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刚开始,便无力了吗?(1/19)
却先收到齐郡一封书信。
荀谌在信中说:荀旦你跑出去已经折腾够了,现在给我回家呆着。
另外,他告诉刘闯,彭璆的事情不必再去费心。
齐郡太守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大公子袁谭愿意出面作保,请袁绍以大将军印除刘闯为北海相。
刘闯接到这封书信,也是吃惊不小。
“世父,袁本初的任命有用处吗?”
郑玄则露出诧异之色,看着刘闯笑道:“袁绍乃当朝大将军,有号令天下之权力。
他那大将军印,就如同皇帝的玉玺一样,甚至可以和朝廷抗衡……孟彦,你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
这个,我还真不清楚!
怪不得曹操一开始想要做大将军,袁绍立刻与他反目。
等到曹操把大将军之位让给袁绍之后,哪怕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袁绍好像也不太放在心上。
原来,这大将军印,还有如此权力?
郑玄叹息道:“孟德当初迎奉天子,已成为众矢之的。
他若在交恶袁绍,势必难以保全。他把大将军印交出去,虽说将袁绍安抚下来。可如此,也使得汉室江山由此而分裂,南北对峙。袁绍手握大将军印,可敌一州之力,如虎添翼啊。”
刘闯没有再去听郑玄的唠叨,他的注意力,顿时集中在了袁绍手里的大将军印上。
这……
不是说,乱汉者贾诩吗?
怎么听郑玄话里的意思,真正乱汉者,却是曹操?
政治这东西,果然是复杂的很。
刘闯原以为他对这个时代,已经有足够的了解。
可是现在看来……
“世父,我想学一学我大汉典章。”
“哦?”
郑玄一听刘闯这话,顿时高兴了。
刘闯跟着他,也学了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可这一两个月里,这家伙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没有认真求学。刘闯时有惊人见解,让郑玄茅塞顿开。但他不好好学,郑玄也没有办法,只能在私下里和管宁唠叨,和诸葛亮唠叨……他也知道,刘闯的确有很多事要做。
如今,刘闯主动求学,郑玄自然高兴。
哪怕他想学的是大汉典章,郑玄也很支持……身为皇亲国戚,大汉皇叔,若是对大汉典章不熟悉,岂不是令人耻笑?
“孟彦,你到底有什么打算?”
“啊?”
郑玄正色道:“我是说,你对旦儿,还有三娘子她们,都要有个交代才是,总不成让她们一直这样子,无名无份的跟着你。如今还好说一些,可若时间长了,恐怕对你名声会有损害。”(未完待续。)
才刚开始,便无力了吗?
没有月票了吗?
这上上下下的,和傲公公纠缠不清,没完没了……
月底了,求大家能再给些支持。
捡肥皂,丢肥皂,好烦塞。
老新其实已经很努力了,每天一万字,虽然比不得别人动辄多少更的爆发,可是却在很用心的在写。
已经在榜首快一个月了,最后几天,还请大家再多些支持吧。
淮南之战即将拉开序幕,刘闯和刘备,也将要再次交锋。如此激动的时候,若无月票,岂不败兴?
嗯,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一一四章警示
成亲,最终是无法逃避。
刘闯知道,这件事早晚都要面对。
和荀旦的事情,是当初刘陶和荀谌早就敲定下来的,刘闯根本无法拒绝。
而且,他看得出来,郑玄也好,管宁也罢……估计还有颍川的钟繇这些人,都会赞成这桩亲事。
可问题在于,麋缳怎么办?
那个毅然抛弃家庭,跟着刘闯颠簸流离,全不在乎刘闯出身的三娘子,又该怎么安排?
一时间,他沉默了!
郑玄目光温和的看着刘闯,突然一笑。
“孟彦,这件事便交给我来安排,你不必管了。”
“啊?”
“我听说,你准备去下邳?”
“是。”
郑玄白眉一挑,又接着道:“你此去徐州,当多小心。
我知你勇力过人,有霸王之勇。
然徐州局势复杂,陈汉瑜老而弥坚,陈元龙智谋过人。我听说,他父子与曹操、刘备皆有交情,你这时候过去,说不得会被他父子算计。说实话,我本不赞成你前去徐州,至少在这个时候,不要前往。然袁术谋反,实乃**。你为宗室,自当为国家效力……而且我也知道,你此去必有你的原因。但是你还是要多加防范。吕布对陈珪父子,可是极为倚重……”
刘闯连忙道:“闯定多小心。”
郑玄一生,可谓坎坷。
他治学严谨,学问惊人……但不要以为,他不懂阴谋诡计。事实上他不是不会。而是不屑。
很显然。郑玄是有点不太放心。
他想了想,又道:“去年我途经东阳,曾见过一人。
此人临大节明略过人,乃徐州俊杰。你过去之后,不妨与之联络。若能将其招揽,说不得能免去一些麻烦。”
刘闯连忙问道:“不知世父所荐何人?”
“呵呵,说起来,此人原本和你同族。本姓刘。后过继与母族而改姓陈,乃东阳陈氏族人,名叫陈矫,字季弼。我这里有一封书信,你到了下邳之后,便执书信前往东阳找他便是。”
陈矫?
这名字好熟!
