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4 星辰归位(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0664星辰归位(第1/3页)  

“以混沌神格为基石,以四大魔核为材料,以索伦的夺天之法炼成助我突破至高的奇物冲破混沌桎梏!”  

这件奇物规格之高,世所罕见。  

应该不比至高意志的核心差太多了。  

而这只是李维的巫师之道。  

他还有六大至高血脉的骑士途径。全部融合必然超越任何一位至高意志,哪怕是巅峰星祖,也比不上。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李维成功晋升。  

他打开熟练度面板。  

传奇职业:混沌帝皇!骑士职业:时乘六龙!复合职业:融合中(目前进度80)  

“我目前骑士星辰还是九星,若是全部十星,进度应该就差不多90了,最优解的话,应该是先晋升骑士至高。获得强大实力后,反过来晋升混沌至高,或许成功率更高。”  

李维确定了接下来的道路。  

“以冥祖他们实力,面对母巢意志,最多还能坚持三百年,我必须在三百年内晋升至高,否则他们有性命之危。”  

当然,诺拉还有一位至高。  

那就是埃蒙。  

不过埃蒙之前消耗太大,现在还在沉睡。  

李维不打算让埃蒙继续参与剩下的战斗。  

另一位至高,就是卡兹了。  

但他是否出手,也不在诺拉掌控范围内。若是卡兹这位至高中期的出手,再多坚持两百年不成问题。  

甚至反过来压制母巢,也有可能。  

做完一切准备工作,李维进入闭关状态。  

不出意外的话,这是他在这方宇宙最后一次闭关了。  

岁月长河浩浩荡荡。  

时光城堡内。  

七彩巨龙戴着眼镜,目不转睛的记录着一切。  

自从上一次窥见了错误的未来后,它再也没有通过自己的能力去预测这场战争的走向了,那样没意义。  

若非亲眼所见,谁能想到…  

星祖这位宇宙最强者会在梦魇意志后率先出局。一潭死水的时间线在这个时代产生了亿万分支,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截至目前。  

还有一位幕后的主宰并未下场。  

那便是黑暗之母。  

或者说,它已经下场了。  

现在宇宙所有巨无霸势力的大混战,就是它想要的结局,若是这些至高全部就此陨落,宇宙也将清静下来。再也不会有巨无霸这种扰乱宇宙秩序的势力存在。  

这一切,时光龙不得而知。  

它就是个写书的,它懂个屁。  

百年流逝。  

在虫族、伐天联军、星之盟约的三重压力下,剩下的神明也接连陨落,神血洒满天地间,如同时代的尘埃。  

在某个平凡的一天。  

最后一位神明被刚铎三杰找到。  

祂生有双面,双手遮目,一袭艳丽的红纱。  

艾斯道:“梦中夫人·希尔琳,是吧?”  

梦中夫人颓然道:“没想到我隐藏在这里,还是被你们找到了。  

来吧,结束吧。”  

祂放弃抵抗,神躯在颤抖。  

甘道夫道:  

“你不必逃的,因为我们也没打算将你灭杀。”  

梦中夫人惨然笑道:  

“陨落在诺拉手中的神明超过了五百位…我不觉得我会是亲自幸运的那一个,我不逃,只会死的更快。”  

维克托道:  

“帝皇交代过了,强大神明中,有几位是可以免于一死的,你便是其中一位,至于原因,你想必也清楚。”  

梦中夫人记忆回到数千年前。  

难不成是因为之前埃蒙营救蓝梦道主的时候?逃过一劫的希尔琳,连忙感恩道:“多谢帝皇开恩!希尔琳必将忠诚于帝皇!”  

黄昏的余晖下,三杰身影消失于金色墟海。  

诺拉历5500年,原初之月,第1日。  

星界覆灭,诸神远去。  

千年伐天战争结束。  

———《诺拉史诗·卷八·诸神黄昏》  

伐天战争结束。  

至高之下的战场总算是可以松口气。  

伤者迅速撤离战场,回到诺拉接受治疗。其余人还有一个任务,那便是灭虫战争。诺拉历5510年,刚铎三杰率领着150位状态在线的十级强者支援帝皇之影。  

至此,540多位十级包围了110多位虫后。诺拉的十级是虫族的五倍之多,顶级强者数量也超过虫族。  

相比起虫族军团。  

诺拉的唯一劣势就是团队协作能力差了一些。因为这五百多人包括了神明、万族、巫师、梦魇君主等各界人士。  

而所有虫族,都是由母巢意志调度。  

那些虫后,更接近于它的化身。  

所以相互配合是完美的,天衣无缝。  

这让诺拉剿灭虫族的战斗难度远高于神明。  

大家也理解为什么星界搞了几千年也没有将虫族消灭,一方面是星界太散太菜,更重要的原因是虫族太强了。  

好在帝皇的影子军团十分给力,它们同样训练有素,个个都是尸山血海中杀戮出来的,综合素质不逊色于虫族。有影子军团辅助,诺拉按部就班的歼灭一处处虫族据点。  

饶是如此。  

诺拉和虫族战斗的死伤率,也达到了和星界神明战斗时的两倍之多,这还是在数量占优的情况下。  

基本上,每灭杀一位虫后。  

诺拉这边也会损失一位十级。  

当然,死的以神明和梦魇君主居多,一方面是诺拉议会有意让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