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7 黄昏魔王(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同样在进行着。  

李维目前比较头疼的,便是梦魇龙的晋升问题,以李维的修行速度,婴龙肯定是指望不上。  

这些年黑龙领的手下虽然也在努力寻找七级噩梦龙族的下落,但目前为止,尚无结果。  

唯一确定是噩梦龙族的,便是和血雨霸主大战后,不知所踪的恐虐霸主。  

李维觉得,以恐虐霸主的龙族性子,必然是有留下亚龙种子嗣的,只是还不为他所知。  

这些年,他也收集了一些枪法战技,来验证那截天兵种是否真如熟练度面板介绍那般厉害。  

只见李维打开熟练度面板。  

魔枪战典:六阶(极限)。  

独角仙枪:六阶(极限)。  

破军枪法:五阶(极限)。  

却见熟练度面板上,有不少已经被修行到圆满的枪法,合计十余部。  

这些枪法,哪怕是六级战技水准的,李维也没有费什么功夫,便练成了。而那些低级的,更是一眼便会,一练便圆满。  

“这截天兵种果然厉害,若是可以筹齐更多兵种,那我的十绝极道,那才是真正登峰造极。”  

一段时间后,李维将掌握的圆满级枪法,全部融会贯通,创造出一部七级战技,他取名为《银枪战典》,被他融入十绝极道,开启了第一种兵器形态,他取名为枪绝极道。  

十绝极道和十凶武道并列,前者乃是兵器运用之道,重在兵斗技巧,后者乃是身体变化之道,重在属性多变,强化某种维度。  

二者可以自由组合,跟随战场变化,随时做出不同的极道和武道形态,至于兵器本身,并不重要,因为李维有无极道形态,可以用身体任意器官,幻化任何兵器,并且拥有该种兵器的特性,而非简单的变化。  

参考蛮族的体系,李维猜测,任何战技之道,九级便是巅峰,当然,并非九级之后,战技就不重要了,而是因为对境界和实力有决定性作用的,乃是基础属性了,技巧只是锦上添花。  

故而肉身修行者,蛮族也好,骑士也罢,九级之后,想要十级,便需要在六大维度中,任选一种维度,踏足神之境界,骑士是肉体神宫化,蛮族是得到苍天意志赐予的苍天之种。  

如果用前世一些玄幻的话语,十级以后,所有肉身修行者,无论怎么变化,都是需要领悟所谓的力之大道、体之大道之流。将概念化的六维属性,实质化。  

自此以后,便是在这一条道路上,不断求进。甚至,说不定可以借此摆脱血脉桎梏,踏入新的境界。而非一定要不断的用秘药,魔药之流来晋升。  

就如同甘道夫对于炼体法的设想般,炼体是模仿强大生灵之运行规律,强壮己身,但当达到一定境界后,不必再拘泥于表象,而是要看透本质,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两年后。  

诺拉历446年,血战第232个年头。  

870岁的李维,依旧在古龙大陆修行。  

前些年,他在逛战功商店时,发现两道很好用且极品的七环法术,便花费了1000万战功,将其买了下来。  

分别是《野性之音》和《阴影之风》。  

这两个法术,分别来自通灵学派和阴影学派。  

前者类似于李维的音乐真菌,乃是一种可以刺激野兽,超凡生物,激发其战斗力的音波,范围内的超凡生物,都可以获得短时间内的鼓舞,若是修行到极限,整体实力,最多可以提升五分之一,不限数量。  

这对于拥有洛佩,还有龙宫的李维来说,简直是光环神技。他很快便将其修行至十四阶,这个法术,同样是可以一直用下去的,纵然是对超出李维境界的超凡生物,也有效果。  

《阴影之风》同理,修行到极限后,召唤一道来自阴影位面的风,凡被风吹过的阴影生物,其行动速度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三分之一,成为战场上的利器。这个法术,是阴影学派七环巫师必学的,对李维来说,更是如此。影龙众堪称史诗级加成。  

这些年,愚者符文不断提示着关于神弃大陆的凶险预兆,他索性不着急去猎魔,而是自顾自提升实力,打算等七环圆满之后,再去不迟。  

他看了看屠魔榜,能够对自己兑换暗影纹章造成威胁的人,基本上没有。  

灭界之雷积分突破2亿大关,不过从情报来看,他乃是纯粹的雷霆派系,和自己没有竞争关系。  

对李维来说,只要把暗影纹章换了,再尽可能换一个排名靠前的曜日奇物即可。  

所以他压根不着急,他都几十年没有去猎魔了,还在屠魔榜第五,后面那些人的赚取积分速度,和他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百花倒是趁着这段时间,在神弃大陆那边收获颇丰,已经连斩好几位七级中期恶魔,更是与一头七级后期恶魔斗的不落下风,目前积分已经逼近两千五百万,想来在百年内,便可以兑换皓月奇物了。  

燃烧远征军重金悬赏百花人头,致使夫妇二人皆成为恶魔眼中钉。甚至有八级恶魔,试图通过活捉百花,把李维引诱出来,结果也失败了。  

因为百花有晋升七环的龙之庇护戒指,可以召唤李维前去代打。一旦戒指内力量不足了,她便回到古龙大陆,找李维“充电”,待电力注满后,才心满意足的去猎魔。  

这样一来,纵然是八级恶魔出手,她的安全,也没有太大问题,而且露西女士对于百花也颇为照顾,有一次更是亲自调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