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真正目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从钟半仙那拿到的图纸中有一张名叫农田。依托农田图纸,精灵花园告别了粗犷的管理管理划分模式,开始变得有序。  

长宽都是10米的一块地为一块标准农田,然后黄琦的精灵花园中就有了200块这样的标准农田。  

曾经的地垄、堆肥坑、沟渠、泉眼都是每块农田的标配,甚至每块农田都有一个占地为1平米的生命之泉,让黄琦的生命之泉总数达到了200个。  

土地庙没法成为标配,更没这个必要,所以土地庙搬到了树屋边上。  

树屋是圆形的,给它留的地块是标准的50米的方形地块,所以多出来四个面积大概是一百平的空地。  

空地的模样不规则,很难有效使用。不过建个土地庙,修个雕像,建个圣坛啥的还是轻轻松松不是?  

这样的改变只是让精灵花园的管理变得有序,总数超过了150万的花仙子就让黄琦惊喜了。  

花仙子连一阶都不是,可是有是生命。  

生命的特点的什么?是变化,是进化,所以当数量逐渐多了后,花仙子变得跟以前越来越不一样。  

这些只有拇指大小的人形小东西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绝大多数的花仙子整天乐悠悠的在枝叶间歌唱飞舞,好像永远分不清谁跟谁一样。可是数量如此之大之后,它们开始分群。  

身上的打扮变得不再完全一样,在细微处多了一些有趣的改变。  

比如从最南边贴近空间壁处观察到的花仙子跟靠近北边空间壁的花仙子就不同,东边跟西边又能轻易的区分开。  

更多的变化是黄琦发现这些花仙子中有一些变得躁动,就跟人类希望获得知识可是又得不到,对知识充满渴望和向往的那种憧憬。  

花仙子不是人类,人类的传承对它们不适用,甚至黄琦不敢想象让数量超过百万的花仙子获得传承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这可是150余万,是随身携带能够随意放出来的数量啊!然后,这些花仙子中真的就出现了一阶的生命。  

那位一直没起名字的贴身侍女被黄琦放在树屋里之后,闲着无聊开始打理乱糟糟的土地,侍弄里面的花草。  

有一些花仙子会远远的看着,甚至有几个担子特别大的会飞出树冠飘荡在大树下,围着这位侍女身边飞舞。  

女孩对美丽的事物是没有抵抗力的,尤其是这些美丽可爱的花仙子让她的心情保持的非常不错。  

美丽的心情带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就更用心的去打理外面的这些土地。或是采摘点灵桃尝尝鲜,或是采摘点花草妆点自己的屋子。  

散落的花草修整成有序的排列,老叶子摘掉变得更美丽,堆积好的肥料堆放到植物根部,开始板结的土地松开还浇点水。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好奇的眼睛看着,然后在没人的时候谨慎的自己尝试着去做。  

有的把完好的叶子摘掉了,或是把美丽的花打破了,可是总有成功的那么几只花仙子将花草照料的更好。  

一阶职业的关键是什么?是技能。不怕技能效果弱,不怕技能的成功率低。只要勇敢的尝试,哪怕失败了无数次,只要成功了一次,就代表着还能成功第二次,乃至无数次。  

照料植物成了一些勇敢尝试的花仙子成功掌握的能力,再然后越来越多的花仙子掌握了类似的技能,成为了一阶生命。  

即便比例很小很小,落在总是达到150余万的庞大数量上,也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甚至,一些花仙子从树屋的大树冠上搬下来,住到地面上种植的这些低矮树木的树冠中。  

没有黄琦为他们改造的花仙子之家作为居住地,它们居然尝试着自己改造。  

即便能这么干的花仙子更少,同样带不住150余万这个庞大的基数,总会出现一些最后成功的个例。  

然后,改造树木,打造花仙子之家这样的技能被一些花仙子掌握,又成为了一种一阶花仙子。  

扩大的居住地,不再局限于高空中的大树冠,地面上总数同样不少的树冠孕育出更多的花仙子,更进一步扩充了花仙子族群的数量,又诞生出更多的不同于其他的花仙子。  

精灵族中肯定有很多供这些花仙子成长提升的配套传承,精灵母树中,甚至种类繁多的树屋中,也肯定有专门为花仙子服务的部分。  

这些是黄琦没有的,也是黄琦不方便直接向精灵族索要的东西。  

可是,唐雅晴拿出来然后在桃林县构建成功的桃林会给了黄琦新的灵感,为这些花仙子寻了一条可能有用的路子:把桃源会搬到精灵花园里,将德鲁伊圣地相关的传承发放给花仙子。  

树屋,或者说精灵族视作根基的大树是最好的用于构建圣地的目标。  

让人以某个不相干的事物为圣物,多少有点排斥感。可是当以自己的家为圣物,只会感觉到亲切。而树屋就是花仙子的家,是众多花仙子栖息的土地。  

强化树屋,就是在强化它们的家,这有什么问题呢?  

甚至,花仙子版桃花源建立起来后,黄琦一直担忧的对疫病的防护问题也解决了。  

200块农田,200个生命之泉,打定了建立花仙子版桃源会的黄琦还在树屋顶部,树冠中间预留了一个巨大的池子,就等着在这里修建一个比现在的生命之泉要大得多的生命之池。  

不单单如此,树冠中间的那些粗大的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