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邻国旧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自宴席过去已经数日。  

陆遥日日被迫早起陪同宋衍去督察院“学习”。  

宋衍:多看书,可堪大用。  

陆遥应:多看书,睡眠质量大好。  

本来只要能睡觉,这在藏书阁睡也问题不大。  

可司郁不知道怎么回事,日日都来藏书阁扰她,这又那…  

久了后,陆遥惊讶地发现,司郁上知文下知地理,虽然她是半分没听懂。  

刚开始,她还是给足了面子,时不时点头,“司郁表哥得极对。”  

久而久之,随着司郁来的次数和时间增加了,她也就懒得应付了。  

看着司郁那喋喋不休的模样,陆遥叹了叹气,难不成他觉得我同他都喜欢吃猪肘子,便能有共同语言不成?  

不过,她突然想跟这位上知文下知地理的大师问点事。  

“司郁表哥,你可了解除了元以外的国家?”  

司郁没料到陆遥竟然会好奇别的国家的事。  

“算是了解一两个。”  

“比如?”  

司郁想了想,“平阳国,西南国。”  

“能跟我讲讲吗?”  

司郁向来是个停不住嘴的,自然是愿意的。  

“西南国从前和我们元一向是不和的,纷争了数年,后来以联姻的方式换得如今的安宁。”  

“那平阳国呢?”  

“这平阳国,就有些复杂了。”  

“怎么了吗?”  

司郁叹了叹气,“平阳国上一任国君高阳帝在位时,同我朝乃是友邻,后来高阳帝薨了,怀王继位…”  

“平阳国局势是越来越不如从前,同我朝的关系,也是日渐紧张,难。”  

陆遥听得认真,“可为什么是怀王继位,难道高阳帝没有子嗣?”  

陆遥提及这个问题,司郁不由想到了那段被一直歌颂到前几年的故事。  

“有的,高阳帝有一位皇子,来我朝进贡时收到高阳帝的病危的消息,便匆匆赶回平阳国,不料路上遭了刺杀,也是没了。”  

“之后高阳帝去了,怀王便顺势登位。”  

“怀王登位后,问责刺杀之事,所以,平阳国同我朝的关系,便也是因此崩裂紧张起来了。”  

陆遥似不经意般问道,“难道元国就不会怀疑,那皇子遭刺杀,同那怀王有关…”  

司郁脸色大变,慌忙捂住了她的嘴,四周察看了一番,发现周围都没人,这才松了口气。  

“姑奶奶,你这话以后可千万不能再出口!”  

“让别人听了,指不定你这命就不保了。”  

表弟的这个徒弟,还真是胆子大,什么话都敢出口。  

当年高阳帝病危,皇子遭刺杀,那怀王恰巧在平阳城内,所以才顺势继位,这是有些疑点,也太过巧合,令人猜测。  

可事关他国皇室秘辛,这等子猜测的想法,谁敢出口,到底也是在脑子里想想。  

陆遥想起连冬信里的内容,心里却有止不住的猜测,若是派人刺杀皇子,将皇子之死嫁祸于他国…  

司郁见她想得认真,“你也莫再想了,都是别国旧事,听听也就过了。”  

陆遥点头应下。  

傍晚,司郁将新送进来的册子册子送到存放的屋子。  

正巧碰上在里头找资料的宋衍。  

想及先前陆遥同他打听的事,他不由多嘴问了一句,“阿衍,你知道陆遥是什么来历?”  

问完又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多疑了些?  

宋衍抬眸看向他,目光平淡,“为何如此问?”  

“今日,陆遥向我打听别国的事,她是元国的人对吧?”  

宋衍闻言,翻页的手微微顿了一下。  

“她向你打听什么了?”  

“西南和平阳国。”  

“你同她讲了?”  

“讲了些平阳国的旧事,她看起来很是好奇。”  

司郁实话实,陆遥今日的表现确实对平阳国过分好奇在意了。  

宋衍“嗯”了一声,“知道了。”  

司郁:“就这样?”你不多问问?  

“不然我还该怎么样?”  

也罢,是阿衍的徒弟,他上赶着操心些什么。  

司郁晃了晃脑袋离开了屋子。  

宋衍这才将手中的书放下,眼里已是一片深意。  

平阳国?  

她打听这个做什么。  

他记得,遥遥的师兄,便是去了平阳国。  

难道,她们二饶身份,同平阳国有关系?  

可猜测也只是猜测,宋衍根本无法求证。  

连冬在信里提及,让陆遥心行事,莫让别人知晓了她同平阳国有渊源。  

若是他知道,陆遥仅仅只是向司郁打听了几句,便引来了怀疑与猜测,只怕是要吐血。  

“公子,那郎中的儿子被关进大牢了。”  

宋衍听着暗探的回禀,顿了顿,“怎么回事?”  

“犯了人命官司,被少林寺送进了府衙。”  

宋衍眸色幽深,这未免太过巧合。  

“明日去一趟少林寺。”  

“是。”  

陆遥恰巧在门口,过来找宋衍准备回定王府,便听见了他的话。  

“师父,你明日要去少林寺?”  

“嗯。”宋衍应了一声,看向陆遥,“你可要一同前去?”  

陆遥想了想,她去少林寺做什么?  

看秃头和尚?  

那还不如去妙语楼看美人呢。  

“不啦!师父自己去就好啦。”  

宋衍挑眉,之前不是自己去哪都要跟着去的吗,今个儿怎么这么乖巧了?  

“师父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