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章 雁北巨匪(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这太阳终于快下山了。”抬头看着逐渐坠落的曜日,就是沐阳都有点皱眉。  

虽说白天气温高是好事,有利于植物生长,但肯定是不利于战士们长途行军的,以前当兵的时候,他最讨厌的就是武装行军,TMD跑5公里还计时,每公里平均至少要5分钟才能及格。  

这个负重不是15斤就是30斤,背在身上跑一阵子之后感觉就跟背了一座大山一样。  

“司令员,这句话是啥意思?”  

“…没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季节交替时间飞逝,太阳也要西行落下。”  

“噢!”  

何跃生这才恍然,他一个贫农出身的战士,跟他扯古文就是要他命啊。  

“我说你这一营之长,大字不识几个,深奥一些你就读不懂,长征到现在学的都忘了?”  

“啊哈哈…”  

何跃生有些尴尬,长征时教他读书的那个老班长和指导员,都已牺牲了,不过这话他不会说出口的,只会白白让人揪心。  

沐阳摸了摸自己衣服里面藏着的小书本和笔记本,上面还记了一些化学资料,每天晚上他都会研究一番。  

教给张珍的只是很小一部分,但这些东西太过超前,是决计不能让其他人持有的。  

而且后世,沐阳很清楚地知道,华夏学术很多表达方式都是学的苏国、华约组织,而米国佬、北约国家书写方式又是另一种形式、习惯。虽然知识是一样的,但专家肯定看得出来其中差距。  

“可晚上我自己也要自习…这样吧,全营睡觉之前你来我帐篷,我给你教书,今天就教你刑罚条例。”  

“是!谢谢司令员啊!”  

“把话塞回去!一家人谢啥呢。”  

“报告营长,前方有情况!”  

一个头顶伪装草帽,身披伪装服的战士站在几米之外,头上满是汗水。  

“来!”  

“是!”  

“营长,前方发现一队伪军武装,18人,15支长枪,短枪不知。”  

“伪军?这么快就有伪军了?我们才刚进应县啊!”  

何跃生有些疑惑,想了一会没有想出个什么所以然,周围的营级干部在没有具体情报之前也没有好的办法,只好转头去问司令员了。  

“司令员,这?”  

“不是伪军,是土匪。”  

沐阳摇了摇头,很满意何跃生的态度,要是他凡事都来问他,他这个一营长最好也别当了。  

“土匪?不对啊,他们穿的都是狗皮。”  

那个侦察兵战士猛地摇头,他看得清清楚楚,那群人穿的就是黄色的伪军军衣。  

“呵呵,那人确实是二狗子,是伪军,但同时也是土匪。”  

沐阳知道这战士是误会了,倒也没什么所谓,两人都没有问题。  

“司令员,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那巨匪?”  

“嗯…我们西征的路上,其实有一伙土匪,甚至于,在某种方面,他们的实力比应县日军还要强!”  

“比应县日军还要强?”  

何跃生和教导员谭江对视一眼。  

应县起码驻守了一个中队的日本人,如果是面对面正面跟他们这个合成营交战,或许他们支队还打不过呢。  

虽然司令员以前干过好多日军中队了,但那都是靠着出其不意、地形压制、连环计才拿下的。  

“两千土匪,还是投靠日本人的土匪,难道不比应县日本人要来的强吗?这日本人不来进攻就没威胁,可这土匪可是直接威胁我浑源根据地的。”  

“必须消耗他们的实力!”  

民国十大悍匪,除了排名第一的“匪王”“东北王”张作霖,雁北巨匪乔日成的名声也不小,毕竟这是跟八路军敌对还能活到抗日胜利后的。  

最早与八路军彻底敌对,还是因为39年时八路军执行任务返回延安的120师359旅路过此地。军区司令部老首长向359旅旅长发出请求,然后王旅长便命令一个团进攻这里,没想到一晚上打不进去。  

因为要赶紧回延安,因此359旅这才放过这乔日成,连夜西行去了,而雁北游击队也没有攻下乔日成的另一个据点。  

一个月后,359旅又在晋察冀的请求下灭了另一队原为土匪、后又背叛八路军的叛军匪首王天存,他们的残军又来投靠乔日成。  

乔日成见八路军奈何不了他,便认为自己已经无敌了,大肆发展自己的实力。至此应县、浑源县的乔日成匪徒就成了八路军雁北地区的心腹大患,比日本人还要可恶。  

不过那都是一年后的事情了,一年后或许他的雁北支队会更加强大,也不怕这乔日成,何况他还会让这乔日成安心发展?  

晋察冀往北无八路军,越往北土匪越厉害,这句话可不是开玩笑的,这乔日成一度成为应县土皇帝。  

要不是后来又与日军26师团反目,让26师师团长亲自集结8000日本兵和6000伪蒙军来攻打应县县城,他肯定还会继续发展,直至成为一个毒瘤。  

“这土匪暂时也没有威胁我八路军,如今便与他们为敌…这合适吗?”  

“而且情报显示,他们的匪首似乎还投靠了刮民党,值此国共合作之际…”  

谭江作为政治干部,看的比何跃生要长,目前来说应县匪徒与浑源八路军“并无大恶”,就这么招惹他们,恐怕会给八路军树立大敌。  

“与他们为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