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2章 出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转眼,又过了两天。  

这天中午,南烟特地吩咐厨房做多几样菜,毕竟自从祝成钧来了之后,他们的饭桌上就很少有能空着撤下去的碗碟,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学来的坏习惯——南烟背地里想,应该就是从他父皇身上学来的——总是喜欢拿菜汤拌饭吃,虽然这么吃着好吃,但看着总有一点穷酸相。  

身为拥有五千食邑的堂堂汉王殿下,吃饭这么穷酸,说出去丢脸的总是皇帝和贵妃。  

心平被叫过来用膳,一进门,看见桌上满满一桌的菜肴,立刻就明白了。  

她忍不住酸溜溜的道“又是为成钧准备的。母妃可真偏心!”  

南烟瞪了她一眼“本宫怎么偏心了?”  

心平道“过去儿臣也要吃的时候,母妃就让人看着儿臣让儿臣饿着,如今成钧过来,却是大鱼大肉的喂他。”  

说着,嘟着嘴走过来坐下。  

南烟忍着笑,伸手拧了一把她的脸,道“你一天到晚哪来这么多抱怨?你弟弟如今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让他多吃一些,将来个子矮,身材也瘦弱,可怎么得了?”  

心平嘟嘟囔囔的道“他又不上阵打仗,长那么壮实干什么。”  

南烟看了她一眼,没说话。  

心平突然回过神来,睁大眼睛看着母亲“他真的要上阵打仗啊?”  

南烟道“这是他自己的事。”  

心平立刻说道“可是,他怎么能上阵打仗呢?我还以为,他说要把欺负我的人打稀烂是逗我开心呢。娘,他那么矮,又那么瘦,越国那边的人——虽然也是又黑又瘦,但也比他壮实啊。这要真的打起来,他肯定打不过的。不要让他去!”  

南烟在心里叹了口气,道“本宫说过了,这是他自己的事,也是你父皇的安排,你不要多嘴。”  

心平嘟起了嘴。  

她说道“等他过来,我骂他,不准他去!”  

南烟忍不住笑了笑。  

就在这时,被派过去请汉王殿下过来用膳的小太监得禄一个人回来了,南烟看了他一眼,蹙眉问道“汉王呢?”  

得禄道“娘娘,汉王殿下一早就出去了。”  

“出去?出府了?”  

“不,听说是出城了。”  

“什么?”  

南烟惊了一下,心平也一下从凳子上跳了起来,惊讶的说道“出城?外面可是在打仗呀!”  

得禄忙说道“公主殿下放心,这两天且休战,并没有打起来。”  

南烟皱着眉头道“就算没打起来,这也是在战时,越国那边的人肯定时常派人在周围巡视,他出城去,这多危险啊。”  

心平也急忙点头。  

南烟想了想,又问道“他带了多少人?”  

得禄道“奴婢问了一下,随行的卫小侯和温小公子都陪在殿下身边,随行的人应该也都跟出去了。”  

南烟道“皇上知道吗?”  

得禄还没来得及回答,门外已经传来了祝烽的声音“若没有朕的应允,他们能出得了城吗?”  

南烟急忙起身,只见祝烽背着手从外面走了进来,这些日子他都一直歇在书房,没怎么在南烟屋子里过夜,这个时候看他走进来,虽然精神还算好,但眼睛红红的,显然是没怎么睡。他一看到桌上的饭菜,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意,道“给那小子准备这么多?”  

南烟忙带着心平向他行礼,然后说道“他的饭量可比妾跟心平加在一起还大,天天晚上都问厨房要点心吃。妾想着,还是当顿给他喂饱了,省的晚上还给他另开火,吃了又积食。”  

祝烽一边笑一边坐到桌边,道“这你是不知道,他这个年纪的男孩子,不管一顿饭吃了多少,该饿的时候还是会饿的。不必管他,这一点粮食朕这里还是供得起的。”  

他这最后一句话,难免让人想到越国那边的粮草问题。  

祝烽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南烟坐到他的身边,立刻问道“皇上怎么让他出城去啊?”  

祝烽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心平立刻睁大眼睛“父皇真的要让成钧去打仗呀?”  

南烟皱着眉头低声呵斥道“谁让你插嘴的!”  

心平抿了抿嘴,低下头去。  

而祝烽也并不责怪她,拿起筷子来吃了一口,看他的样子似乎今天还极有胃口,一边吃一边说道“就算不让他去打仗,探听一点消息这种小事,他也是能做的。”  

南烟道“可城外危险。万一被人发现——”  

祝烽道“他带着人的,你就别瞎操心了。”  

南烟叹了口气,心里多少也明白,既然让汉王殿下出城,自然也是要做好万全准备,且不说皇帝怎么想,单是他身边的人都明白,若汉王有个什么闪失,这些人——哪怕是小侯爷卫英,也难保性命。  

只是,当娘的,听说儿子在战时出了城,哪有不担心的?  

她不好说什么,只能坐下来陪着丈夫和女儿一道用膳,可心里一直记挂着城外,吃东西也味同嚼蜡,心神恍惚。  

幸好,饭吃到一半,祝成钧回来了。  

今天日头很毒,他被晒得满脸发红,兴冲冲的从外面跑了进来,一见爹娘和姐姐都坐在桌边用膳,行了礼之后立刻说道“父皇和母妃怎么都不等儿臣?”  

祝烽眼中含笑,不紧不慢的放下筷子,转头看他“你回来得倒快。”  

祝成钧笑呵呵的说道“儿臣算着时辰,想要回来吃饭呢。”  

南烟忍不住笑道“你也就记得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