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我会照做(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石原君,帝国是不是真的没有了任何希望?”  

上海,岗村跪坐在楚凌云对面,神色落寞的问道。  

本土持续遭遇轰炸,冲绳岌岌可危,他在中国又没能取得战果,德国已战败,美国和中国都在请俄国出兵,一旦俄国那几百万大军打过来,他们根本支撑不住。  

到时候整个中国的帝国陆军,恐怕都难逃灭亡的命运。  

中国人可以打游击战,那是因为他们有百姓基础,这是他们的土地,日本人想打游击简直是做梦。  

他们当土匪还差不多,可要是知道他们在哪,中国人必然会全力进攻,不可能给他们留下活路。  

“岗村,你是聪明人,西条偷袭美国的那一刻,这个结果便已注定。”  

楚凌云叹道,岗村默然,当初得知西条同意海军的作战计划,并且偷袭了美军基地,他便知道,西条做了件大蠢事。  

可是岗村没有想到,这件错事的代价竟然会这么大。  

“石原君,您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您说说,帝国到底怎么做才能突围?”  

过了会,岗村再问,其实这个问题他早就知道了答案,只是不甘心罢了。  

“我不知道。”  

楚凌云再次叹气,他知道岗村很不甘心,刚做上总司令没多少时间,却发现接手了个烂摊子。  

帝国随时可能完蛋,他这个总司令有什么用?  

只会成为更高级的战犯。  

“如果我们可以单独向中国投降就好了。”  

岗村叹了口气,向中国投降,听起来似乎差不多,但意义完全不同。  

中国人势弱,而且日本投降,属于把占据的地盘让出来,不管开出什么样的条件,中国都不可能拒绝。  

这样他们便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岗村君,只有中国的话,我们没必要投降。”  

楚凌云笑了笑,单独向中国投降,他自然愿意,可惜没这个可能。  

盟友不会同意,况且之前开会便有过约定,敌对国不能向单独的国家投降,要投降必须向所有盟国投降。  

日本想要投降,不可能绕的过其他国家。  

“确实。”  

岗村也露出了笑容,却是落寞的笑容。  

他这个总司令,现在面对帝国的困境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知道,国内有人提出过迁都,带着重工业和所有人口迁到中国来,放弃日本本土。  

他们的理由是中国有足够的战略纵深。  

中国人利用这种纵深,拦住了他们,他们一样能用这种纵深阻拦美国人。  

岗村没有见到提出这个建议的人,见到的话肯定给他一巴掌。  

他们能和中国一样吗?  

人家是在自己国土作战,他们呢?  

放弃本土,迁都中国,就能保住性命了?  

现在不是过去,中国弱小,他们入侵尚有那么顽强的抵抗,现在英美还有俄国那么多陆军,加上中国本土更多的士兵,没有了帝国本土的支援,他们又能支撑多久?  

到时候连家都没了,恐怕日本国会从世界上消失。  

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其心可诛。  

“岗村,如果陛下下令投降,你会怎么做?”  

楚凌云突然问道,岗村愣了下,这个结果他早有预感,很有可能会成真。  

他该怎么做?  

以下克上,抗命不听?  

这不可能,日本的下克上向来克的是上级军官,而不是天皇,他要是敢违背天皇的命令,说下的士兵就会把他撕碎。  

“我会照做。”  

岗村起身,轻轻摇头,他和石原亨终究还是隔了一层,石原亨从没把他当成过自己人。  

他不怪石原亨,谁让他之前和西条的关系太近。  

石原亨没有阻碍他接田俊六的位置,已是宽宏大量。  

想让石原亨向对田俊六那样对自己,没有可能。  

“石原君,多有打扰,我先回去了。”  

岗村鞠躬,楚凌云回了一礼,将他送到外面。  

岗村老老实实照做就好,若是不照做,别看他是总司令,楚凌云一样有办法弄死他。  

各地的日军,此时也在收缩。  

福建的日军正往浙江撤退,他们要收缩兵力,福建沿海已不安全,美国人和中国随时可能联手登陆。  

暂时放弃,集中兵力固守别的地盘。  

六月二十二号,冲绳被美国占领,岛上日军死伤惨重,达到了六位数。  

此战结束,日本本土一片哀声。  

皇宫的郁人,已经连续一个多月没睡过好觉,他没有想到,局面竟然糟糕到这种程度。  

爷爷和父亲留给他的基业,就快要被他葬送。  

“陛下,车备好了,不过我建议晚上再去,现在不安全。”  

侍卫长小声的说道,美国的飞机随时有可能过来,如今他们总算体会到中国人的感受。  

防空警报一响,他们就要想办法找地方躲藏。  

东京挖了一些防空洞,可惜数量严重不足。  

大人物们还好,他们有地方躲避,普通百姓就只能看命,炸不到自己就能活下来,炸到了纯属倒霉。  

“没事,走吧。”  

郁人叹了口气,侍卫长没办法,安排车队出行,好在要去的地方不远。  

他们要去的是重人府邸。  

重人被软禁,此时在家里不得外出,他毕竟是亲王,皇族血脉,看守不敢对他过分。  

重人正悠闲的看着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