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十万精神(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方圆万里,雷云遮天。  

雷霆化为一道道雷龙、雷蛇、雷鬼等雷之异象,它们呼啸着从天击落,随便一道都足以灭杀九级强者。  

荒无人烟的海面上,一道百里高身影沐浴雷霆,它披着兽皮,头生龙角,身披紫鳞,手握狼牙棒!  

“来吧,这点雷霆,挠痒痒都不够。”  

狼牙棒扫灭一群雷兽,桀骜狂笑。  

四大巨人王在远方默默观望。  

“自古以来,还没有龙裔巨人成功十级的案例呢。”  

“是啊,雷凯的劫厄难度,比寻常十级要难啊。”  

“若是它能成功,战力或许也更强,未来有望成为顶级强者…希望霜巨人之祖保佑它成功。”  

雷凯是五百年前投奔诺拉的龙裔巨人。  

它的祖父是雷冠煌帝龙,乃是早已经绝迹的雷系神话生物,它的母亲是流浪在黑暗之地的雷巨人之母。  

它擅长棍法战技,自创出惊才艳艳的《雷鸣战典》。曾经以九级巅峰之躯硬撼弱等神明化身片刻后从容离去。  

在多元位面,也是声名赫赫。  

只是黄昏殿主出世后,任你在如何妖孽,也只能成为这个时代的配角,故而对它的关注度不如李维。  

雷凯在300年前的大战,独自斩杀了9位九级恶魔,立下大功,至高议会对其高度重视,赐予宝物。  

如今,它不负众望,迎来十级大劫。  

若是渡过,巨人族将迎来第6位十级。  

诺拉各地,无数目光翘首以待。  

焦灼的雷劫持续了大半天。  

到了后面,雷凯浑身没有一处完好之地,血肉骨骼清晰可见,鳞片散落海面,它摇身一变,开启第二形态。  

却是一头龙首人身的紫色巨灵。  

它体型更加魁梧,背后生出遮天双翼和粗壮龙尾。  

比起巨人,它似乎更像是巨龙。  

“雷鸣奥义·雷龙浑天!”  

狼牙棒朝天挥去,绵延十万里的冲击波搅散劫云!  

大劫过去,雷凯轰然倒地,躺在地上,大口喘息。  

一道道散发十级气息的护法者降落。  

雷霆女士祝贺道:  

“恭喜雷凯阁下,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十级龙裔巨人。”  

万雷女帝道:  

“观阁下渡劫,我也受益颇多。”  

雷凯身躯逐渐复原,它畅快大笑。  

“果然我的机缘在这里,哈哈哈哈。”  

它的狼牙棒,可不是普通之物,乃是至宝雷鸣。  

五百年前,它请宝龙大师为它锻造。  

完工交付时,宝龙大师指点它。  

我观小友有十级之姿,若是想寻求突破之机,可以远去诺拉,那里乃是成道之地,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宝龙大师何许人也?  

说是多元位面最德高望重的也不为过。  

哪怕是各方巨无霸,也不愿意招惹。  

毕竟它的锻造技术,大家都需要。  

雷凯便风风火火赶到诺拉,和巨人族团聚。  

“宝龙大师,诚不欺我!以后得登门感谢。”  

诺拉历2700年。  

雷凯突破十级,称号雷鸣帝尊,被无数雷巨人拥立为雷巨人一族的王者,成为巨人文明第6柱!  

霜巨人族和铜巨人族投来羡慕的目光。  

它们亦有九级后期强者,只是距离十级还较远。  

但随着资源爆炸,诞生王者只是时间问题。  

紧随时代浪潮,巨人帝国正在逐渐恢复往日荣光。  

五年后。  

黑暗之地。  

泛位面外,某处深空。  

“嘎嘎嘎!”  

一个冰蓝色世界。  

正在举行盛大的宴会。  

那冰封王座上,是一只昂首挺胸的乌鸦。  

阿鸦离家出走,已经1200余年了。  

它并不怎么想家,它现在混的很好。  

这个世界,便是阿鸦给自己打下的江山。  

它起名为鸦界。  

它以此为据点,不断向外寻宝,探索。  

如今的鸦界,人才济济。  

放眼望去,可见各种各样的冰系超凡生物,不乏一些六级以上的,甚至还有亚龙种、不死鸟血脉种、霜巨人。  

它们有的是被阿鸦救下,有的是臣服于魅力。  

总之,它们集结在一起,为阿鸦办事。  

九级的阿鸦是领袖,自号“鸦天王”。  

它麾下还有“鸦界八王”,均是八级修为。  

第一王便是最早救下的极光鸟,也是阿鸦的女朋友。其他七王,有八级亚龙种,也有未成年的传说冰煞龙,也就是蓝龙女士的父亲的种族…可谓是人才济济!  

这一日。  

第七王寒王来到鸦神殿前,它是霜巨人。  

寒王道:  

“鸦头领,我打听到遥远的地方有一个诺拉,哪里是巨人族的家园…我此次前来,是想辞别归家。”  

听到诺拉,阿鸦目光露出追忆之色。  

随后道:“嘎嘎嘎。”  

旁边的极光鸟面色一动。  

“阿鸦,你要回去?那我也回去。”  

本来阿鸦不想回去的,但是前段时间它被附近一位黄金圣界的九级圣师给欺负了,打又打不过。  

不打的话,念头不通达。  

它掐指一算,李老狗应该也快传奇了。  

不如趁此机会,带着这群手下风风光光返回诺拉。  

等阿鸦晋升传奇之后,便返回来报仇雪恨。  

一念及此,阿鸦起身,张开美丽的寒霜羽翼。  

“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