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五章 她与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1/2)页沐阳找到萧汐,这时她还在妇救会的办公院子里挑灯夜读,看的是日军还没封锁前从北平偷运回来的图书。  

至于文波和程宗,则被他留在了门外,不让他们进来。  

“事情差不多就是如此,你看此事?这经济条件,孩子该怎么养?可不能弃婴,根据地每一个小孩都有人权啊。”  

萧汐没有说话,脸上也没什么表情,只是看了沐阳一眼,又移回眼光。  

“你想让我做什么呢?”  

“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才来问你们呀!”沐阳叹了口气,把带来的一些米糕放到她桌上。  

“前天喝杨司令员喜酒,这是从涞源带来的小吃。”  

“谢谢!”  

萧汐没有拒绝,将小吃收下,这里很多女同志都爱吃甜食,她也不例外。回头还能把这些吃的分给别人。  

见沐阳一筹莫展,萧汐突然笑了一声。  

“你笑啥?”  

沐阳本来很烦躁,不过见到她笑了,却怎么也生不起气来。  

“我笑啊,你这沐大将军也有忐忑不安、不知所措的时候?”萧汐下意识捂了捂嘴,没有让自己牙露出来。  

“这有什么的?据说杨师长给嫂子写情书的时候,不也磨磨唧唧地纠结了一个晚上么?”  

“这又是哪跟哪的?”  

萧汐瞪了他一眼,怎么又扯到杨司令员了,要是给他听到非得扒了他的皮。  

“他夫人是政治部的志珍同志吧?我上次去军分区,与她一起吃过饭。”  

“是。”  

沐阳聊着聊着,差点忘了今天前来的目的。  

“对了,刚刚我说那事?”  

“没事,你不必担心,有我们处理,没你们啥子事。”出乎沐阳意料,萧汐没有紧张,反而是有些释然。  

“真不用?”  

沐阳觉得这是一件大事,好歹也关乎一个女子的半辈子啊。  

“不用,有妇救会呢,即使你说的那位程宗同志抛妻弃子,一方面根据地有自由婚姻,我们那同志可以随时与他离婚,以前土地革命时期不正是如此?”  

“对,红军那会,就是自由恋爱了。”  

不过沐阳知道,这自由恋爱弊端非常多,尤其是在文化水平不高、生理知识匮乏的地方,实行自由恋爱就等于自由乱搞。  

土地革命时期与红军建立延安根据地时候,根据地里出现了大量的私生子。  

部队里情况好一些,有部队纪律约束。  

“另一方面。”  

萧汐顿了顿,拉开旁边的抽屉找了一会,不一会找到了一份写满了秀丽字迹的文件。  

“我们妇救会对此现象有专门讨论过,在此联动了灵丘和涞源的妇救会的同志,商量出了一个小提案,原本是想绕过你先跟军分区沟通的,不过现在看来,你不如看看?”  

什么东西?  

绕过我?  

什么鬼。  

沐阳有些莫名其妙,接过这份提案默读起来。  

几分钟后,经过一番沉思,他理解了萧汐的担忧,因为上面的东西太具备先进性,为婚姻法考虑得很周到。  

不愧是大学生,这眼界和水平不是普通干部同志能比的。  

学的东西多,思维确实(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2)页活跃。  

而这里面应该也有其他女同志不小的功劳。  

难道是自己表现得太强势了,她不敢给我看,估计以为我是封建大男子主义呢。  

自己也确实没有对女权发表过任何意见,而做事显得独断专权了点,可能就是如此给他们留下了坏印象。  

“怎样?”  

“挺好啊,有什么问题吗?”沐阳重新翻了一遍,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后世女子明面上当家主的那多了个去了,  

“哦对,你这财产问题…写得不好!”  

“你忘了把家暴写进去了。”  

“还有军婚呢?这点可是越来越重要了,必须写进去。”  

不过仔细阅读,沐阳确实想出了不少可以修改、增减的地方。  

后世我国较为完善的婚姻法的雏形,与还没颁布的《晋察冀婚姻条例》不说完全一致,但肯定有80相似。  

沐阳以前做政治题的时候,就做过这一题,他当时也没想到70年前的中国婚姻法律就已经非常完善,缺的只是执行、监管力度。  

“好像,是的…”萧汐张大了嘴巴,一时间合不拢嘴。  

她惊讶于沐阳对于法律条文的敏感性,这一点着实难能可贵。  

为了找一群能够给她参谋《浑源婚姻条例》的女同志,她可是找遍了整个浑源县,都没能找齐10个女同志。  

究其原因,还是文化水平太低,第25团只是晋察冀第一军分区的一个下属半独立团,军分区能获得的知识分子可不会屈身来25团这个旮旯角。整个县委,除了政委纪亭之外,只有她拥有大学学历,再往下的干部连中学都没上过,只能让她和纪亭负责教授知识。  

沐阳即使开课,也只是讲军事知识,军事知识萧汐又不懂。至于文化知识沐阳也只是给亲近之人开小灶,萧汐并不知道沐阳拥有怎样的文化水平。  

今天沐阳带给她的惊喜着实不少。  

难怪杨司令员能放心他同时兼任团长、县长和政委三职,若是不说,萧汐还以为以前的政令都是孙庆东帮他参谋着制定的。  

“这个罚则和附则,还有这个救助措施,我认为也不是非常好…”沐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