但刘闯实在是想不起来,此人究竟是何来历。
不过既然是郑玄推荐,想来是可以信任。刘闯于是点点头,沉声道:“世父放心,我定会小心。”
下邳方面。很快传来消息。
吕布同将高顺借与刘闯练兵,为时一载。
不过。由于吕布斩杀了韩胤,令袁术大怒,决定要起七路兵马征伐吕布。所以这一次,高顺无法
荀谌在信中说:荀旦你跑出去已经折腾够了,现在给我回家呆着。
另外,他告诉刘闯,彭璆的事情不必再去费心。
齐郡太守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大公子袁谭愿意出面作保,请袁绍以大将军印除刘闯为北海相。
刘闯接到这封书信,也是吃惊不小。
“世父,袁本初的任命有用处吗?”
郑玄则露出诧异之色,看着刘闯笑道:“袁绍乃当朝大将军,有号令天下之权力。
他那大将军印,就如同皇帝的玉玺一样,甚至可以和朝廷抗衡……孟彦,你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
这个,我还真不清楚!
怪不得曹操一开始想要做大将军,袁绍立刻与他反目。
等到曹操把大将军之位让给袁绍之后,哪怕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袁绍好像也不太放在心上。
原来,这大将军印,还有如此权力?
郑玄叹息道:“孟德当初迎奉天子,已成为众矢之的。
他若在交恶袁绍,势必难以保全。他把大将军印交出去,虽说将袁绍安抚下来。可如此,也使得汉室江山由此而分裂,南北对峙。袁绍手握大将军印,可敌一州之力,如虎添翼啊。”
刘闯没有再去听郑玄的唠叨,他的注意力,顿时集中在了袁绍手里的大将军印上。
这……
不是说,乱汉者贾诩吗?
怎么听郑玄话里的意思,真正乱汉者,却是曹操?
政治这东西,果然是复杂的很。
刘闯原以为他对这个时代,已经有足够的了解。
可是现在看来……
“世父,我想学一学我大汉典章。”
“哦?”
郑玄一听刘闯这话,顿时高兴了。
刘闯跟着他,也学了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可这一两个月里,这家伙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没有认真求学。刘闯时有惊人见解,让郑玄茅塞顿开。但他不好好学,郑玄也没有办法,只能在私下里和管宁唠叨,和诸葛亮唠叨……他也知道,刘闯的确有很多事要做。
如今,刘闯主动求学,郑玄自然高兴。
哪怕他想学的是大汉典章,郑玄也很支持……身为皇亲国戚,大汉皇叔,若是对大汉典章不熟悉,岂不是令人耻笑?
“孟彦,你到底有什么打算?”
“啊?”
郑玄正色道:“我是说,你对旦儿,还有三娘子她们,都要有个交代才是,总不成让她们一直这样子,无名无份的跟着你。如今还好说一些,可若时间长了,恐怕对你名声会有损害。”(未完待续。)
才刚开始,便无力了吗?
没有月票了吗?
这上上下下的,和傲公公纠缠不清,没完没了……
月底了,求大家能再给些支持。
捡肥皂,丢肥皂,好烦塞。
老新其实已经很努力了,每天一万字,虽然比不得别人动辄多少更的爆发,可是却在很用心的在写。
已经在榜首快一个月了,最后几天,还请大家再多些支持吧。
淮南之战即将拉开序幕,刘闯和刘备,也将要再次交锋。如此激动的时候,若无月票,岂不败兴?
嗯,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一一四章警示
成亲,最终是无法逃避。
刘闯知道,这件事早晚都要面对。
和荀旦的事情,是当初刘陶和荀谌早就敲定下来的,刘闯根本无法拒绝。
而且,他看得出来,郑玄也好,管宁也罢……估计还有颍川的钟繇这些人,都会赞成这桩亲事。
可问题在于,麋缳怎么办?
那个毅然抛弃家庭,跟着刘闯颠簸流离,全不在乎刘闯出身的三娘子,又该怎么安排?
一时间,他沉默了!
郑玄目光温和的看着刘闯,突然一笑。
“孟彦,这件事便交给我来安排,你不必管了。”
“啊?”
“我听说,你准备去下邳?”
“是。”
郑玄白眉一挑,又接着道:“你此去徐州,当多小心。
我知你勇力过人,有霸王之勇。
然徐州局势复杂,陈汉瑜老而弥坚,陈元龙智谋过人。我听说,他父子与曹操、刘备皆有交情,你这时候过去,说不得会被他父子算计。说实话,我本不赞成你前去徐州,至少在这个时候,不要前往。然袁术谋反,实乃**。你为宗室,自当为国家效力……而且我也知道,你此去必有你的原因。但是你还是要多加防范。吕布对陈珪父子,可是极为倚重……”
刘闯连忙道:“闯定多小心。”
郑玄一生,可谓坎坷。
他治学严谨,学问惊人……但不要以为,他不懂阴谋诡计。事实上他不是不会。而是不屑。
很显然。郑玄是有点不太放心。
他想了想,又道:“去年我途经东阳,曾见过一人。
此人临大节明略过人,乃徐州俊杰。你过去之后,不妨与之联络。若能将其招揽,说不得能免去一些麻烦。”
刘闯连忙问道:“不知世父所荐何人?”
“呵呵,说起来,此人原本和你同族。本姓刘。后过继与母族而改姓陈,乃东阳陈氏族人,名叫陈矫,字季弼。我这里有一封书信,你到了下邳之后,便执书信前往东阳找他便是。”
陈矫?
这名字好熟!
但刘闯实在是想不起来,此人究竟是何来历。
不过既然是郑玄推荐,想来是可以信任。刘闯于是点点头,沉声道:“世父放心,我定会小心。”
下邳方面。很快传来消息。
吕布同将高顺借与刘闯练兵,为时一载。
不过。由于吕布斩杀了韩胤,令袁术大怒,决定要起七路兵马征伐吕布。所以这一次,高顺无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