把神识扩散开来,防止出现意外。  

其实他考虑过,在手术前,将灵竹液给顾阿姨服用,但灵竹液最好是痊愈期间用。  

骨折钢板植入手术,需要割开皮肉,拨开神经,切开骨膜,使电钻在骨头上打几个洞,再用螺丝把钢板钉在骨头上,操作成分较多,灵珠液强大的恢复药效,可能会影响医生发挥。  

况且手术前的一段时间,病人禁食禁水。  

姜宁散开着神识,如果真的发现情况异常,为了不让薛元桐伤心,他或许会采用方法,保下顾阿姨的命。  

这是最坏的打算,一般以现代医疗水平,除非倒霉到家了,才会出现那种事。  

实际上,三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后,手术顺利结束。  

护理床从手术室推出来,薛元桐看到躺在上面,闭着眼睛的妈妈,终于松了一口气。  

接着是那位年长的医生,推着护理床去病房。  

“让一让,让一让啊!”  

“搭把手给病人抬到床上去。”  

几个小护士围了上来,把顾阿姨挪到病床,再搬来小电视一样的机器,接到顾阿姨身上,随后放置氧气瓶子。  

好一会儿,忙完了,护士叮嘱道:  

“六个小时以内,不准喝水吃饭,不准把床摇高。”  

36号床位旁边,37号床位,住着一个六十岁左右的大爷。  

大爷看着这边的忙碌,叹气道:“遭罪啊!”  

对面床的大妈说:“可不是呢,哎,想想就气,你说我这个腿哟。”  

“那个老不死的,我说他非不听,非要开那么快!”  

薛元桐听着两人话,心道又开始了。  

住在医院这几天,她已经把其他几个床位的病人情况,认得差不多了,对床大妈是个火爆性子。  

她丈夫开拖拉机,带她卖粮食,薛元桐前天见过一次大妈丈夫,是个沉默寡言的老男人,  

沉默的老男人开拖拉机很猛,大妈坐在拖拉机后面,让他开慢点,他不听,反而继续加速,然后车胎炸了,栽到了路边的沟里,老男人没多少事,却给大妈送进了医院。  

大妈平均每天要骂丈夫八次以上,每次持续时间,三分钟到半小时不等,主要是看周围的病人是否劝阻。  

而旁边37床大爷,他脊柱骨折了一块,好在不算严重,但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由别人来喂饭吃。  

他是涂县人,涂县的人向来有种优越感,不太看的上禹州。  

大爷每天不是骂医生,就是吹涂县多厉害,直到有天,许是吹的太猛了,对床大妈的儿子看不过去,说了句:  

“你们涂县那么厉害,你为啥半夜跑来三院,不在你们县医院看病呢?”  

大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