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连冬旨(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旱田两万五千四百二十亩,佃户八千二百四十三人,余丁不算。”  

陈家老宅的后院,女总账在汇报方陈团伙的资产财务情况,方景楠以前只知道个大概,但他也并不很在意细节。所以他只是双眼望着她,有些失神。  

陈有富咳嗽一声,白了他一眼道:“能不能仔细点听?”  

方景楠一楞,晒道:“我有在认真听呀,喔,对了,你过来!”  

方景楠冲她招了招手,美女总账顿了一下,脚步有些迟疑,不太敢靠前的感觉。  

“怕啥,我又不会吃了你!”方景楠没脸没皮地嬉笑道。  

她这才缓步走了上前,方景楠拿过她手上的细毛笔,在自己的手掌上轻轻一点,跟着把手掌举到她的眼前,近得她都能闻到方景楠身上的酒气。  

“喏,这东西叫小数点,在你的万后面加上一点,方便记数。”跟着方景楠又在手掌上写下12345等字样,一直写满了手臂,“喏,这个叫简化数字,以后记账用这种数字记录。”  

女总帐看了一眼道:“这般数字,容易被篡改!”  

“咦,确实眼光独道,”方景楠不以为意地笑着道:“以后账册要有两本,母本和子本,母本为存档对账所用,便以现在惯用的壹贰叁来记录,子本为日常过账之用,便以这小写数字,方便快捷。”  

女子秀眉微微一扬,眼中闪过一丝讶然,方景楠见了,心下一笑:哼!跟我比数学!  

陈有富道:“按新的方法,你继续说。”  

女子点了点头,道:“银两方面,旧管白银1.6763万两,黄金335两。开除白银650两,主要为莽字营和保安团的银饷及战马饲料耗银。实在白银1.6113两。”  

“旧管米粮计七千石。其中夏米庄余粮三千石,二十八路乡收了两千石,怀仁城收了三千石。去除米粮七百石,实在六千三百石。”  

“停,”方景楠再次打断道:“这旧管,开除,实在啥的,是什么意思?”  

女子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轻声道:“这是账房中私密不传的四柱清册法。旧管,为上月的结余。新收,为本月收获。去除,为本月开销。实在,为最后所得。”  

“不传之法?”方景楠扶额道:“呃,那是不是,旧管加新收减去除,等于实在?”  

旧管新收出除实在。  

应该是小学三年级的算数。初始金加当月赚的钱减去开销,等于结余。本月结余,也就是下个月的初始金。  

这就是四柱清册的记账核心!  

以前有人想买方景楠家的香焦批发铺,弄了个审计团队过来,啥资产负债表,无形资产评估,实物折旧的十年摊销法等等,那叫一个花团锦簇。  

而明时的记账,则就是这么简单的加减,乘除都没有。  

开平方?那是在哪儿可以用的上?  

微积分…哈哈,外星科技了。方景楠忽地想到,微积分他自己也早忘了。  

“我觉得吧…”方景楠笑道:“我可以亲身教你如何记账!”  

战马三百来匹,良田4.5万亩,旱田2.5万亩,黄金三百两,白银1.6万两,粮食六千石。  

方景楠只需记住这些大概就行了,剩下的,自然有陈有富审核,而负责实际事务的,则是这个美女总账房。  

想到这,方景楠问道:“相谈许久,还不知姑娘芳名。”  

女子沉呤许久,忽道:“小女连氏遗孤,家仇未报,不忍提及姓名!”  

“呃,那总得有个称呼吧。”  

女子俏眉轻憷,忽闻外间传有鞭炮声响,她缓缓道:“今日为家人团聚的冬至节,小女便叫连冬至吧!”  

方景楠摇头道:“不好,太轻。朝廷有圣旨,我看你就叫连冬旨吧!冬至,冬旨,一样的!”  

连冬旨双腿微微一躬,打了个福礼:“谢大人赐名!”  

“嗯,没事,你先下回去吧。”  

望着连冬旨一步一步,缓缓离去的背影,方景楠皱了皱眉,不是说破啼之后都下不了床的么?  

难道是我太无用了?  

不应该呀!  

暗自腹诽几句,方景楠猛地转身,恶狠狠地盯着陈有富道:“老杀才,你他娘的谋的什么心思!”  

陈有富丝毫不惧,甚至还有心情喝了口茶水,悠悠然道:“潞安府连氏家族,家中幺女,年初潞安沈王贪图美色欲纳其为妾,被婉拒。随即,沈王联合代王、大同镇兵备道窦可进,以及潞安府各州县,给连氏安了个谋逆之罪,屠了三族。”  

“潞安府的事怎么牵扯上了大同镇的代王?”方景楠奇道。  

“连氏一族经营铁矿多年,常年都有车队途经大同,从助马堡出关,贩铁关外!”  

“那她是怎么活下来的?至少也应该送去给沈王吧?”方景楠问道。  

陈有富白了方景楠一眼,“我关心这事干甚,你若想知道,去问她呀。怎地,不熟?”  

方景楠尴尬地摸了摸头,“也是,这不重要。不过,你干嘛要趟这浑水?”  

陈有富一咧嘴,露出满口黄牙道:“连氏一族资产百万,矿山就有七座,如今本家虽除,族人甚多,残余势力不容小觑。我们若能占得一座铁矿山,以后铁货来源就不愁了。”  

方景楠咂了咂嘴道:“不就百万嘛,比张氏差远了。”  

陈有富没好气地道:“你当天下有几个蒲州张氏?”  

“那生铁我们花银子买不就行了,难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