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七章 纠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每个仓库都有人二十四小时站岗,像弹药库这种安全系数要求很高的,只要有条件就必须建在地下并配以防火防水措施。  

因此沐阳在内仓基本就是在钻地洞举着手电筒看资料,门口的警卫见他们持有红色通行证,验证之后就完全不管他们,任由他们走动。  

“三个仓的弹药,共20万发子弹,还有3000枚手榴弹,这份储备倒也足够。”  

沐阳静静地摸着面前这些散发着刺鼻味道的黄橙橙的子弹,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包租公一样抚摸着自己需要收租的钥匙——那些就是财富的象征。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啊。”  

沐阳感叹了一句。  

“为啥啊?”  

旁边的战士问道,他并非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只是不知道沐阳为什么要感叹。  

“若是4.5万人的补给分摊到50万人身上,当然是不够啦!”沐阳随口解释,手上工作不停,依然在看着仓库报告。  

“50万?”警卫员战士顿时疑惑起来,4.5万人他知道,那是八路军三个师的人数,可这50万是什么?整编后的八路军属于正规军,人数正是4.54.6万,军饷也是大概按照这个数字发的,虽然逐年会略有减少。  

“呃…”  

网址://.qizi  

沐阳看了他一眼,见他在低头冥思,连忙将他的思绪给拉回来。  

50万人的八路军还远着呢,起码现在八路军顶天只有15万人,50万人的时候差不多也是皖南事变的时候,以及困难时期前夕才能达到。  

“行了,不用想那么多了。”  

“哦。”  

战士点了点头,没有真的去打破砂锅问到底。  

“嗯。”  

沐阳将注意力放回弹药上面,看来支持军区军械所的计划得提前了,早点帮他们弄出无烟火药,他也能早点从军分区那里弄到更多支援。  

仅靠缴获来维持收支平衡完全就是痴心妄想。  

现阶段八路军倒是不是真的缺子弹,37年出师的时候,八路军通过各种渠道就弄了三百万颗子弹和二十多万枚手榴弹,还有大量的迫击炮弹、卫生医疗器械、军事通讯设施。那时候的八路军与某些自以为是所想的“穷B八路”“一个战士只有3颗子弹”完全搭不着边。  

出师以来八路军一直都在打胜仗,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失败战斗,因此弹药问题只有军区高层,比如老首长他们才会未雨绸缪…那时在军区与老首长的一番谈话,也让沐阳第一次了解到这个时代最聪明那一批人的先见之明。  

“你们在做什么?”  

当沐阳来到存放步兵炮炮弹的库房的时候,却被一阵不和谐的声音扰醒,原本脑中的思绪一下就断了。  

警卫员当场一个瞪眼回去,没看到支队长在思考问题么?  

不过来人浑然不觉,压根没看到警卫员眼中的警告之意,依然在颐指气使地让他们停下接受检查。  

“站住!你们要去哪?”  

“嗯?”  

沐阳愣了一会,他还没想到在自己家门口还有人拦他,这让他抬头看了眼旁边的路标。  

“‘捌一叁’区,我记得确实是储存炮弹的地方,哦,还有储存化学品的库房,不能进吗?”沐阳轻轻呢喃着,在外人看来非常懵懂。  

来人身着灰色衣物,还披着大衣带着一顶圆圆的帽子,帽子外面蒙着一层白色的布料,可能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可若是普通战士见到了肯定会绕到而行。  

因为这是沐阳建议赵守诚设立的纠察兵,专门处理军车的通行,“偶尔”还查一查战士们的生活作风,这也算沐阳自己的想法。  

反正这是好事,军人作风哪怕是私底下与非训练时期也得保持。  

“做什么?”  

沐阳看着这名纠察兵反倒是皱起了眉头,纠察兵后面跟着两个普通战士…可纠察哪有一个人自己出来的,他同伴呢?  

别说出来巡查的纠察兵了,就是站岗的哨兵他也规定必须两人同行,并且枪械与子弹必须分开携带,避免被敌人轻易抢走枪械。  

而且他做了什么?  

有事没事搞他干嘛?  

这纠察兵顶着一顶刻画了条纹白头盔,也是皱着眉头看了沐阳一眼。  

“做什么?”他的声调直接提高了一个度,显得非常惊讶。  

有些脏兮兮的军装,军容倒算是齐整,中间这人身上连把枪都没有,旁边两人都背着大大的背包,里面鼓鼓的也不知道装了什么东西。  

还有人跟他对着干的?  

“知道自己错在哪了吗?”纠察兵拿出自己的证件往前一送,也不怕沐阳怀疑他的身份。  

沐阳眼睛一撇,看了眼他证件上“房韬”。  

“房韬同志。”  

“这个房不是那么念,阿房宫的房!”房韬面色有些不喜,这里的人都认识他,还有把他姓都给念错的?  

“阿房宫?哦!”  

沐阳立刻恍然,各地流传下来的读音都不同,房姓有人念pang,但也有很多人都读fang了。毕竟知识是以文字形式保存下来的,怎么念那是学者才需要考虑的。  

房韬见他都不在调上,彻底就忍不住了。  

“这位同志,你现在围着外仓跑个三圈吧,就当是锻炼身体了,回头把你名字报告给纠察处,我得给你记名。”房韬嘿嘿一笑。  

“别想逃跑!自觉点,你不认识我,我可认识你,即使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