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远方(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然,你们更重要。”  

对于一个统治者而言,忠诚当然是至关重要的。  

古拉姆反噬主人,毁灭了一度压制了萨珊波斯的中亚霸主萨曼王朝(大概在波斯北部)。  

帝国的禁卫军,甚至衍生出了所谓的“禁卫军继承法”,由禁卫军来操控皇帝继承,甚至随意废立君主。  

瓦兰吉卫队之所以选择来自北欧的罗斯人和诺曼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防止原禁卫军跟内部权臣勾结作乱。  

人心难测,所谓忠诚,往往很难经受住考验。  

所以,翼骑兵,瓦兰吉卫队,还有留任老兵,敕令骑士,这样一支能够毫无保留忠诚于君主的军队。  

洛萨相信,换这世上任何一个君主,都要垂涎三尺。  

因为这不仅代表他们毫无保留忠诚于洛萨,洛萨也知道他们的忠诚,并能毫无保留信任他们。  

返回艾拉港的第一时间。  

留守于此的莫德尔,便向洛萨觐见:“大人,有个奇里乞亚的亚美尼亚山民首领,希望能得到您的雇佣,他有一百名轻装骑兵,还有三百名没有着甲的轻步兵,我认为这对我们的军队是一个很不错的补充。”  

“西里西亚不是波希米亚和波兰的臣属吗?”  

洛萨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它跟亚美尼亚山民有什么关系。  

“大人,是奇里乞亚。”  

莫德尔加重了语气。  

洛萨不禁恍然。  

奇里乞亚是塞浦路斯和安条克北部,小亚细亚沿岸地区,曾经属于东帝国。  

现在,那里正处于亚美尼亚人和突厥人的控制范围。  

这个时代,发音太过相近,甚至干脆就是同名的地方实在太多。  

就比如圣地有个的黎波里,北非也有个的黎波里。  

洛萨以后可以建个洛萨堡,欧陆其余叫洛萨的,也可以建个洛萨堡。  

更糟糕的是,同一个地名在不同语言中,也有不同叫法,法兰克人管达哈卜叫菲尔奥恩。  

突厥人未来会管君士坦丁堡叫康斯坦丁尼耶,或是伊斯坦布尔。  

“这个亚美尼亚人首领,就是他们这伙佣兵的头目了?他们需要多少佣金?”  

莫德尔说道:“五百枚苏勒德斯金币,如果您能包吃包住的话,他们会为您服役一个月的时间。”  

“不行,太贵了,告诉他们的首领,作为折损率较低的轻步兵,他们的要价太高了,库尔斯,这种事应该是你最擅长的,就交给你好了。”  

洛萨又有些不放心道:“别把价格压得太低,我怕他们到时候出工不出力。”  

库尔斯彬彬有礼地鞠躬道:“此事交给我,您请放心。”  

下午时分。  

港口里。  

经过大修的训练舰上,水手们正在船长指挥下,忙碌地操帆,清洗甲板,演练跳帮战。  

洛萨的第一支商船队,已经在穆勒的支持下,组建起来了。  

确切来说,是穆勒原有的舰队,被洛萨掏钱兼并了。  

他们将按照穆勒原本的商贸路线,从艾拉港出发,去往阿比西尼亚人的戈贾姆,再经过亚丁湾,到往天竺的古吉拉特。  

沿途,以葡萄酒,黄金,象牙,奴隶,贵金属,织物,瓷器等货物进行贸易。  

堪称中世纪的三角航线,获利极丰。  

那些训练舰上的水手,则是专门用来对付海盗的。  

霍格船长和他的幽灵船,需要在亚丁湾附近巡航,清剿海盗。  

不可能担负起护航任务,正相反,霍格船长若是黑吃黑,打劫一艘刚刚抢劫完的海盗船,就顶得上三角贸易一个周期了。  

穆勒有些感慨道:“大人,您不知道阿比西尼亚人究竟有多富裕,他们的王帐正迁往戈贾姆,据说为他拉车的毛驴就有五万头,随行的工匠,官吏,神职者,皇室卫队,雄狮,数不胜数。”  

洛萨笑道:“这排场可真大。”  

鲍德温四世和阿尤布的萨拉丁,都属于比较节俭的君主,他们出行的排场,在洛萨看来就已经够大的了。  

结果跟阿比西尼亚的国王,简直不值一提。  

“大人,阿比西尼亚人没有首都,每隔十年,或是更久,他们才会迁徙一次王帐,这样的盛况,平时也很难看到。”  

穆勒语气微顿,开口道:“大人,我很冒昧向您提出一个恳求。”  

“东方贸易是属于萨拉森人的,这里到处都是悬挂圣火旗帜的船队,所以,我恐怕没办法挂起您的双头鹰旗帜。”  

“没关系,这些都不重要。”  

洛萨表示理解。  

十字军在东方的港口,仅有他手中的艾拉港,这里的海洋,对于除科普特派的基督徒而言,是极为陌生的。  

陆地商路还好一些,据说威尼斯和热那亚人的商队,经常到访萨珊波斯的泰西封。  

想到这儿,洛萨不禁回忆起初到圣地时,看到的那支宋人商队,据说他们已经去往君士坦丁堡了。  

“穆勒,你听说过宋人吗?”  

“当然,前些年,就有宋人乘坐一种特殊的大船,穿过风暴之海到艾拉港上的岸,可惜从那之后,就再没有宋人乘船过来了,他们宁肯选择走陆路。”  

洛萨眺望着远方平静的海面:“风暴,海盗,海兽,都是远洋贸易的阻碍。”  

连霍格船长这种“海上怪异”都说过自己在大海中,碰到过好几次不敢招惹的气息,这个世界的大海,比陆地还要更加危险。  

“穆勒,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