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6 终局之战(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年便十级。  

只能说,恐怖如斯。  

随着玛娜生态进一步完善。  

一个依附于神树上的三界六道系统初步成型。  

超凡生物、龙族的生存空间,也更加广袤。  

早期的“洞天福地”,成为真正的资源重地。  

十年后,诺拉历4027年。  

梦魇世界。  

随着诺拉和冥界入驻。  

本着友好合作,共同富裕原则。  

梦魇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梦魇议会打碎了原先梦魇君主藩王、各自为政的格局,效仿诺拉,凡九级、十级者,除特殊外派的公务人员,其余人等,都必须前往中域的梦魇城,集中办公。  

这种模式,在诺拉已经初见成效。这些既得权贵,最多只能派一些代理人在地方发展,没办法明面上称王。  

所有资源,都由梦魇议会收归公有,而后按照需求和功劳,合理分配,通过有形之手干涉来避免过度垄断。  

至于君主,霸主的土老帽称号,也被改写。  

从此以后,统一按照通用十级标准划分。  

每诞生一位新的十级强者,均自动成为上议员。  

九级则是下议员。  

这是强制性的,不能放弃亦或者退出。  

当然,比起数量不算很多的九级十级。  

更多的梦魇地主老财,其实是数以万计的噩梦领主。  

梦魇议会同样采用干预手段来治理。  

首先是打破原先大域,小界的行政区划,在这一基础上改为由梦魇议会统一掌管的州和郡。  

郡之下,便是各大领地,统称为梦魇小城。  

这是最基础的行政单位。  

梦魇议会打算以千年为周期,逐步任命通过官方选拔的噩梦领主前往非原领地的梦魇小城掌管秩序。  

这便是城主,明面上的小镇管理者。  

而在城主府内,还有一位诺拉或冥界六级以上强者。  

他们都是梦魇治理委员会的监察委员。  

负责监督领主行为,并且上报梦魇议会。  

也是幕后实际上的一把手。  

所有委员,均要在诺拉圆桌和誓约之剑下发下光荣的入会宣言,保证绝对不会违背初心。  

这可能没办法治本。  

毕竟人性自私。  

总有人可以逃出约束外,钻一些空子。  

但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郡和州同理。  

总的来说,梦魇的治理,还是得交给噩梦生物。  

因为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那里。  

血肉母树,血肉界山这些,只有噩梦领主才能掌控。  

没有它们,梦魇也无法正常运转。  

就这样,这台古怪且粗糙的梦魇政权机器,在战后三十年内,逐渐步入正轨,再度运转开来。  

三年后。  

诺拉历4030年。  

诺拉议会和梦魇议会同时宣布,进入战前戒备状态。  

母河传来的信息。  

梦魇意志已经现身。  

它率领一众残兵败将,躲避深渊意志的追杀。  

根据诸多占星师和终焉之蛇的分析。  

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议会认为梦魇意志有可能祸水东引。要么回到诺拉,要么回到梦魇,总之必然归来。  

届时,诺拉可能还需要应对来势汹汹的恶魔。  

新一轮更大规模的血战,爆发在即。  

诺拉的喘息之机,总是如此短暂。  

大敌当前,全民都在努力修行变强。  

黄金圣物带来的快速增长期和梦魇资源带来的增长相互迭加,让诺拉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前。  

往后岁月变迁,时光飞逝。  

三十年后。  

诺拉历4050年。  

诺拉的多次大获全胜让一些观望了数千年的十级强者终于动心了,它们纷纷出世,以星门快速赶至诺拉。  

这些强者,很多都是泛位面外的。  

在泛位面内声名不显。  

但诺拉依旧给予了最高的礼遇。  

每一次有新人到来,混沌帝皇都会亲自接见。  

强者们看到李维一表人才,内心感慨。  

诺拉能有今日,是有道理的。  

明明已经斩杀过至高,是此方宇宙排的进前十的强者。却依旧如此谦逊,彬彬有礼,实在是难得。  

说是帝皇,其实也没有太大的架子。  

平易近人,随和,爱笑,阳光。  

虹吸了这波十级强者后。  

不算蛮族这些大规模文明。  

至高议会86席位中,零散的异族十级占据25位。  

诺拉名满天下,想必未来还会有多元位面强者陆陆续续加入,共同讨伐暴虐无道的深渊和道貌岸然的星界。  

梦魇已经覆灭,其他还会远吗?  

冥界也趁此机会,扩张了一些阵容编制。  

冥皇总数达到220位。  

还有一部分躲在犄角疙瘩的噩梦君主也回来投降。  

梦魇议会内,梦魇强者占据130位。  

这个数量,甚至超过了如今还追随梦魇意志的那批人。那边只剩下120位,慑于两至高之威,不敢离开。  

算上元始魔主,诺拉现有437位十级。  

而且,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顶级强者。  

再加上黑暗古塔尚未用尽的传送次数。  

还有帝皇自己的召唤物大军。  

实际上,诺拉的十级战力,远超明面上的。  

这般阵容,豪华无比。  

纵然星界,也得掂量掂量。  

那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