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2 星界末日(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0662星界末日(第1/3页)  

骄阳高原。  

那自太古以来便矗立于天穹的光辉之门轰然倒塌,露出后面已经化为一片废墟的神国,以及三道挺拔的身影。  

甘道夫道:  

“慈父和圣母的战利品真不少。  

光是至宝,便珍藏了三件,神器七件。”  

艾斯露出喜色。  

三件至宝。  

分别是灼阳古剑、光明圣衣、日蚀月轮刀,都是精品的,第一个曾经属于一位古代强者。  

号称太阳王。  

甘道夫早年间得到过一柄太阳王之剑,便是出自这位强者之手,可惜太阳王注定要被天之慈父给灭杀。  

光明之道,神不允许凡人染指。  

艾斯道:“这些至宝,对我们三人用处不大,就放到议会宝库吧,给新晋升的传奇们用来保命。七件神器,全部重熔。接下来我们的巫师塔都可以升级迭代一番了。”  

甘道夫赞同道:  

“的确,新晋传奇在战场上的死亡率有点高,刚刚突破没多久,便要参与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不容易啊。”  

维克托道:  

“我们先撤吧。”  

七百年战争,三人几乎没有休息。接下来他们打算回到诺拉将战利品消化一下,重铸巫器,迎接大决战。  

至于混沌之主。  

稳妥起见,这位还是交给本尊亲自对付吧。  

星界深处。  

冥祖游刃有余的牵制着两位至高神。  

忽然间,这两位至高存在发出绝望的吼声,气势肉眼可见的衰落,从至高级一下子跌落到了四皇之上的水准。  

“不————”  

作为星祖的左膀右臂。  

这两位巅峰时期,可是十一级中期。  

被泰亚虫族入侵后,跌落到初期境界,伐天战争的失利让祂们知道自己迟早有一天会跌出至高境界。  

但当这一刻来临时,还是令人无法接受。  

鏖战七百年,冥祖也到了极限的地步,多次升华自己,就是为了牵制这两位至高神,如今祂们跌落境界。  

时机已到!  

她仰天长啸,而后两道剑气斩出!  

至高之威下,神王神母没有坚持太久便一命呜呼,死的十分干脆,完全不像是星界的大boss。  

冥祖长剑插在虚空,扶剑大口喘息,她现在的状态,就好像刚刚跑完一场马拉松的普通人,没有丝毫力气。  

一个月后,她才松了口气。  

“终于结束了。”  

再多几百年,她都怕自己迷失,她打扫完战利品后,迅速前往埃蒙所在的至高战场。接下来只要将混乱侍者灭杀,便能再解放两位至高战力。  

诺拉胜利在望!  

轰隆隆!赤金剑气撕开晶壁。  

随后便是浩荡的阴影洪流涌入深渊666层。  

黑甲剑士落在地上,感知着四周。  

“没有恶魔…”  

这是混乱侍者的地盘。  

不同于此前深渊层,这里空无一人。  

不过天地间时不时会看见一些强大存在的腐朽尸骨,神明、恶魔、神话生物都有…想必是被混乱侍者杀的。  

李维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将这些垃圾捡起来。  

“给阿龙吃了,也能诞生十级肥料呢。”  

他如此道。  

确定这一层没有其他特殊后。  

李维望着身后的大军,如同阅兵般整齐列阵。  

十万影龙众,全员六级水准。  

更有上万魔将,1001魔王,56位魔皇。  

这是一支在深渊历练了七百年,经过无数次优胜劣汰,优中选优培养出来的军团,它们的实力不止表面这般。  

56位魔皇中,有3位准至高。  

18位顶级强者,32位十级中期,只有6位十级初期。  

阴影军团上空,还有一片无垠血海。  

血色剑士屹立于浪巅,乃是至高中期战力。亿万血色恶灵在其中翻滚,迫不及待的想撕碎眼前的一切敌人。  

再加上宇宙至宝级的赤龙斩铁。  

以上这些便是李维历时七百年打通深渊的战果。  

当然,在永镇星渊内,还有上百种传说生物和8种神话生物,正在接受改造,珍稀动植物数以万计。其余异宝、矿石等各类资源,数不胜数,对如今的李维也帮助不大。  

这些是诺拉未来的底蕴。  

李维将军团收回永镇星渊。  

他以寰宇之手撕开晶壁,来到黑暗之地。  

被他摧残后,深渊界虫已经千疮百孔,大量魔气外泄在宇宙中,将方圆亿万里之地化为魔气之域。好在深渊附近本来就没有什么文明,倒也没有造成次生灾害。  

“这个问题,也需要后人去解决。”  

李维相信后人的智慧。  

他只负责打江山。  

如何治理,要看后世。  

“深渊667层也在孕育中。  

若是没有此次战争,深渊的实力还能更进一步。  

深渊意志野心太大了。”  

诺拉历5210年。  

混沌帝皇打通无底深渊!  

—《诺拉史诗·卷八·诸神黄昏》  

诺拉历5220年。  

帝皇回到了他忠诚的诺拉。  

至高议会的强者们列队欢迎。  

海拉也从睡梦中醒来。  

她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眼睛。  

这一觉,她睡得很舒服。  

因为耳边总能若隐若现的浮现摇篮曲。  

这是她从未体验过的感觉。  

两位至高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